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一篇來自普通用戶的真實感想】】】
編者按:衆所周知,如今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評測文章都出自專業網站的編輯之手。他們玩機經驗豐富、評測套路娴熟,善于以一篇文章來完整呈現産品各方面的特色。但是,今天我們三易生活所收到的這篇“評測”,卻是來自一位資深但并不職業的手機愛好者。有着數十年玩機經驗,卻從未接觸過iPhone的TA,在初次用上搭載了iOS14的iPhone 11之後,情難自禁,向我們發來了這篇自己撰寫的體驗報告。
大家好!我是一名略顯特别的智能手機用戶。為什麼說特别呢?首先是因為我作為一名“奔三”的90後,接觸數碼産品的時間可能比大多數同齡人都要早得多。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剛剛到上小學年紀的我,就已經用上了康柏的工作站,熟練掌握了DOS 3.2和Windows 95等早期操作系統的使用技巧,正是因為這樣,在此後我始終保持着對新技術和數碼産品旺盛的好奇心。
但是盡管我早在2007年前後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智能手機——使用Windows Mobile系統的多普達D600,并在那之後先後購買和接觸過包括Linux Mobile、塞班、Android,甚至是Tizen系統的手機。然而在這長達十幾年的“玩機經曆”中,唯獨蘋果的iPhone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
為什麼我此前一直沒有接觸iPhone?現在想來,這可能出自一種自認為“極客”的逆反心理。說白了,就是因為iPhone太過于流行,太常見了,反而令我覺得它不夠“個性”,以至于多次錯失了體驗iOS生态的機會。
好在當時間來到2020年,類似像京東Apple産品“秒殺節”這樣的促銷活動,基本上全線iPhone都迎來了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的優惠。其中iPhone 11系列的入門款iPhone 11,價格更是在折後僅需4500元左右,甚至與一些安卓旗艦機型還要便宜,可以說是很有性價比了。
于是乎在幾乎沒有什麼猶豫的情況下,我便抱着極大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入手了自己的第一款iPhone,并且在拿到這台iPhone11後的第一時間,就直接升級了最新的iOS 14。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使用後,發現自己不僅很快就習慣了iOS 14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從這套蘋果最新的移動操作系統上,我确實理解了為什麼iPhone會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iOS 14像Android?講真其實可能是國内的安卓像iOS】】】
早在今年6月蘋果剛剛公布iOS 14的時候,很多媒體和玩家都在說,蘋果的新系統變得更像Android了。說實在的,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作為老Android玩家,我還是挺自豪的。畢竟,如果iOS真的“緻敬”了Android的界面設計,那豈不是證明Android這些年來的路線才更加正确嗎?
懷着這樣的心情,我第一次點亮了升級到iOS 14的iPhone 11。然而,我一開始看到的,依然還是傳統的iOS界面:負一屏是小插件,從主頁開始往後則是整齊排列的應用圖标,直到我手在主頁上長按了一下之後……
Emmmm……别說,iOS 14将小插件改到可以安放在桌面任何位置之後,乍看之下還真變得有點像經典的Android界面風格。對于像我這種用Android都用了至少十年的用戶來說,确實是多了幾分親切感,但是如果就僅僅憑這一個改動,就說iOS是在“學Android”,那也未免有點太過以偏概全了。
是的,即便不是iOS老用戶,但我也知道,早期Android是不會把應用圖标直接放在桌面上的,類似Windows開始菜單的“應用抽屜”才是Android UI真正的官方樣式。大家現在熟悉堆滿圖标的Android桌面,其實是第三方魔改系統從iOS上“借鑒”來的設計。
又比如在iOS 14上,我發現從屏幕的左側和右側下拉分别會呼出通知欄和控制中心界面。這和原生的Android系統的操作邏輯其實有着不小的區别,但和某些第三方魔改系統卻正好“撞臉”。然而就在幾年前,老版本iOS系統從下往上呼出的控制中心,可正是魔改Android們最喜歡緻敬的設計之一。
除此之外,在iOS 14上,我注意到系統自帶的相冊會自動選擇品質較高的照片進行突出顯示,錯落排版;而所有的APP在打開和退出時,則都會呈現出一個“螺旋狀”的縮放過渡動畫——以上這兩點設計,“恰好”也是2020年許多廠商的新版魔改Android大加宣傳的重點之一。
iOS 14上提供智能分類搜索的“APP資源庫”,不知什麼時候也會被“緻敬”?
這意味着什麼?說實在的,正因為我是從Android 1.x就開始接觸谷歌手機操作系統的老玩家了,所以我才能明白,Android,特别是國内的深度定制安卓系統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到底“緻敬”了iOS多少次。相比之下,iOS 14在小插件上的調整即使真的是從Android裡得到的靈感,也算不上什麼了。
當然,雖然我也承認iOS 14的“原創度”其實比大多數年輕Android用戶所認為的還要更高一些。但這倒也不等于它所有的UI設計在我看來都盡善盡美。比如說,新設計的Siri雖然挺好用,可一旦啟用Siri,在iPhone上長按電源鍵的結果都隻會是呼出Siri了——這讓我這個在Android上習慣了“長按1秒呼出語音助手,長按3秒關機”操作邏輯的人确實感覺非常不适。即便是後來我被告知,iPhone現在可以通過“長按音量 電源鍵”呼出關機界面,但“按了電源鍵,卻沒能起到電源的作用”這一邏輯設計,的确有些無法理解。
【【【良心到沒朋友的生态服務,與略顯頭大的備份體驗】】】
衆所周知,對于如今的智能手機廠商來說,“互聯網思維”早已成為産品經營的一大法寶。說到底,所謂“互聯網思維”其實也就是機器本身少賺一點,然後靠内置的各種内容生态的付費和關聯産品的銷售,來賺取更多而且更長期的利潤。
其實站在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互聯網思維”沒什麼毛病,畢竟在現在這個版權時代,要想享受高品質的軟件或是服務,付費支持正版是理所當然的行為。但問題就在于,智能手機廠商所提供的的付費内容,品質本身是否能夠說服用戶,讓大家覺得這個錢花的值呢?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蘋果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首先,iOS自帶的Apple Music可能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價格最有誠意的手機内置内容服務之一。且不說每月10元的标準定價就已經比很多第三方音樂APP的會員價格還要更低,對于“學生黨”和家庭用戶來說,蘋果甚至還提供了額外的大幅優惠:前者僅需每月5元,後者更是可以用15元/月的價格讓多達6個賬戶共享,算下來也就相當于最低隻要每月2.5元而已。
而且和很多第三方音樂APP動辄還有額外再加錢的“VIP歌曲”、“付費歌曲”,或是在明明是聽歌的程序裡集成一堆社區、視頻、購物之類亂七八糟功能的做法不同,Apple Music對所有用戶都是一視同仁的。這意味着哪怕是(折合)每月2.5元的家庭訂閱用戶,所能享受到的歌曲數量以及音質,都和每月10元的标準付費用戶是一模一樣的。不僅沒有任何需要額外加錢的選項,甚至像我這種第一次使用Apple Music的用戶還能享受到長達3個月的免費試用——三個月啊,換了其他的音樂APP,這不得虧個幾十塊錢?
咳咳,言歸正傳,除了價格和音質都在線的Apple Music之外,蘋果的生态與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一樣,當然也包括了它的應用商店、雲備份,以及IoT設備。其中HomeKit智能設備我因為确實家裡并不具備所以無法體驗,但iOS 14的雲備份功能則絕對有必要說一說:一方面而言,它可能是我迄今為止用過的,在技術上最先進的手機備份;但另外一方面,蘋果在功能上給它施加的諸多限制,在實際使用中也确實讓我這個老Android用戶感到有些困惑。
為什麼我這麼說?大家要知道,在這次用上iPhone 11之前,作為一名忠實的Android用戶,我已經在Android 手機上用了很多年的Google賬号備份功能。它雖然能夠完整地備份聯系人、短信、照片和手機上已安裝的應用等必要信息,但卻無法記錄下應用内的賬号,而且備份和還原的速度都極其緩慢。至于手機廠商自己搞的機内備份功能,雖然在備份完整度上會更高一些(有些品牌甚至可以備份應用内的數據,比如聊天記錄),但備份和還原緩慢,備份文件占據空間大的問題也并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iOS的這個雲存儲價格,實際上比很多國内廠商還便宜
相比之下,蘋果的iCloud是我到目前為止見識過,在備份速度、備份文件的大小控制、備份的完整度上都表現得最好的解決方案。以我手頭上這台使用了一周多,安裝了十幾個第三方軟件的iPhone 11為例,備份所占用的雲空間大概隻有500MB,在家庭網絡環境下,整機備份幾乎可以瞬間完成,而清除手機數據後,從雲端還原時,也能夠做到完整的帶應用内數據還原——幾乎就是把手機還原到了備份前的那一個時間點,實在是相當神奇的體驗。
但是,在備份速度極快、備份文件占據空間極小的同時,iOS的備份還原功能卻有兩個令我相當不适應的設定。一是它隻能在系統初始化的時候執行還原,一旦手快點了跳過,進入系統之後就再也無法還原任何備份存檔了——除非再一次初始化系統,還原功能才能再次運行。換句話說,在跳過還原以至于再一次初始化系統之間的這段時間裡,我所收到的所有的短信、所撥打的電話等等,實際上都再也回不來了。而另一點就是我發現iPhone 11出廠自帶的iOS 13是無法讀取iOS 14的雲備份文件的。這意味着如果大家将來換用了iOS 14的新設備,那麼在它上面所備份下來的聯系人、軟件等等,将不能導入回使用老系統的iPhone裡。雖然這條限制在技術上并不是不能理解,但類似的情況在Android上确實是不存在的。或許,這就是更好、更快的雲備份體驗背後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吧。
【【【嚴格到苛刻的隐私保護,讓我對蘋果好感大增】】】
大家都知道,對于如今的智能手機産業來說,“AI”是最熱門的概念。這既意味着如今的手機普遍都配備了支持AI加速運算的硬件,搭載了運用AI算法的大量軟件功能,但這也意味着手機廠商是有動機收集用戶數據,用以訓練自身的AI模型,或是開發新的AI功能。
正因為如此,當我在iOS 14上看到嚴格的應用程序權限限制時,這的确令我這個平時都盡量使用Android原生系統,盡可能使用海外APP來保護自身隐私的老手機用戶感到了一絲寬慰。因為,它意味着對于國内的大多數手機消費者來說,選擇iOS14,或許可以讓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到不輸給海外版Android的隐私保護程度。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能夠比大多數國内的Android手機都更好地避免各種“全家桶”的困擾。
iOS 14是如何限制應用的權限的?首先,和Android往往在安裝的時候就會預先授予應用一些基礎權限不同,我發現在iOS 14裡,任何一個應用在第一次主動點開之前,甚至是連基本的聯網權限都是沒有的。換句話說,隻要不曾主動開啟過它,哪怕是最流氓的應用,也無法上傳或者下載一個字節的内容。
其次,衆所周知,由于當今的很多APP都擁有掃碼、拍照、社交之類的功能,這意味着無論是在Android還是在iOS系統上,它們都需要訪問手機内置存儲的權限。但是在Android系統上,當我為了發幾張圖片而授予一個應用“讀取存儲”的權限時,這就意味着它變得可以讀取手機裡的整個存儲區域了。
然而iOS 14呢?首先,當應用需要“發送圖片”的時候,系統最多隻會允許它訪問圖庫裡的内容。不僅如此,我甚至還能具體指定,隻讓這個應用在iOS裡訪問特定的哪幾張圖片——假使我隻允許了一張圖片的權限,那麼這個應用在iOS裡就真的隻能看到一張圖片!
你以為這就完了?不僅如此,在iOS 14裡,蘋果甚至将隐私保護的“枷鎖”加在了自家應用上。比如說自帶的翻譯功能,這一次就專門加入了無需網絡也能使用的“設備端模式”。你可以說,這是為了方便用戶沒網也能用手機;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能夠把以往需要“雲計算”、需要服務器的AI應用做到沒網也能用,除了确實證明蘋果在設備端智能方面的技術很有一套之外,這種不主動拿用戶數據,甚至自己花費資源研發對自身限制更嚴的新技術的做法,的确讓我看到了蘋果和其他手機企業相比的不同之處。
【【【升級一次系統如同脫胎換骨?iOS 14做到了】】】
最後,對于iOS 14來說,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消費者可能最感興趣的都是:升級了它,手機會卡嗎?
首先,我可以明确地說,以我手頭上這台iPhone 11來說,從标配的iOS 13.7升級到最新的iOS 14之後,日常的使用中是完全沒有發生任何卡頓的。當然,光這樣說,可能大家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那麼,辦法很簡單,上跑分軟件!
安兔兔
3DMARK
GeekBench
這下,事實就很清楚了。至少對于iPhone 11來說,升級到iOS 14之後,無論是CPU的計算性能、GPU的圖形能力,還是整個處理器的通用計算效能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換句話說,和iOS 13相比,iOS 14能夠非常明顯地提升現有iPhone的硬件性能表現,讓(屆時的)上一代老設備反而變得更快!
而且,iOS 14給iPhone 11帶來的提升,似乎還不隻是單純的計算性能。因為當我在夜間嘗試用它拍照時,我發現這台搭載了iOS 14的iPhone 11表現得比國内很多其他智能手機廠商發布會上宣稱的“iPhone夜拍水平”要好得多。當然,這一情況的産生有兩種可能性:一是iOS 14真的讓iPhone 11的拍照質量也變好了不少,二是某些廠商所謂的“iPhone對比樣張”可能本來就有點貓膩了。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位資深Android用戶,這種升級系統所帶來的硬件性能提升現象,此前也并不是沒有見識過。但是像iOS 14這樣升級一個系統,性能提升幅度就達到了近20%的現象,我還真是第一次見到。不得不說,就從這一個小細節上,我就着實見識到了蘋果對于自家軟硬件綜合優化的技術實力。
【【【iPhone并不是完美的,但我很開心自己擁有了它】】】
平心而論,作為一位換機相當頻繁,而且非常樂于體驗各家頂級旗艦的手機發燒友,iPhone 11在我看來并不算是一台完美無缺的旗艦手機。比如它并不具備當前流行的高刷新率屏幕,雖然系統的過渡動畫可能是迄今為止我所見過最精緻的,但滑動時的順暢感扔略有欠缺。又比如說,iPhone 11的攝像頭在日常使用的時候雖然色彩和對焦速度都相當準确,但因為缺少長焦,有時還是會少了點“望遠”的快感。
但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了蘋果、發現了iPhone、發現了iOS 14在設計理念、實際體驗上的許多亮點。除了前面已經講到的良心付費生态、極其出色的軟硬件優化、足以讓許多Android手機品牌蒙羞的隐私保護之外,在親身使用iPhone 11和iOS 14的這段時間,它甚至破除了我此前對于蘋果招牌産品的許多錯誤印象。
比如首先就是我發現iPhone 11的夜拍成像效果其實根本就沒有很多人說的那樣不堪,除此之外,或許是由于我搭配了官方的智能電池殼,又或許是因為iOS 14的底層優化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新突破,總之這台iPhone 11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基本上從早上10點出門,到晚上8點左右回家,甚至連電池殼裡的電量都用不完。而在搭配了非官方的無線充電底座之後,雖然隻看參數好像不大,但實際上iPhone 11的無線充電速度卻也比我此前想象得要快得多。對了,順帶一提,官方智能電池殼還能給iPhone 11多增加一枚實體按鍵,短按照相,長按直接就是拍攝視頻——這感覺确實很方便。
當然,并不是說iPhone 11就完全地征服了我,畢竟作為一名好折騰的手機玩家,有的時候還是會覺得iOS有點太“自動化”,想得太過周到,以至于會找不到那種在Android上自己刷機、自己和流氓軟件“鬥智鬥勇”、自己通過各種插件調節系統甚至是硬件表現的快感。但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發燒友,那麼iPhone和iOS至少在目前行業技術、隐私保護,以及産品經營思路的大環境下,的确顯現出了比Android更靠譜,更适合大家去省心的使用,依然能夠更好規範軟件生态的一面。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一直都有那麼多人在換手機時會毫不猶豫選擇iPhone的原因吧!
【【【編者總結:iPhone如今的市場地位,并不是沒有道理】】】
作為一家科技媒體,我們三易生活其實此前也剛好撰寫了一篇關于iOS 14,關于蘋果在設備智能以及隐私保護方面的技術類文章。或許正因為這樣,當收到網友投稿的這篇基于iOS 14的iPhone 11“評測”時,我們對于其中的内容是感到既熟悉,又驚喜。
說熟悉,是因為我們發現,普通用戶真的能夠在使用iPhone與iOS的過程中,感受到蘋果相比于其他手機廠商更為自律的設計細節,這也說明當今用戶對于手機的隐私保護其實是挺看重的(當然,也可能是這位朋友本身見得多了,所以更加敏感)。
而說驚喜,則是因為我們的這位讀者實際上看到了比我們更多,關于iPhone和iOS 14的細節。比如很多媒體都知道iOS 14的底層代碼做了大改,但它究竟有多大效果,究竟使用起來是什麼感覺?這一點在這篇投稿中就反而說的更加清楚。當然,正如這位網友所說的那樣,Ta或許是一位玩機經驗相當豐富,對于智能手機和操作系統相當講究的“極客”,但既然iOS 14能讓這樣一位非職業玩家第一次接觸就贊歎不已,這實際上也就解答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那就是,為什麼蘋果iPhone能夠常年來一直統治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為什麼雖然一直都有嘗試聲稱“超過iPhone”,但實際上消費者還是會去購買iPhone和使用iOS系統?因為它确實能夠讓人直觀地感覺到好用、放心,僅此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