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決策雜志
作者 | 袁傑
不怕别人優秀,就怕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在外界看來,“蘇南”二字總是跟富庶劃上等号。憑借其強大的産業實力,江蘇的蘇南地區持續地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散發着光和熱。但這并不意味着,蘇南的發展永遠順風順水、按部就班。
蘇南之所以是蘇南,就在于其内部長期存在群雄逐鹿般的激烈競争,使得這塊土地始終保持着鮮活的生命力。但優等生也有發展的煩惱。
近期,多個蘇南明星縣市大談危機感。其實論經濟總量,這些縣市都能排到全國百強縣的前二十位,有的甚至跻身前五,他們卻沒有選擇性地用現有成績麻痹自己。
江蘇常熟市 資料圖
1 常熟疾呼:找回失去的曆史地位
“常熟必須重新找回自己的曆史地位”,“要在新一輪區域競争中奪回失去的位置。”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市長焦亞飛曾分别在公開場合這樣“疾呼”。
曆史上,常熟的“咖位”究竟有多高?翻開一份二十多年前的經濟統計數據,常熟的經濟總量曾在蘇州下轄闆塊中高居第一,甩開昆山、張家港兩個身位。
如今,常熟長期位于昆山、江陰和張家港之後,位居全國百強縣第四。當年,常熟可是昆山、張家港追趕的對象。常熟開“農轉工”之先河,鄉鎮企業遍地開花。目前成交額已超千億元的常熟服裝城,當年隻是一個遍地小攤小販的“馬路市場”,但如今,常熟服裝城已經是全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風向标”。
常熟服裝城 資料圖
常熟還有個“全國之最”。2004年,随着常熟理工學院被教育部批準升本,常熟成為全國首個擁有本科院校的縣級市。
但近些年,常熟發展總是給外界“不溫不火”的感覺。就在近期,直接“刺痛”常熟決策層的是蘇州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結果。在對蘇州縣市(區)的三項關鍵考核中,常熟隻有在“有效投入”一項拿到了三等獎,“創新發展”和“産業招商”兩項考核中,連獎牌的邊都沒摸到。
而在經濟數據方面,常熟也略顯“尴尬”。2019年, 常熟預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億元,較上一年不升反降,少了8億元。2019年常熟經濟總量為2470億元,同期福建晉江經濟總量達到2546.18億元,正式趕超常熟。這意味着,“蘇南四小龍”長期包攬全國百強縣前四的局面,有可能會因為常熟的“失守”而被改寫。
所以,常熟真的等不起了。
對此,常熟定下了“三增三進”的工作目标,“三增”是指工業增投資、産業增載體、财政增收入;“三進”則是指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進等次”、開發區“進位次”,以及鄉鎮(街道)“進級次”。不難發現,重大産業項目依然是常熟瞄準的突圍方向。在外界看來,常熟的工業經濟“滿天繁星”,但與張家港和吳江相比,能夠充當“壓艙石”和“定海神針”的重大項目還相對缺乏。
同時,在融入蘇州“全域一體化”、蘇錫常都市圈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常熟也需要明确自身定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蘇州都身處“強縣市時代”,縣級市對中心城區的向心力不足。但在當下,蘇州決策層打出“全域一體化”概念,即将蘇州大市捏合成一個整體,參與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競合中,并以此來構建“國際大都市”的主體框架。
或許,南接蘇州主城區,西臨無錫市錫山區,北望張家港和南通的常熟,需要在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重新謀劃自己的未來。
2 老牌“眼鏡之都”丹陽,還能重振雄風嗎?
和常熟感同身受的還有江蘇丹陽。
馬明龍履新鎮江市委書記後, 就對鎮江的“區域長子”丹陽“格外關照”。除了履新第二天就去丹陽轉了轉,馬明龍又在4月初赴丹陽調研,并提出了他對丹陽下一步發展的系統性思考。
其中,要求丹陽“重振雄風”,格外刺眼。丹陽是全國,甚至全世界聞名的“眼鏡之都”。鎮江官方媒體報道顯示,丹陽的鏡架年産量達到了1億多副,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同時,鏡片的年産量為4億多副,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三、全世界的40%左右。
丹陽 資料圖
然而,随着傳統“眼鏡 市場”模式進入瓶頸期,作為滬甯線上的明星工貿城市,丹陽的光環逐漸減退,并被蘇錫常的兄弟縣市們拉開差距。
從2020年丹陽兩會發布的數據來看,2019年丹陽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85億元,增速還不到5%。要知道五年前,丹陽的增速是11%。
這就印證了馬明龍在調研時所說的: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慢進的丹陽,2019年GDP首次被江蘇長江以北的縣市所超越,南通海門總量已超1300億元,這讓位居蘇南闆塊的丹陽“情何以堪”。不誇張地說,丹陽作為蘇南明星縣市的那種優越感,正在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危機感。
可以說,鎮江比丹陽更急。畢竟,丹陽強則鎮江強,丹陽的經濟總量常年占據鎮江市的近三分之一。該如何振作起來?
馬明龍給出的第一副“藥方”,便是産業強市。他在履新鎮江市委書記後,多次提到産業強市之于鎮江的重要性。同時,他通過給萬新光學眼鏡董事長,丹陽眼鏡行業開拓者的湯龍保寫信,并親赴大全集團看望該公司董事長徐廣福的方式,釋放出對企業家滿滿的敬意和尊重。
同時,丹陽還被要求主動融入“鎮江市域一體化”,通過對鎮江幾大闆塊的整合,提升鎮江的整體競争力。鎮江的城市結構是“1 3”,也就是主城區加上三個縣級市,但總被調侃“散裝”,西側的句容心向南京,南邊的丹陽更親近常州,江中的洲島城市揚中則是“偏安一隅”。
但在未來,鎮江城市結構或将更改為“3 1”,也就是主城區和丹陽、揚中融合發展,句容放手對接南京,同時做南京和鎮江之間的“連接器”。
在此模式下,丹陽該如何融入鎮江發展大局,提升城市能級,以更昂揚姿态回到滬甯産業發展帶大棋局中,将是決策層重點思考的核心問題。
3 甯做“鳳尾”,海門自稱“蘇南小五”
首先,海門是蘇南闆塊嗎?
傳統意義上說,不是。海門是南通市下轄縣級市,位于長江以北,按理說位居蘇中闆塊。但正在全面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的南通,響亮喊出了“三個全方位”,即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口号。GDP已逼近萬億的江蘇“潛力股”南通,正在産業發展、城市能級、中心城區品味等方面,全面對标蘇南城市。
作為南通下轄的最強縣級市,海門的思想解放自然走在了前列。盡管2019年GDP曆史性地超過了蘇南縣市丹陽,但海門并不滿足。
海門市委書記陳勇在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上發文稱,海門将徹底摒棄“蘇中蘇北第一”的榮譽感,而是以“蘇南小五子”的定位重新審視自己,并努力創造出與“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相媲美的“海門實踐”。
自稱“蘇南小五子”,是一種姿态的放低和自我加壓。陳勇在發表于《新華日報》的文章中稱,南通五縣市中海門GDP最高,但和蘇州太倉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他說,當下的海門尤其要“敢想”,要跨過長江去,敢和最強的比一比、賽一賽。
包括海門在内的南通,之所以有融入蘇南,甚至“自稱蘇南”的底氣,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先後在南通落地,南通将徹底改變“難通”的交通末梢地位,從而和上海及蘇南實現全方位的交通融合。
資料圖:東方IC
這也給南通實現“更蘇南”,做“上海離不開的南通”提供了基礎條件。而海門,正位于南通對接上海的“要沖”,必須要有使命自覺。
海門自稱“蘇南小五子”,也是自覺地将自己置身于蘇南的體現,同時暗含着雄心。試想一下,“蘇南小五子”海門,是否有一天可以成為“蘇南四小龍”的一部分?抑或打破“四小龍”的格局,改寫為“蘇南五小龍”?
這是海門着急的重要推動力。
江蘇張家港 資料圖
4 為何都急了?
蘇南的明星縣市突然有種集體危機感?從本質上看,這是區域經濟格局洗牌的必然覺悟。
一方面,是出自對更高質量發展的追求。不難發現,即便是全國縣域發展的“優等生”,也會不停地自找危機感,自加壓力。而且,同樣有危機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有的主要強調“危”,有的重點則是看到了“機”。
比如,2019年10月,全國百強縣第三的張家港,召開了“三超一争”誓師大會,意在攪動蘇南發展的“一池春水”。
此舉得到了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的高度贊揚。他說,蘇州被譽為“最強地級市”,靠的就是一股子争先恐後的闖勁,“不争先,就是落後;不進位,就是倒退”。
另一方面,随着中國城鎮化進入都市圈發展時代,區域經濟格局勢必迎來大洗牌,這是明星縣市自找危機感的一大現實原因。比如海門,之所以下決心摒棄“蘇中蘇北第一”,以“蘇南小五”重新定位自己,正是因為海門實實在在看到了現實機遇。
如果不主動自加壓力,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海門以及南通毗鄰上海和蘇州的區位優勢将被消解,反而淪為經濟發展的“窪地”。
而對于常熟來說,發展速度已經開始慢下來,如果還不在蘇州“市域一體化”的新格局中,重新進行思考和定位,常熟和昆山、張家港的差距勢必越拉越大。
對于丹陽來說更是如此。目前,蘇南兄弟城市蘇州、無錫和常州都在推進内部一體化,同時又抱團,做大蘇錫常都市圈。若丹陽和鎮江繼續呈現“支離破碎”、“離心離德”的發展狀态,将有可能遭到南京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的“肢解”,鎮江主城以及丹陽,都會各自淪為中心城市的邊緣地帶。
機會不等人,形勢也不等人。正如海門市委書記陳勇所說,對于差距,是強調“我太難了”,還是“迎難而上”?要讓敢拼精神在海門每一位幹部血液裡澎湃。
這也揭示了這一輪蘇南縣域發展的狀态,普遍帶有“坐不住”的責任感和“等不起”的緊迫感,為的是在縣域經濟上争雄蘇南、争雄長三角、争雄全國。
總體而言,盡管蘇南不少縣市目前都面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和瓶頸,但如此你争我趕、群雄逐鹿的狀态,卻令人感到欣慰。
同時也讓人感慨,這,就是蘇南。不禁生問,蘇南都尚且如此“着急”,其它縣域不應該也“急”一下嗎?
-- END --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号、搜狐号、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钛媒體等平台,
覆蓋商業财經核心受衆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