6月24日,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正式發布于媒體,襄陽都市圈走向曆史舞台。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寫到: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支持襄陽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聯結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樞紐節點,輻射帶動“襄十随神”城市群發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對襄陽發展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對襄陽寄予期望之大前所未有,對襄陽目标任務要求之明前所未有。
進入7月以來,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祺揚先後到棗陽市、高新區、襄州區、樊城區、襄城區、宜城市、南漳縣等地調研。有網民朋友注意到,市領導調研的新聞資訊中大多提到這兩句話,分别是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這意味着襄陽都市圈發展上升為高層級戰略,并正式落地實施,各地均已進入襄陽都市圈破題開篇階段,支撐襄陽助力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7月5日,王祺揚到棗陽走鄉村、進企業,宣講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調研棗陽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表示,棗陽要以強縣工程為抓手,聚焦延鍊補鍊強鍊,奮力沖刺“百強再進位”目标,不斷擡高全市高質量發展底闆,為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作出更大貢獻。
棗陽市是王祺揚到縣(市、區)調研的第一站,表明棗陽在襄陽市的地位很高,标志着棗陽作為襄陽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襄陽都市圈縣域建設的“領頭雁”。目前,棗陽連續6年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是鄂豫交界地區排名最靠前的縣級市,振烨國際、中核彙能、華能湖北等多個百億級項目簽約入駐,其中,中國500強企業振烨國際集團華中區域總部落戶,填補了一線企業總部落戶漢江流域縣域的空白。
7月6日,王祺揚到高新區調研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企業生産經營情況。他表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為襄陽創造了“三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定要牢牢抓住,切實把高新區打造成為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将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的核心區、主引擎,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襄陽應有的貢獻。
高新區以全市約1%的土地創造了全市近五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汽車産值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首位,綜合實力已躍居至國家級高新區第29位,位列全國第一方陣,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技術、智力最密集地區和漢江流域首位度最高的開發區。該區成功引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工業大學等科教資源,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中國重要的創新之城(區域性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大力建設團山都市新城、東風襄北産業新城、劉集萬戶新城及臨空經濟區。
7月6日,王祺揚到襄州區宣講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調研重點企業和鄉村振興工作。他表示,襄州要發揮農業大區的優勢,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全力以赴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襄州區是襄陽市最大的城區,綜合實力頗為強大,現已建成張(灣)肖(灣)、夥牌、朱(莊)古(驿)三片城區,并确定雙溝鎮為副城(襄州副中心)。當前,襄州區還有着南襄盆地協同發展先行先試的優勢,省政府批準襄州經濟開發區擴區調區,沿316國道軸線布局了夥牌、古驿、朱莊、雙溝産業園區,襄北經濟帶基本形成。具備推動鹿門山、峪山融入東津都市區,對接襄宜南一體化戰略的條件,龍王曆史文化主題和美麗鄉村元素的旅遊集群初具雛形,為全區打造成集自然、體育、文史于一身的高品質文旅集聚區、鄉村振興示範區,以及全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典範奠定堅實基礎。
7月7日,王祺揚到樊城調研重點産業發展情況時強調,樊城區要在建設襄陽都市圈新征程中扛大梁、走前列,打造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他說,襄陽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物流業是重要的基礎支撐,希望企業提高站位,加快布局,不斷提升産業輻射力、帶動力。
樊城區是襄陽市城市化的放射源,先後為高新區、襄州區城市化發展提供“母體”支撐,是全市的傳統市中心和商貿新中心。目前,樊城經開區與太平店鎮“區政合一”工作已完成,樊西新區已轉變為樊西新城,正與襄陽航空工業園融為一體,努力建設集宜居都市、現代化物流園、航空産業基地、高端制造業基地、雲樞紐基地、紡織化纖基地、新型産業基地等于一身的新時代未來之城。
7月8日,王祺揚在襄城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強調,襄城區要深入學習貫徹重要指示批示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奮力争當襄陽都市圈建設的先行者、排頭兵。他要求,襄城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智能指揮系統,深入推進産業鍊延鍊補鍊強鍊,不斷培育和壯大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争力的骨幹産業和産業集群。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服務企業發展,為企業做大做強創造良好條件。
縱觀調研各地内容發現,襄城區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突破式發展契機,同樣可以用“三個前所未有”來概述,市領導對襄城區發展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對襄陽寄予期望之大前所未有,對襄陽目标任務要求之明前所未有。因此,襄城區必須緊緊把握這一偉大機遇,參照襄陽都市圈先行者身份建設襄陽都市圈南部中心城,對标襄陽都市圈排頭兵身份構建全域共同富裕示範區,率先推動襄城經濟開發區(餘家湖)與歐廟新城一體化,聯合襄州區、東津新區圍繞南外環共建經濟帶,打造成與内環南線相媲美的幸福康莊大道;積極推動老207國道快速化改造和沿線旅遊化建設,聯合宜城市圍繞老207國道共建“襄荊古道文化旅遊帶”、“襄荊古道鄉村振興示範區”,為引領漢江流域城市、提升荊楚文化知名度作出首善之區和宜城貢獻;大力推動305省道、隆七公路、尹隆公路提檔升級,聯合南漳縣圍繞305省道共建“襄京新區(原襄南新區)”産業帶、圍繞隆七公路布局文旅項目形成襄水南山綠色觀光休閑帶,依托尹隆公路構建襄京新區文化旅遊示範區,打造欠開發區域跨越式發展樣闆;穩步推動漢江南岸現代化建設,聯合樊城區共建桃花島旅遊島、光明——白灣近郊休閑區、長壽島——黃河村中郊休閑區等,進一步挖掘并實現漢江生态經濟帶價值,為都市區添增更多休閑樂趣,助力人口集聚;有序推動水利風景區及“襄樊谷”合作區建設,聯合樊城區、谷城縣圍繞新集航運樞紐共同提出“文旅 鄉村振興 遠城區”概念,建設“襄樊谷”縣際融合發展試驗區,促使新集樞紐成為省級水利風景區,與九天、西鄉、承恩寺、五朵山、太平店及漢江洲島岸線組成跨縣文旅聯合體,為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提速,積極促進遠郊區與河谷組合型城區融合發展,支撐襄陽都市圈多向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襄陽都市圈,引領漢江流域,輻射南襄盆地、襄十随神,聯結中西部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
7月9日,王祺揚到宜城調研重點項目建設情況。他強調,要全力實施強縣工程,以襄陽港小河港區為重要樞紐載體,高質量推進産城融合發展,努力在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在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争上遊、創一流。
襄陽建設骨幹型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自然少不了航運中心闆塊,而襄陽港小河港區則是航運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襄陽都市圈、南襄盆地最便捷的“出海口”。襄陽港小河港區位于宜城城區北部、漢江西岸,臨近襄陽中心城區,功能優勢和地理優勢俱佳,是宜城城區北拓,融入襄陽中心城區,加快實現“襄宜”一體化的“利器”,今後将圍繞襄陽港小河港區布局産業園區,推動港城聯動,打造現代化高能級臨港新區,使之成為具有先鋒作用的功能“副城”。
7月11日,王祺揚在南漳宣講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強調,要堅持産業強縣,聚焦有機農産品加工、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等産業集群,積極招引上下遊配套企業,鞏固提升一批戰略性支柱産業鍊,不斷提升産業鍊現代化水平,為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貢獻南漳力量。
南漳縣有文字記載的曆史超過3100年,是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故事源頭、和氏璧故裡、中國古山寨文化之鄉,卞和獻玉、白起攻鄢、司馬薦賢等曆史故事都發源于這裡,各級“非遺”名錄項目多達百個,素有“金南漳”之稱。南漳縣還是國家級食用菌、省級精細化工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有機谷”的起步區和核心區,農産品出口創彙、有機和有機轉換證書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還被納入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和全省“縣城城鎮化建設‘頭雁’示範縣”,正按照“東進、西控、南優、北拓”發展方向實施城東産業集聚中心、城西生态屏障、城南舊城改造城北新區和高鐵小鎮建設。
7月12日,王祺揚在東津新區調研重點産業發展情況時強調,要做好統籌規劃,強化産業支撐,推進産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漢江(襄陽)生态城和襄陽科學城建設,将東津新區打造成省域副中心新中心和襄陽都市圈核心區。
十年前,東津新區誕生,成為襄陽市第6個區,也是襄陽市最年輕的“區”。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東津新區還是湖北省第一個省級新區,全國内陸省份首個設在非省會城市的省級新區,曾獲得省市領導支持創建國家級新區。東津新區的目标是建設成具有國際化水準、現代化城市功能、承擔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襄陽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的新中心、核心區,成為實力卓絕的中部崛起湖北支點、一極兩中心和五城共建的重要載體。
……
延伸閱讀:
7月13日——27日,王祺揚出席了襄陽市委人才工作會議、襄陽市“政企早餐會”、省委宣講團襄陽報告會、襄陽市委襄陽規劃專題會議、南陽市黨政代表團來襄調研座談會并講話,還率隊赴北京市拜訪央企和國家部委,調研襄陽市電子信息産業重點企業發展情況。
7月13日,襄陽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王祺揚強調,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以高質量人才矩陣支撐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緊盯2025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00萬人的目标,建立健全人才制度體系,一體推進精準引才、系統育才、誠心留才、科學用才,形成四海納賢的“強磁場”。
7月14日,襄陽市舉行首場“政企早餐會”。王祺揚與駱駝集團董事長劉長來、比亞迪集團總裁辦行政總監徐磊、吉利矽谷(谷城)項目總指揮鞏靳、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副董事長楊秀濤、萬洲電氣董事長趙世運、襄陽博亞精工董事長李文喜企等業家代表共進早餐,面對面聽取他們對襄陽發展的意見、建議,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傾聽企業訴求,研究問題解決的辦法。
7月18日至20日,王祺揚赴北京,拜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和财政部、生态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部委就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對接洽談項目,積極争取支持,達成諸多共識。
7月21日,襄陽市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襄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襄陽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龐公EBD概念規劃和總體城市設計》等方案編制情況彙報,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王祺揚指出,整個規劃方案格局大、項目多,彰顯了全市上下謀求發展的堅定決心。要再下功夫,做足功課,立足襄陽發展實際,将方案深化、細化、實化,為高質量推進城市建設提供科學清晰的方向指引。
7月25日,南陽市委書記朱是西率領黨政代表團來襄陽考察,并舉行合作發展交流座談會。王祺揚說,襄陽與南陽同屬南襄盆地,山水相連、風俗相近、人文相親,是搬不走的好鄰居,随着漢江生态經濟帶建設深入推進,襄陽與南陽融合日漸緊密,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赢、同步跨越,希望兩地同心攜手紮實推進襄南雙城經濟圈建設。朱是西指出,南陽一直高度重視與襄陽的交流合作,抓住《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規劃》戰略機遇,積極推動兩地一體化進程,促進萬億級南襄經濟帶一體化發展,進而成為中部崛起的城市合作新典範。
7月26日,王祺揚調研襄陽市電子信息産業重點企業發展情況。調研中,他鼓勵企業努力擴大市場占有率,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路子。打造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汽車技術服務商。積極推進産品進軍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領域。科學謀劃,乘勢而上,搶抓機遇,不斷開拓市場、做大做強。
據悉,2021年襄陽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309億元,連續5年穩居湖北省第2名,連續4年位列全國城市50強,是漢江流域和湖北省第1個、中西部地區第2個突破5000億的地級市。襄陽還是國家層面确定的中部地區重點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委明确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支持襄陽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聯結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樞紐節點,輻射帶動“襄十随神”城市群發展,在全國、全省的戰略地位上升為跨省中心城市、區域重要增長極的新高度,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頭号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