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打鐵花是流傳于景泰地區的傳統習俗之一,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曆史。
“打鐵花”以煉鐵爐、風箱為工具,以生鐵、焦炭、木屑為原料,取材簡易,操作簡便,其原理就是利用木闆擊打熾熱的鐵液和木屑混合物,最後在空中形成四處輻射的火花。是中國漢族民間習俗、民間藝術中最富有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更是最為醒目和璀璨的民間藝術之花。
傳統打鐵花需用的器具有老風匣、小融鐵爐、用耐火土燒制的耐火罐、陶勺、耐火鍋、木闆等;溶化鐵塊所用的陶罐和盛舀鐵液的陶勺,都是用本地的耐火陶土燒制而成的。而“打鐵花”所用的木闆上,還有一個由木屑碎渣制成的小坑,這個小坑也是用特制的模具将木屑碎渣倒扣在木闆上形成的。
晚上8時開始打鐵花,場面十分壯觀:表演者手裡平端着一塊寬10至20厘米、長約60厘米的大頭木闆,在木闆前端盛放一撮鋸末,用手或專業器具加壓使鋸末呈鳥窩狀;旁邊的爐匠在鋸末上傾倒一小勺通紅的鐵水後,鋸末便立即燃燒,産生的熱量使得鐵水保持液化狀态;打鐵花的小夥子平端着木闆,快速跑出五六步,把木闆上揚二三十厘米,然後迅速下壓木闆,利用慣性将鐵水和燃燒的木屑抛離木闆;緊接着又飛速用木闆猛烈擊打即将下落的鐵水和燃燒着的木屑,将它們打散在天空中,盛開成一片火樹銀花。
一場花會,所用火爐一般少則兩副,多則三、四副不限。持續開爐,一次連續數十分鐘,鐵水打完再裝再熔。在約兩個多小時的花會活動中,熟練的打鐵花者以不同的力道、角度,結合風向、環境,打出一朵朵千姿百态、争奇鬥豔、精彩紛呈、炫目綻放的“鐵花”。
如今,景泰的表演者已經能抛灑出好幾種花樣了。一般所形成的“鐵花”主要有“天女散花”、“鴻運當頭”、“滿天星”、“熒花遍地”等。由于其顔色吉祥,寓意美好,因此,以前農村都喜歡通過“打鐵花”來祈盼來年能夠富貴吉祥,以及莊稼能夠豐收。如今,“打鐵花”已成功納入到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