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今年以來,市直機關工委始終堅持把加強黨員幹部家風建設作為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實踐,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有力抓手,結合建黨 100周年慶祝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在市直機關積極打造“清風·家工程”,開展“清風傳家”主題實踐活動,并于2021年3月至6月舉辦了“我的家風故事”征文,從正心、養德、修身、明志、待人、處事等角度,推進好家風進機關,引導機關黨員幹部講紀律、守規矩、倡廉潔、重家風。
征文活動開展以來,市直機關各黨組織高度重視,市直機關黨員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圍繞“家風、家訓、家教”創作撰寫了 165 篇家風故事,經組織評審,确定“最美家風故事”65篇。為進一步深化征文活動效果,加強家風故事宣傳,推動社會風氣向善向好,我們将“最美家風故事”集結成冊,以供學習交流。
知恩圖報 心懷感恩
市總工會 董雯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傳承至今,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隻是因家庭背景、文化差異而有不同表現形式,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
其實我們家從來都沒有過什麼明文的家規家訓,父母從來都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演繹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勤勉刻苦,敦厚善良,重信重義,尊老愛幼,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屬于自己的财富與幸福,用自己的人品赢得鄰裡的尊重與信任,最重要的,是這個家的和諧,家和才能萬事興,這些浸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觀念和品質,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行為習慣,我覺得,這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一筆财富,希望我們都能銘記這不成文的家訓,并将其延續下去。
古語雲:“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而具備良好的品德又是一個人修身的根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素以家為本,一個人道德觀念的形成與其家風息息相關。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光陰漸遠,年華漸長,我在如水的時光中不斷領會家風的深意,家風已根植于我的心底深處。我的家風沒有詩情畫意,聖人之言,就叫做多讀書、善做事,實實在在過日子。
我很感謝我的家人,他們養我、育我,以身作則,用行動告訴了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種子在我的心裡生根發芽,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也伴随我一路前行。在學校,我感恩老師把我們領進了知識的海洋,讓我體會到中國文化詩詞歌賦的優美;我感恩我的朋友,他們讓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我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社會,我感恩每一位對我伸手援助或投以微笑的陌生人,他們給予了我繼續前行的動力;一路走來,家風無形之中已經走進了我的身體,注入了我的血液和靈魂。華羅庚曾說過:“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心懷感恩,人的心靈才會充滿溫暖,才不會變得薄涼,人間的溫情才得以傳遞,人生的路才能走的踏實、平穩。
父母的頭發白了,把滿頭烏黑亮麗的頭發給了我們;父母的腰彎了,把挺直的腰闆給了我們;父母的眼晴花了,把明亮的雙眼給了我們。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操。父母的愛像山一樣高,像海一樣深,而我們隻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似還有隔閡,讓兒女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份快樂。學會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此才會有和睦、快樂,才有彼此間的尊敬。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我們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我們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我們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便生活更加充實。
英國的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賜于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懷感恩之心,最終可能一無所有,如果你每天能帶着一顆感恩的心,那麼你面對生活的态度該是愉快積極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已害人害社會。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财富,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反複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裡,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并且影響到鄰裡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編輯:李 楠
制作:張靜靜
校對:張欽堂、李 蕾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美家風故事(49)|楊紅星:家風,靈魂深處的根
最美家風故事(48)|趙文青 :我的家風故事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