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來王陽明這三個字,能想起一個時代的輝煌和敗落。
王陽明生而不凡,母親懷胎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少年時候就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大智慧,後來成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陽明的心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學術思想,在當時那種交通通訊都很落後的時代,還流傳到很多國家,比如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
年少有為,心學思想千古流芳,而王陽明自己卻說他一輩子隻做了一件事。
這一件事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做而且一生都在做的事情:做人。
王陽明的心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引發了學者們的拜讀狂潮,為了能讓王陽明先生的著作廣為流傳,很多學者争先恐後的學習拆解,形成通俗易懂能被大衆接受的理論體系,供大家學習參考。
著名文化學者費勇教授對王陽明的心學頗有研究,所寫的這本《做人:王陽明心學的真正傳習》語言通俗易懂,讀完讓人受益匪淺。
我們總說生下來容易,活下去也容易,就是生活不容易。
大多人一生忙忙碌碌,最後也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本質,最終也隻是碌碌無為。
靜觀生活中的大家,仿佛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一輩子下來做的事情不計其數,其實,我們一生都隻是在學“做人”而已。
費勇在《做人:王陽明心學的真正傳習》中寫道:如果我們把握了“做人”這個根本,那麼,一生就很簡單,卻又很豐富;根脈清晰,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能把“做人”這一件事做好,那麼,做其他再多的事也沒有用。
一、人生化繁為簡:生活的的根本是做人
在我們大多人的思想中,我們生下來就是人,我們的人生目标就應該是追求成功和幸福,其他的都無關緊要,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離成功和幸福更近一點。
成功的概念很泛,幸福也沒有定義,大多人想要成功和幸福,結果一大半人生是在迷茫和不知所措中度過。
古往今來,總是從一開始就活的很通透的人會活出讓人羨慕的模樣,因為他們了解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就像我們小時候,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時,說我要開公司,我要當老闆,如果不去繼續探索自己開公司的夢想,就永遠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也不會去努力,到最後也隻能是說說了。
而那些心思簡單、不喜歡多想其他亂七八糟事情的人,弄明白了自己的理想後,為目标奮鬥的路上可能會荊棘叢生,但總是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人生的根本是做人,不管是像王陽明一樣的做“聖人”,還是像我們理想中的“勝人”,做人的首要就是有目标有規劃,有對自我和社會清晰的認知。
書中提到,王陽明的心學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如何把一生化繁為簡。
如果細化人生中的過程,我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吃飯走路。
一生要經曆的事情繁紛複雜,但要把這一切簡單化,我們所有的行為都隻是在做人,隻需朝着心中那個認定的目标努力。
對于如何做人,王陽明有這三個原則:
1、應該有一個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
2、應該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找到動力。
3、應該把日常生活中的全部事務當做自己唯一目标的實現手段。
通俗的講,就是人應該給自己定一個高遠的目标,把想成為怎樣的人作為一生的追求,把這個人生中的唯一追求找到動力,有動力才能為之不懈努力,這個動力是良知,要學會把握住良知,進而把握住生活。
當我們有了唯一的目标,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事都隻是在向目标靠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成為理想的自己。
當我們能在思想和行動上都做到隻為“做人”奮鬥時,生活變得簡單了很多,也會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豁然開朗。
人生的意義和真谛,沒有人能說清道明,歸根結底是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是怎麼定義人生的,想怎樣過生活的。
二、行為決定性格:努力成為理想的模樣
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刻,我們會習慣性的推卸責任,害怕承認是自己的問題,難以直面自己的内心,不會從源頭上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徹底的解決方案。
這個脍炙人口的格言: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總是讓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在生活中上演。
“把性格當做借口,把習慣當成理由,把命運歸為人生”成了很多人掩飾自己錯誤和問題的擋箭牌。
其實這種性格決定行為的說法是不正确的,性格決定不了行為,而行為能決定性格。行為可以改變,性格會随着行為的改變而改變。
像我們生活中很多曾經熟悉的朋友,多年不見,總會發現很多人都變了,會發現有些以前很沉悶的人變得活潑開朗,也可能有些原本很積極愛笑的人變得消極悲觀了,為什麼性格會發生變化呢。
肯定是他們所經曆的生活改變了原來的習慣行為,進而讓他們變成現在的性格。
一個小小的行為習慣發生改變,就會改變一個人的狀态,如果很多方面都發生改變,一個人可以“舊貌換新顔”。
人的性格都是後天形成的,很多人青少年時候表現的性格也是受父母老師和所處環境的影響形成的。
想要成為理想中的模樣,很多時候需要突破現在的性格,要一點點的去改變現在固有的行為。
假如現在是個很羞澀内向的人,但理想是成為滔滔不絕的演說家,肯定要突破現在的羞澀和内向,逼着自己去改變現在的不愛說話,從每天提高一個分貝練習發音到博覽群書侃侃而談,一步步的走向理想。
如果想要成為運動達人,而現在肥胖懶惰,就要改變現在愛吃懶動的行為,強迫自己去運動,從飯後百步走到5公裡長跑,一點點的去突破自己。
假如現在肚子裡沒有墨水還想成為知識達人,肯定多學習多看書,從每天玩遊戲睡懶覺的狀态中走出來,從一天讀兩頁書到一天讀兩本書,一點點的豐富自己的見識。
稻盛和夫說:人隻要堅持正确的為人之道,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的。
想成為怎樣的人,就付出怎樣的努力,性格決定不了人生,任何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晚。
聽到很多人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也親眼見證很多人的蛻變。
當你想要成為理想中的模樣,就要從行為上下手,不以性格和年齡為借口,終究會和理想中的自己不期而遇。
三、心靈決定命運:從源頭解決危機和痛苦
生活最大的危險就是一個空虛的心靈。——葛勞德
我們都知道,人生的心态很重要,擁有年輕樂觀的心态,八十歲也會過得很輕松舒服,擁有消極悲觀的心态,青春年少也能活出藹藹暮年的感覺。
心靈就是心态和靈氣,年輕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有着美好的期許和鮮活的靈氣,一颦一動都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而當我們心态老化、靈氣遁去的時候,人也就徹底老了。
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是無敵,我們總是歌頌年輕的美好,忽略心靈的重要性。
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叫“中年危機”,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周圍全是要依靠自己的人,而自己無依無靠,讓人感覺很恐慌和無助。
但在王陽明的理念裡并沒有什麼所謂的危機,所有的危機和痛苦都是自找的。
王陽明的人生經曆并不順暢,三次考試才被錄取,多次經曆官職變動,而後過勞成疾。
身體不好、做官不順的他,并沒有意志消沉,抑郁終年,而是潇灑過活,走向自己的夢寐以求的“聖人”之路,留下了經久不衰的作品和思想。
王陽明的心靈一直很純淨,目标明确,心态很好,靈氣十足。
在他的心學法則中,有種子法則、心靈法則、純粹法則、行為法則和擔當法則這五項。
人的成長好比一棵樹,從種子入土到破土發芽,要想盡辦法讓自己的樹木枝繁葉茂。
種子法則的重點就是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找到自己的種子,在種子上下功夫,選好了種子,才能有機會生根發芽。
種子是志氣和目标,而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的心靈,正如佛學中的心善則美,心真則誠,心慈則柔,心淨則明,心誠則靈。
一個人的心靈會告訴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要承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要讓自己的種子長出什麼葉子。
當你心胸開闊,明白人生猶如一滴水,要回到存在的大海,就不會計較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會為蠅頭小利所擾,也不會讓自己糾結在某個點。
心靈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一個人的心靈如何,他眼裡的世界就如何。
心的力量把王陽明帶出了現實的困境,讓他能夠超越自己,超越生活中的苦痛,成就了王陽明的“聖人”夢。
我們一生要受的痛苦和經曆的危機困難有多少有多重,全看自己怎麼想,心大則苦痛小,心小則全是難過煎熬。
如果我們能從源頭處遏制痛苦和危機,那苦難就不複存在,生活也變得純粹和簡單起來。
一生最難的是一直跟随自己的内心走、讓人生中的唯一使命做人純粹起來,如果能清除内心的雜草,人生的種子自然能汲取更多的營養,早日枝繁葉茂。
總結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在做人這條路上允許犯錯,允許哭泣,允許不斷嘗試,允許努力改正,但不允許忘記本心。
費教授解讀的王陽明的心學,讓人明白人這一生隻做“做人”這一件事,足矣。
把人生化繁為簡,以良知為基礎,一切朝着做人努力,讓行為決定性格,保持心靈的純粹,我們總會和理想中的自己見面。
當我們不知道生活的本質,弄不清人生的真谛時,不妨靜下心來想想如何做人。
作者簡介:加貝i,勵志環遊世界讀遍人生故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生活記錄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