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摘
1995 年歲初,春寒料峭的一個深夜。
在繁星閃爍的夜空映襯之下,江西省新餘市第一中學偌大的校園裡,顯得格外空曠而靜谧。
此時,學校的師生們早已熄燈就寝,而位于校園一隅的教師宿舍區,有一間教師宿舍窗戶透出的燈光,将房間裡一位青年教師全神貫注伏案工作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明淨的窗戶玻璃上。
夜闌燈下,那位青年教師正潛心研讀着一本書。其間,他不時地用筆在書的字裡行間畫出重點或是注寫着眉批,他俊朗的臉龐上始終凝聚着深思的神情,完全不知曉夜已深沉。
那位青年教師潛心研讀的,是一本由廣西博白縣中學編寫的高三年級物理學科輔導書,書名為《高中物理導學與針對訓練》。
彼時,這位青年教師正任教新餘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的物理課程。
“既然當老師,那就要當一名優秀的老師!”正是抱定這樣的目标追求,在1990 年從江西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分配到新餘市第一中學擔任物理教師以來的5 年時間裡,這位青年教師不但以優秀的教學成績赢得了全校師生的一緻認可與敬意,而且,他對教學方法創新研究始終投以極大的熱情,由此也深得學校領導的贊賞。
短短幾年時間,這位青年教師已成為新餘市第一中學物理教師中優秀的骨幹教師之一。因此,從幾年前起,他就開始連年擔任學校高三年級物理課程的把關教師。
這位青年物理教師,就是陳東旭。
1990 年9 月,從江西師大物理系畢業分配至新餘一中任教的陳東旭,走上三尺講台,翻開了他人生事業的嶄新篇章。正是在那時,他在心底撰寫下了自己所追求的明确目标——做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而不是一位合格的“教書匠”。
為此,從走上三尺講台的那一天開始,陳東旭就一直在為實現這一目标而潛心努力、鑽研不辍,也取得了為全校師生和學校領導認可的成績。
新餘一中的老師們逐漸發現,外表儒雅而謙和的陳東旭,在渾身透出的書卷氣中,還有着激情、執着與韌勁。
其實,那是湧動在心底強烈的人生追求和青春激情,賦予了陳東旭特别的氣質。
“不僅要讓自己的學生們學得好,更要讓學生們學得輕松。”這就是陳東旭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努力實現的境界目标。而同樣的,他也一直在努力探求,讓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教得輕松——讓老師教得輕松,是他執着探索的教學境界的另一大目标。
對于後來陳東旭在物理教師隊伍中的脫穎而出,新餘一中的校領導與同事們都深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來自于他對“讓老師更輕松地教,讓學生更有效地學”這一教學理念的大力推崇。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陳東旭始終在教學理論的學習與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孜孜以求地朝着這一方向探索。
事實上,陳東旭的這一實踐探索極為不易,付出的艱辛鮮為人知。寒來暑往的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陳東旭常常是聚精會神地伏案研讀思考,宿舍窗戶透出的燈光,見證了他為此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再回到1995 年那個春寒料峭的深夜。 顯然,陳東旭被案頭那本《高中物理導學與針對訓練》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以至于一連多個晚上,他都在仔細研究這本教輔書,直至夜深人靜。
自幾天前得到這本教輔書之後,陳東旭很快發現,這本書無論是單題的解題思路還是整體知識點的貫通講解,都那樣讓人豁然開朗。循着這本教輔書中的解題思路和各個章節知識點的講解方法,陳東旭仿佛真切感受到,自己曾一直渴望實現的教學境界在這本書中得以呈現。
“這樣的教輔書,才是真正讓老師的教學變得輕松、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的好教輔書,這也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好教輔書!”在對廣西博白縣中學編寫的這本《高中物理導學與針對訓練》進行深入的探析過程中,陳東旭為自己能得到這樣一本教輔書而驚喜、慶幸!
繼而,一個大膽的設想在陳東旭腦海中閃現——為什麼自己不能按照廣西博白縣中學編寫的這本《高中物理導學與針對訓練》的思路,編寫出包括高中各個學科在内的一整套教輔書來呢?如果是這樣,那将讓新餘市一中全校、江西全省和全國所有中學的多少教師和學生從中受益!
這樣的念頭一經萌發,竟開始在陳東旭腦海裡整日萦繞,繼而逐漸醞釀、豐富和成熟起來。陳東旭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這個念頭已讓自己欲罷不能。人們不曾想到,這個在人們眼裡充滿着書卷氣、對三尺講台眷戀情深的優秀青年教師,在産生要編寫出優秀教輔資料的這個設想之後,他的未來人生事業方向就此将發生重大轉折。人們更沒有料到的是,正是這一次人生事業方向的轉折,日後成就了一位在江西與全國民營圖書出版領域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優秀民營企業家。一個人一旦擁有了更為高遠目标的追求,往往也就在不經意間打開了通往自己嶄新事業天地的一扇門。盡管他自己在當時并不曾意識到這一點。陳東旭又何曾意識到,他在不經意間走向的,正是改革開放後蓬勃興起的中國民營出版業的廣闊發展天地。在教輔類書籍漸向繁榮的發展過程中,他從一本好教輔書對于自己推崇的“讓老師更輕松地教,讓學生更有效地學”這一教學理念的啟示中,偶然之間所觸摸到的,竟是改革開放進程中催生并強勁崛起的一個嶄新行業——民營教輔類資料圖書快速萌發興起的大好春天!
多年以後,當陳東旭憶起自己創業成功的源起,深情地說道:“江西金太陽教育的快速崛起直至後來朝向多元化産業方向強勁發展,是自己與公司全體同仁們靠着堅實努力一步步走出來的。然而,這一切成功的機遇,卻是改革開放進程中全國民營書業崛起所賦予的。”
陳東旭慶幸,自己抓住了這一機遇!
1996 年,陳東旭果敢作出了辭去教師公職、下海創業的決定——他要專心編寫像廣西博白縣中學那本《高中物理導學與針對訓練》一樣的系列優質教輔書,以實現自己推崇的“讓老師更輕松地教,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的目标。
内心裡對三尺講台充滿着無盡眷戀的陳東旭,在領導與同事們鼓勵但更多還是難以理解的目光中,毅然辭去了教師公職,離開了自己曾揮灑青春激情與汗水的新餘市第一中學。
陳東旭深知,他辭職下海的目的,決不僅僅隻是為了賺錢。即便就算是這個目的,對他而言,當時的一切都還隻是充滿着未知的一個美好願望而已。但是,陳東旭卻為實現心中“讓老師更輕松地教,讓學生更有效地學”這一目标,義無反顧地作出了辭去教師公職的決定。
而後來,人們在對陳東旭之所以能抓住機遇,成就人生事業的解讀中,總結出了這樣的深刻感悟——隻有為認定的目标矢志不渝的拓荒者,才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從而抓住改革開放時代大潮中行業發展初春裡的先機!
辭職後的陳東旭,最初是自己一個人,後來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起初在新餘市後來又到吉安市與吉安一中合作,成立起《名校·名師·名作》叢書編委會,開始了《名校·名師·名作》系列叢書的編撰工作,就這樣邁出了他艱難卻自信的創業步伐。今天回望,陳東旭創業初期何其艱難不易。對于陳東旭而言,創業之初除了白手起家的種種現實困難,還有那些面對前路時的迷惘堅守——當他曆經千辛萬苦,組織全國200 多所重點中學的優秀教師編寫出《名校·名師·名作》叢書之後,市場卻反應漠然——書賣不出去,這就意味着,接下去的路舉步維艱。
然而,心裡充滿了激情、裝滿了理想的陳東旭,無論曆盡怎樣的艱難卻依然信念堅定。即使是在最迷茫黯淡的日子裡,陳東旭也從未輕言放棄。陳東旭堅信,他認定的目标領域裡必有一方廣闊的事業天空!經過反複思索,陳東旭想出了一條全新的思路——彙聚全國各地優秀中學的名校,編寫一套高質量的高三年級模拟試卷,組織“高三全國大聯考”,讓全國各地的師生們先了解自己和《名校·名師·名作》編輯委員會,繼而再銷售《名校·名師·名作》這套叢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