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孩子是降臨在父母身邊的小天使,
有這樣一群孩子,
他們帶着隐形的翅膀,
在爸媽看不見的地方靜靜長大。
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推算,
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
占全國兒童21.88%。
在2020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報告》中提到:
有超過40%的“缺少雙親留守”的學生
每年見父親或母親的次數超過9次;
還有12%-13%的留守兒童
一年都沒見過父母或母親;
不見面且未和父母聯系的留守兒童比例為5.5%。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
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
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
一般來說,留守兒童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常常被我們忽視的,因為他們與大多數孩子并無多大的區别,甚至在思想成熟度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蕩;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雖苦,但他們苦中作樂,堅強與勇敢讓他們永遠保持着微笑。
第二類是存在某些心理問題的孩子,他們表現得比較自卑,容易自我否定、悲觀、不善言談且人際關系較差。但他們的内心也是向往美好、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
留守經曆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1
留守經曆影響兒童的情緒和行為
研究顯示,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易産生的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脫離父母的照顧,跟随祖輩或親朋一起生活。而隔代教育有諸多弊端,容易導緻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孩子如遇到困難,不願輕易開口向親人求助,久而久之形成沉默寡言的性格。
自卑心理嚴重。兒童在成長時期有明顯的攀比心理和自豪感,如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與那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更容易産生自卑的心理,嚴重的會自暴自棄,荒廢學業。
孤獨無靠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孤獨,進而産生心裡騷動和抑郁等問題。
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缺少對父母的理解,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産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會疏遠父母,與父母産生情感隔閡,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學習問題。由于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席、祖輩文化程度不高,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長期無人監督教育的狀況。
健康問題。留守兒童存在某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現在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健康、活動量不夠、沉迷于電子遊戲和網絡世界等。
2
留守兒童自傷低齡化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自傷行為的發生率呈增加趨勢,這需要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密切關注。一般來說,孩子的自傷行為常發生在中學階段,而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自傷年齡更低。通常來說,留守兒童自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通過疼痛刺激,緩解内心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二是心理防禦方式出了問題,尋求關注的方式不是通過語言表達,而是傷害自己,以喚起周圍人的關注和“愛”。
3
隔代撫養帶來的“雙重抛棄感”
完全的隔代撫養是說父母長期不在家或每周/月探望孩子一次,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的情況。如果沒有提前與孩子充分溝通,孩子會産生強烈的、令他們無比疑惑卻得不到解答的被抛棄感,嚴重的會導緻一輩子萦繞不去的分離焦慮。如此在心理層面上遭受的創傷,将使得他們将來很難再信任和依戀任何成年人。他們成年以後,要麼難以維持友情,要麼難以維持愛情,并且長期感到孤獨,卻難以再主動索取。
作者簡介
劉橋生
副主任醫師,江西省精神病院心理科主任,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擅長于焦慮症、抑郁症、強迫症等的診斷與處理。從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有10年餘,精于認知行為治療,有豐富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臨床經驗。參與過科技部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主持了市級科技支撐項目,發表在省級或以上期刊的論文8篇。
作者:江西省精神病院心理科主任 劉橋生
編輯:黃萌楣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