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愛新覺羅·穆爾哈齊

愛新覺羅·穆爾哈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55:27

愛新覺羅·穆爾哈齊?愛新覺羅·穆爾哈齊,為清顯祖宣皇帝愛新覺羅·塔克世之子,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同父異母之弟,出生于明嘉靖四十年 (1561年) ,生母為古魯禮之女—皇妃李佳氏穆爾哈齊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為滿清政權早期的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愛新覺羅·穆爾哈齊?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愛新覺羅·穆爾哈齊(愛新覺羅穆爾哈齊)1

愛新覺羅·穆爾哈齊

愛新覺羅·穆爾哈齊,為清顯祖宣皇帝愛新覺羅·塔克世之子,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同父異母之弟,出生于明嘉靖四十年 (1561年) ,生母為古魯禮之女—皇妃李佳氏。穆爾哈齊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為滿清政權早期的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

塔克世共有五個兒子,長子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穆爾哈齊是第二子,另外還有第三子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四子愛新覺羅·雅爾哈奇,第五子愛新覺羅·巴雅拉,當時都被稱作貝勒。

“貝勒” 是滿語,為清初滿族貴族的一種稱号,其職位相當于後來的親王,掌握着軍政大權。在太祖努爾哈赤起兵之後,穆爾哈齊就多次随同征伐,戰功卓著,被賜号清巴圖魯(漢譯為“誠毅”)。後于順治五年六月,追封為多羅貝勒,谥曰“勇壯”。

穆爾哈齊,生情勇猛,骁勇善戰,年少時,每遇争鬥事,必親臨之。其兄努爾哈赤起兵初期,宗族内衆叛親離,六祖子孫相繼加害于努爾哈赤,使其身處險境,楚歌四面。這時,穆爾哈齊卻不顧族人的勸阻,跟随兄長努爾哈赤在險惡的逆境中一同創業。

萬曆十一年(1583年)四月,努爾哈赤以十三幅遺甲起兵,由于是起兵之初,兵力弱小,隻能靠家族中的父子兄弟們團結一緻,為了生存而英勇殺敵, 沖鋒陷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正是由于愛新覺羅家族的兄弟們在戰鬥中勇猛頑強,才使的家族的勢力不斷得以擴大,成為遼東的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穆爾哈齊作為家族中傑出的一員,自幼就被人們稱作勇士。正如《清史稿》中所雲,他“骁勇善戰, 每先登陷陣”,為愛新覺羅家族的興起, 立下了汗馬功勞。

努爾哈赤兄弟起兵之初,駐守在北砬背山城中,由于山城險峻的軍事防禦條件,使得他們多次成功地阻止了外來勢力的剿殺。但是,山城對外的交通條件,卻對努爾哈赤的出征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北砬背山城通向外界的道路,必經六祖子孫居守的章甲城,此時,六祖子孫都以努爾哈赤兄弟為敵,每當努爾哈赤與穆爾哈齊兄弟率衆前行時,六祖子孫即使不幹預其部的前行,也會将努爾哈赤兄弟攻打的目标派部衆通知對方,使得他們多次出征都無功而返。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四月,穆爾哈齊随太祖努爾哈赤征伐哲陳部,由于是剛剛起兵,人馬甚少,僅率兵五百,出征途中,遇到大水攔阻去路,努爾哈赤便決定讓大隊人馬回營,僅帶綿甲兵50人,鐵甲兵30人,共80人前往。誰知有嘉哈部的首領蘇庫赉呼暗中派人密告哲陳部主,使敵軍有了防範,共集聚托漠和、章甲、巴爾達、薩爾浒、界藩五城人馬八百餘人, 蜂擁而至, 欲與努爾哈赤兄弟們決一死戰, 并将兵力布陣于界藩、渾河直到南山一帶, 氣勢洶洶, 嚴陣以待。

事先, 努爾哈赤已安排了哨兵尋察, 但哨兵發現敵軍後, 慌忙之間, 卻迷了路, 未能及時找到努爾哈赤的人馬;而努而哈赤又以為有哨兵在四處探察, 未加防備, 當數百敵軍突然出現于面前, 有如從天而降一般, 出其不意, 大大震動了努爾哈赤所領軍卒的軍心,兵丁們頓時怯敵,流露出心驚膽懸的神情,不敢與敵交戰。六祖中包郞阿的孫子劄親、桑古禮二人一見敵兵強盛,吓得解下自己的铠甲交給了從人,準備沿山路逃跑,一時軍心大亂。努爾哈赤見狀大怒, 高聲斥責兩人道:“汝等平昔在家, 每自稱雄于族中, 今見敵兵, 何故心祛, 解甲于人?” (《滿洲實錄》卷二)。 雖然努爾哈赤怒斥了族弟, 但并未見到效果, 這二人仍不聽令, 同行軍卒也不敢迎敵上前, 在這緊急關頭, 如再無人上前應戰必然會使軍心徹底崩潰, 全軍必滅無疑。努爾哈赤雖想指揮部衆沖殺迎敵,但屬下亂成一團,根本不聽号令。呵止不住部衆的努爾哈赤隻得拼着性命,自己催馬迎敵,身邊隻有穆爾哈齊和顔布祿、兀淩噶三人。四人悄悄地尾随在大隊敵人的後面,尋找機會,打擊敵人。尾随至吉林崖時,四人發現有十五名敵人從旁邊的小路上向他們這邊走來。努爾哈赤等人将帽纓摘掉,隐蔽起來。待敵人接近時,努爾哈赤先發一箭,射死了走在最前邊的敵兵,穆爾哈齊又發一箭射死了另外一名敵兵。其餘敵兵不知伏兵多少,慌忙奔逃,都滾下了吉林崖摔死。努爾哈赤與穆爾哈齊四人棄馬躬身,悄悄地接近敵人的大隊,突然發起攻擊,一陣砍殺,敵人大隊立刻混亂起來,互不統屬的各城寨人馬争先向後逃命。努爾哈赤兄弟“四人奮勇步射,直入重圍”,殺敵二十餘人,追得敵人争先渡渾河逃命。

穆爾哈齊随努爾哈赤渡河追至吉林崖,發現衆敵複又聚集殺來,努爾哈赤機智地脫帽誘敵隐身,張弓對沖在最前面的敵人一箭射去,利箭貫脊使其倒地而亡。穆爾哈齊也射死一人。一陣交戰之後,敵軍紛紛投降,餘者或逃竄、或墜崖而死。在這次以被動變主動的戰鬥中,努爾哈赤與穆爾哈齊兄弟以四人擊退了八百餘名敵人的進攻,扭轉了戰局。戰鬥結束後,努爾哈赤針對此次之役,感慨的說道:“今日之役以四人敗八百衆,天助我也”。(見《清史稿·太祖本紀》)。 後來, 1616年,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國, 即位稱帝時, 将年号定為“天命”, 有史家稱源于此。

為了清除來自宗族内部的敵對勢力,穆爾哈齊極力主張收服六祖寶實子孫所占據的章甲城。在他的主張下,努爾哈赤與其一起,以突然襲擊的策略一舉攻取了章甲城,将城中的族衆收歸已有,掃除了自己門前的障礙,震懾了三祖索長阿的子孫。

萬曆十四年七月,穆爾哈齊與其兄努爾哈赤一起,率軍攻取了先前率部衆截殺自己的哲陳部托漠河城,俘獲人畜而還。随後揮師征讨鵝爾渾城。在進軍鵝爾渾城途中穆爾哈齊在先開路,努爾哈赤在後壓陣,一路所經之處,都是仇敵,穆爾哈齊率部沿途厮殺,才來到鵝爾渾城下。在攻打鵝爾渾城時,努爾哈赤肩部中箭,渾身上下三十多處受傷,無力指揮戰鬥。關鍵時刻,穆爾哈齊挺身而出,代兄指揮,取得了此次攻打鵝爾渾城的勝利。

當努爾哈赤統治勢力逐漸壯大後,穆爾哈齊多次率兵征讨,每戰必先士卒,先後出征鴨綠江、納殷、珠舍裡等部,将其征服。為表彰穆爾哈齊的功績,努爾哈赤賜其青巴圖魯稱号,漢譯為誠毅勇士。由此可見,穆爾哈齊在跟随兄長努爾哈赤創業中,以其忠誠、剛毅、勇猛而深受兄長努爾哈赤的尊重與厚愛。

萬曆十五年八月,穆爾哈齊與大将額亦都一同率兵攻打巴爾達城,當大軍行軍至渾河時,正值汛期,河水暴漲,大軍無法涉渡,部屬皆勸穆爾哈齊、額亦都二人,率兵回返複命。穆爾哈齊厲誡部屬,“受命出征,安能不戰遇水而返耶?”随令善泅水土卒,貢索泅渡,将繩索連接兩岸堅實樹上,大隊士卒扶索而渡,越過渾河。巴爾達城中守軍,自認為渾河河水暴漲,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穆爾哈齊所率的軍馬,縱有天大的本領,也不會在此際渡過渾河,前來攻城。因此放松了全城的軍事防禦。率部渡過渾河的穆爾哈齊、額亦都二人決定,将部衆隐蔽起來,待到夜晚敵人無備時,發起進攻。當晚,穆爾哈齊、額亦都二人發出攻城命令,所部将士奮勇猛攻。城中守軍從睡夢中驚醒,有此軍士來不及披甲持械與攻城将士拒戰,兩軍接戰,矢石如蝗,額亦都率先登城,身受創傷五十餘處,部衆的指揮大權落在了穆爾哈齊一人身上。在雙方交戰最激烈的時刻,穆爾哈齊親率将士搏殺,身體多處受傷,仍率衆奮戰不已,終于攻克了巴爾達城,凱旋歸來。穆爾哈齊率軍回返時,其兄努爾哈赤出城外迎接,設宴慰勞全軍,重獎了穆爾哈齊與額亦都二人。

在聞名于世的古勒山大戰前夜,素有軍事指揮天賦的努爾哈赤,面對着十倍于已的九部聯軍,也顯得束手無策。自己部衆中,兵微将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怎麼部署也不足以與敵兵抗衡。此時,骁勇善戰的穆爾哈齊向兄長提議,由自己率一隊精兵埋伏在古勒山後,當敵兵大隊到來時,人多勢衆,必然會選擇在古勒山前的開闊地古勒之野列隊結陣,乘敵人列隊結陣不穩之機。自己率精兵突擊,采用擒賊先擒王的戰術,打亂敵人的陣角,然後由努爾哈赤指揮全線沖擊,一舉可以擊潰敵軍。

努爾哈赤采納了弟弟穆爾哈齊的建議,令其率一隊精銳騎兵悄悄地埋伏在古勒山後,尋找戰機。九部聯軍到來後,葉赫部貝勒布寨以九部聯軍統帥的身份命令大軍圍攻古勒城。城中滾木雷石齊下,兩軍激戰,殺聲連天。雙方正在激戰時,穆爾哈齊率騎兵風馳電掣般地沖了出來,直接沖入到了九部聯軍攻城的隊伍中,一時,九部聯軍大亂,葉赫部貝勒布寨驚恐之餘,尚不清楚沖到眼前的騎兵是怎麼回事時,自己的坐騎被滾木絆倒,将他摔了下來。布寨還沒來得及爬起來,被沖過來的騎兵揮刀砍死。九部聯軍一見統軍主帥被殺,全隊立即慌忙起來,争先逃命。努爾哈赤指揮大隊将士轉守為攻,擊潰了九部聯軍,活捉了烏拉部的布占泰。取得了古勒山大戰的全勝。

由于在創業初期,骁勇善戰的穆爾哈齊,每戰必征,戰則率先,緻使身體多次受創。後期,随着傷病的困擾,無法從征,被恩養在家中,後金天命五年(1620)九月,在赫圖阿拉城家中病逝,時年六十歲。

穆爾哈赤病逝後,努爾哈赤親自臨祭,将其安葬。穆爾哈赤葬于虎欄哈達之郝圖阿喇(今遼甯省新賓縣永陵鎮老城村)。天命九年(1624年)四月一日遷葬于遼陽城東北陽魯山崗(又稱岩爐山)東京陵處。同時遷葬者有:“景祖翼皇帝及皇後”、“顯祖宣皇帝及皇後”、孝慈高皇後(太宗皇太極生母)、禮敦巴圖魯(太祖之伯父)、達爾漢巴圖魯(太祖胞弟舒爾哈齊)、貝勒祜爾哈齊(太祖之侄)、褚英(太祖長子)等靈。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順治十年,福臨下诏追封谥。

家庭

妻妾

穆爾哈齊嫡夫人馬佳氏,額思圖蒙古之女。繼夫人鈕祜祿氏,來祿渾之女。三娶夫人他塔喇氏,齊三之女。四娶夫人阿顔覺羅氏,巴塔之女。五娶夫人葉赫納喇氏,晏諸貝勒之女。六娶夫人其父姓名不詳。

兒子

穆爾哈齊有子11人,有封有爵者、有嗣者6人。現介紹如下:

第一子薩哈廉

第二子達爾察,奉恩輔國剛毅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七族。

第三子碩弼基

第四子務達海,奉恩固山襄敏貝子,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九族。

第五子漢岱,奉恩鎮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二族。

第六子噶巴喇

第七子塔海,奉恩輔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十三族。

第八子唐喀

第九子祜世塔,奉恩輔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五族。

第十子喇世塔,奉恩輔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十二族。

第十一子歡齊費揚古五人無嗣無爵。

後代

查有關史料,有乾隆朝監察禦史祿豐、嘉慶朝東閣大學士祿康為穆爾哈齊五世孫;道光朝文淵閣大學士耆英為穆爾哈齊六世孫。道光朝馬蘭鎮總兵兼内務府大臣慶錫、理事官慶賢為穆爾哈齊七世孫;光緒朝監察禦史、鴻胪寺少卿德本,宣統朝鳳翔知府德祜為穆爾哈齊八世孫;光緒朝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宣統朝安慶知府長紹為穆爾哈齊九世孫。

另有一支後裔居住于今燈塔市西馬峰鎮新生村一帶,屬于正藍旗的黃帶子。

身後追封

穆爾哈齊墓園位于舒爾哈齊、褚英陵園以東約百米。面向東南,取“向巽(東南)背乾(西北)方位。長方形,後牆為半圓形。兩進院落。二子達爾察封輔國公,谥号“剛毅”,陪葬于其父穆爾哈齊墓園之内。

由于穆爾哈齊在清初的卓著功勳,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被追封為多羅貝勒,谥号勇壯。康熙四年(1665年)奉特旨重修茔園。康熙十年(1671年)五月二十日聖祖賜碑表墓。

碑文曰:

自古帝王承天托世笃念宗親,故生則賜以榮封,殁則彰以分譽,典最 屋也。爾清巴圖魯穆爾哈齊,系顯皇帝之子,秉性安詳,居心恺悌口追封為多羅勇壯貝勒。埯逝既久,豐碑未樹,朕念切本支複隆表著之恩,愛稽成憲,勒者貞珉,用傳不朽,庶昭朕敦族之心,永為藩屏之懿典雲爾。

康熙十年(1671年)聖祖亦為穆爾哈齊第二子剛毅輔國公達爾察(大爾差)賜碑表墓。碑文曰:

自古帝王創業垂統,以贻萬世,凡屬宗支,皆應顯号,以重懿親也。爾大爾差系谥勇壯清巴圖魯穆爾哈齊之子。性行純良,豐碑未樹。朕笃念宗親,愛稽成憲,勒之貞珉,有垂不朽,庶昭朕敦睦懷雲爾。

1934年、僞滿皇宮内府大臣宗室熙洽、穆爾哈齊十世孫寶熙,捐資修理祖茔,并樹碑。以上三座石碑均為龜趺蟲離首。碑後為隔牆,牆有中門,兩邊設側門。墓院中有丘冢兩座,西為穆爾哈齊墓,東為達爾察(大爾差)墓。丘高各約為九尺,直徑為一丈有餘,墓下無台基。此墓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依然存在,惜今已不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