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淩晨四點的城市嗎?
淩晨3:30,所有的便利店開始上貨,各種漢堡店開始準備食材;
淩晨4:27分,城市的垃圾車在清理路邊的垃圾,我跟了一路這個送菜的師傅,來到了一個農貿市場……
淩晨5點鐘,路邊的炸串整整一夜還沒有收攤。
……”
這是抖音賬号“李娃娃”中“淩晨四點系列”的一個視頻。
還有淩晨的醫院、菜市場、學校……
博主李娃娃因此被網友戲稱“淩晨女孩”。
淩晨,是個不設防的時間,有真實的生活。
她用紀實方式記錄下來,萬千網友通過她“看見”了不曾看到的畫面和故事。
她又拍了“體驗一百種人生”系列,做了無數網友想做又沒敢做的事。
跟随她的鏡頭,網友得以看到人生百态。
她更說出了那句“樂觀和熱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有人說,她20歲的年紀活出了40歲的閱曆。
因為頻頻出爆款視頻,她全網擁有粉絲900萬,一條廣告報價6萬元,年收入早已突破100萬元。
這是怎樣的一個寶藏女孩?
讓我們走近李娃娃和她的作品。
家庭貧窮,立下開大G目标
李娃娃出生在江蘇徐州邳州的農村,從小跟着奶奶爺爺。
她是聽着“我們家條件不好,我們家很窮”這句話長大的。
18歲的她高考失利,考到了無錫一所專科學校。
當奶奶哆哆嗦嗦從一層一層的布裡掏出5000元,說這是家裡的全部家底時,她接過來,暗暗對自己說,不管怎樣,一定要走出去,要出人頭地,要賺錢。
為了讓奶奶不再受沒錢的苦,為了給奶奶買東西不用再“挑三揀四”,她要賺錢。
她立下一個目标,就是開上大G。
大一開始,她就遍嘗各種兼職。
她做過服裝銷售、賣過校園電話卡、做酒吧駐唱、做人力資源,還嘗試創業擺地攤。
生性開朗的她,還玩起了抖音,她率性展示自己的生活,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還頗具搞怪意味。
2020年3月,李娃娃發出了一條視頻“在大學擁有一輛電瓶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今天我來告訴你,到底有多爽!
原本20分鐘的路程,騎車隻要5分鐘,可以應付一切緊急的會議,去超市買東西再也不用拎着回來,幫我搬貨送貨……可以去遠一點的周邊發現美食……”
她青春的笑臉、俏皮得意的神态,加上爽脆流利的配音,活脫脫一個“社牛”女孩。
這條視頻收獲了6.1萬贊,1.6萬條留言。
大二,她開始做微商,給朋友熟人打電話、敲陌生人的門推銷……
一個月能賺上1萬多元,每月還能給奶奶3000元。
這一年,企業來學校招實習生,不乏肯德基、優衣庫等大企業。
同學們都摩拳擦掌,去争取這樣的機會。
遺憾的是,李娃娃成了為數不多的落榜人之一。
同學們紛紛報喜,有的要回老家當公務員了,有的父母給找好了工作。
李娃娃卻兩眼一抹黑,看不到前面的路。
在這樣的氛圍裡,要說不焦慮,根本不可能。
但追求率性、自由的李娃娃,卻明白自己不想做什麼,自己無法忍受一份一眼看得到頭的工作。
她用手頭的積蓄,和同學合開了一家工作室,做校園生意。
生意并不好,工作室有時一個月都沒有收入。
一年後,合夥的同學幹脆另尋出路了。
最後,隻留下了迷惘中的李娃娃。
她焦慮得睡不着覺,失眠時,就半夜出門,邊逛邊拍下遇見的人、看到的事。
沒想到,這獨特的視角,竟成就了她。
追求自由,做視頻博主
2020年4月,她發出了一條視頻,“一個人夜爬泰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也是她“見自己”合集中的第1集。
一個花季女孩,說走就走,在夜裡去爬泰山!
五塊錢買了一個小手電,三塊錢買了一個登山杖。
和陌生的小夥伴一起拍照、加微信、交朋友,一個人的旅遊也充滿着歡聲笑語。
也有累得掉眼淚、巴不得能買到後悔藥的時候。
但當登頂、看到太陽噴薄而出的那一刻,頓覺一切都值了。
(夜爬泰山,和陌生小夥伴合影)
這個視頻一發出,一夜之間,賬号粉絲數從1萬漲到了11萬。
評論區裡,不少網友留言誇贊她,毫不掩飾對她的欣賞。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靈魂萬裡挑一。”
更多網友贊歎她的勇氣,說看她的視頻,感覺找到了力量。
蜂擁而至的點贊、評論和私信,将浏覽量推高到了1000多萬。
李娃娃驚覺,要火了。
确實,這條視頻火出了圈,至今,收獲了63萬贊、7.2萬條留言。
而她的視頻的風格也漸漸形成,體驗什麼 體驗過程 感悟。
配音節奏明快、幹淨利落;剪輯緊湊、信息量大。
勵志、向上的創作内容,也成為了很多中學生作文的素材。
在“見自己”系列裡,她一個人蹦極,一個人在淩晨的街頭表演唱歌,一個人完成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個人做飯、收拾屋子、搬家,到大山裡收集孩子們的願望,甚至一個人拍了一套結婚照。
她獨立,有着超強的行動力,也有着率真、熱烈的生活态度。
在國慶節,她一個人飛行1000公裡來到了北京。
在國旗升起的莊嚴時刻感動落淚,也為看到環球影城的“威震天”歡呼雀躍;
她還圓了17歲的夢想,在晚上11點,拉着音響設備到街頭賣唱。
在那裡,她偶遇一位彈吉他的男孩,“志同道合”的兩人一拍即合,在街頭搭檔演奏唱歌;
她去四川涼山,帶着物資去看望大山裡的女性和孩子,和熱情樸實的彜族姑娘聊天,被彜族兒童的純真快樂感染。
“那些躺在我抖音收藏裡的地方,我正一個個去打卡,那些備忘錄裡的夢想,正一點點實現。”
為什麼要旅行?
她說,在旅行中,遇見的人,發生的事,看到的風景,這些零碎的故事,是一個人獨自旅行的意義。
一個人的旅行,也讓她更加了解自己。
在一次演講中,她動情地說,“自由,是我的人生信條和畢生追求。”
她有着濃濃的家鄉情結,每月都要抽出時間回家看奶奶。
回到村子的她,卸下所有的标簽,做回地道的農村女孩。
她搬個馬叉坐在院門外,搖着蒲扇,和東家西家拉着家常,聽他們講永遠說不完的村裡大事小情。
她很享受看家鄉的旭日和夕陽。
小姑娘活得真實、自信。
這之後,她又拍了《人間煙火系列—淩晨四點》和《見衆生-體驗一百種人生》系列。
雖然沒有完美的拍攝技巧,沒有考究的創作文案,但貴在真實和真誠,她的作品讓網友們能夠共情和認同。
視頻的播放量也節節攀高。
因為真實和有力量,視頻爆火
淩晨四點系列,道出了真實生活的模樣。
淩晨四點的急診,門口的救護車剛剛出車回來,大廳裡已經擠滿了床位,椅子上面到處都有人躺着睡覺……
她看到一對父母抱着孩子來就診、看到了一位母女……
她說彷佛看到了人間疾苦,感歎能夠健康地活着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淩晨兩點的酒吧街上,整夜忙忙碌碌的出租車司機,仍然生意很好的燒烤攤,拼命推銷的賣花的阿姨,喝着搖搖晃晃的路人,幾個意猶未盡仍站在街邊圍欄邊聊天的朋友……
她說,看到了另一種人生百态。
淩晨四點的工地,混凝土罐車還在徹夜澆築中。
天剛蒙蒙亮,工人陸續進入工地,有掩不住滿身疲憊的男人,也有風塵仆仆的女人。
一位大叔在工地幹了四五年落下了腰肩傷,但為了家人仍不辭辛苦地勞作着;
夫妻一起來到了工地,成為最默契的搭檔。
為了給老人、孩子多捎去點錢,他們想着怎麼幹活最快,還想着怎麼吃飯最省。
她說,他們是最普通的人,是為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普通人的縮影。
有一個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視頻,“你見過淩晨四點的勞務市場嗎?”
淩晨四點多,來了第一批找工作的人,背着幹活的工具,停下電車,在冷風中吃着自帶的早飯。
一位頭發花白的大叔拼命介紹自己,“包包子、蒸馍,我啥都會,縫縫補補……我都會。”
看到有老闆過來,他們立馬撲上去,開始使勁地推銷自己。
實際上,這裡隻有一半的人能找到活幹。
那些不愛說話、老實巴交的人,看着别人熱鬧,自己卻手足無措。
别人一個個跟着老闆走了,他們除了一臉落寞,還有慌張。
因為,生活還要過下去,他們還得等在這裡。
看來,隻有運氣足夠好的時候,他們才能得到一份工,也才能解除慌張。
她舉起手機,鏡頭還對準火車站、農村……
濃濃的煙火氣,真實的生活,擊中了網友們的心。
體驗一百種人生系列,讓網友看得上頭。
目前,李娃娃已更新到43集。
她體驗冬日深夜送外賣,迷路、超時、滿足顧客的奇葩備注。
最後車子都跑得沒電了,兩個半小時僅賺了27塊,她感歎外賣員真的不容易。
她去做志願者, 看到了一個無助的爸爸,說到病中的孩子時他哽咽了;她還看到了一個志願者女孩在笃定地幫助别人。
她說,自己知道了做義工的意義,是給需要的人帶來溫暖。
她體驗開花店的一天,和店主一起進貨、打理鮮花。
看着她們精心做每一束花,用滿手的傷換來了花束的完美,她感悟,熱愛可以抵禦所有的忙碌和辛苦。
她說,見衆生、見世界、見自己,也是自己的夢想。
為此,她有了說走就走的一個人的旅行,有了深夜裡在街頭的遊蕩,有了對生與死的意義的思考。
有網友評論,“你20歲年紀,活出了40歲的閱曆。”
有數據統計,李娃娃的粉絲95後居多。
這個群體社會閱曆少,一定程度上,李娃娃的視頻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李娃娃所做的是他們想做又沒勇氣做的事情。
她用眼睛和自己的作品為他們展示出社會百态,并思考人間煙火和生死。
視頻剪輯緊湊,畫面信息量大,頗有當年爆火的“張同學”的風格,很吸引眼球。
每個作品結尾還有升華,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李娃娃火了。
每條視頻都有不錯的播放量,平均點贊量超過40萬,集均評論近4萬條。
如今,李娃娃全網粉絲900萬,一條廣告報價6萬元。
問及她能火的秘籍,她說,沒有秘籍,“真誠才是必殺技。”
仍有困難和苦惱
一路走來,李娃娃并非一帆風順,也并不輕松。
1分鐘的視頻,她要準備最少100分鐘的素材;
為了2秒鐘的鏡頭,有時要蹲守幾小時。
熬夜更是家常便飯,甚至,她的作息颠倒,晝伏夜出,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白天和黑夜。
長期的作息不規律,讓她身體指标也出現了異樣。
在一個視頻中,李娃娃說自己貧血、肥胖;
臉色不佳,拍視頻前,她習慣了擦口紅來提亮膚色;
熬夜引起的通病,李娃娃是妥妥地都有了。
想起前段時間“女孩連續打卡286天曬早睡變化 ”的熱搜。
曾經,女孩也是個熬夜狂,直到生了一場病,差點休學,才來了個急刹車。
她開始10點睡覺,保證睡眠。
經過“調理”,終于肉眼可見地身體變好,臉色紅潤了,眼睛明亮了,腦袋靈活了,心情好了,甚至乳腺結節也變小了……
她終于體會到了愛惜自己、保持健康有多爽。
但願,李娃娃能引以為戒,重視健康作息。
和所有的内容博主一樣,李娃娃也有着選題焦慮。
連曾爆火全網的“張同學”,都逃不過這個鐵律。
看到他最近的一篇專訪,他說遇到了創作瓶頸,仍在尋求選題上能有突破。
說到以後的選題,李娃娃說,生活就是自己的素材庫。
她會繼續多“走路”,多思考,從生活中挖掘選題,期待給網友帶來新的驚喜。
“樂觀和熱愛是生活的解藥”
生活可能很難,但也能很溫暖。
李娃娃鏡頭裡為生活拼搏的人,都是你我身邊的最普通的人。
在生活的奔波勞碌中,他們露出的不經意的笑容、一句不服輸的話、互相攙扶的身影,都像一束光,讓人心頭一暖。
“李娃娃”的“評論詞雲”裡,“生活”和“希望”占據着中心的位置。
(李娃娃)
她的作品,總包含一種樂觀和努力。
有一個視頻,她心情不好,深夜獨自騎車出門,這也是她排遣負面情緒的方式。
淩晨1點,出門、找了個燒烤攤吃烤串,在攤主阿姨的驚訝中怡然自得享受着美食;
3點,騎着電車漫無目的地轉悠;
4:30,沖進24小時便利店買了喜歡的汽水,然後,坐在街邊的石階上喝着汽水等天亮……
但第二天,她依然是個馬力十足的小馬達,為自己準備一頓美餐,塗上中意色号的口紅,又穿梭在探索生活的路上。
她感歎,樂觀和熱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确實,沒有誰的生活會一帆風順,都是一邊受傷,一邊修複自己。
生活會有坎坷,心情會起起伏伏,但無論如何,樂觀的心态不能丢。
羅曼羅蘭說,人最可貴之處,在于看透生活,依然熱愛生活。
熱愛是一種勇敢,能對抗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生活可以很苦很難,有時仿佛被命運扼住了喉嚨,但通過努力,照樣能實現人生翻盤。
看到一則“挖煤工逆襲大學教授”的故事。
宋遠升從小家境貧寒,他14歲辍學,走出家鄉去讨生活。
他輾轉打工,做過挖煤工,運過鐵礦石,還被鐵纜絞斷過手指。
曾經,能吃上頓飽飯,他就覺得很滿足。
直到有一天,在煤窯裡,他眼睜睜看着同事在眼前被砸死。
他覺得必須要換一種活法。
他重返學校,決定用知識改變命運。
他考取大學、碩士,并一路讀到博士,還出國做過交換生,更以優秀的專業能力被聘為大學教授。
他咀嚼曾經曆過的苦難,思考人生的意義,在工作之餘,還出版了多部文學書籍。
他給了父母幸福的晚年,更給了自己一個想要的人生。
(李娃娃在演講)
當遭遇生活的重擊時,心存希望,勇敢面對,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刷抖音時,總是刷到這麼一家人。
女子突發腦出血,做三次開顱手術,在半年時間裡都是植物人狀态。
上有老下有小,遇到這事,全家人都瀕于崩潰。
老公和婆婆沒有怨天尤人,他們辭了職,日夜陪伴、細心照料女子。
女子終于被喚醒。
之後的兩年,一家人一面照顧女子,一面直播帶貨,來籌措高昂的治療和康複費用。
一天天過去,女子終于康複。
一家人一不小心還成了網紅。
無數的網友見證了這家人樂觀又努力的樣子,相信從中也獲取到了力量。
樂觀和努力,是對生活的熱愛,更是一種勇敢。
結語
李娃娃有自己的夢想,也在為夢想努力。
她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也才有了超乎想象的堅強和堅持。
(李娃娃)
在新媒體的道路上,她無疑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又契合當下的賽道。
2022年,李娃娃成立了自己的團隊,也朝着自己的夢想更邁近了一步。
她以青春的熱情,汲取着社會百态和人間煙火裡的萬般滋味,也探索着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她勇敢的樣子,讓人羨慕和稱道。
感謝李娃娃和她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青春的模樣,也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面對生活,願我們也都能勇敢。
與大家共勉。
作者:朱小鹿&樂樂
關注我@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讨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