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冬至節氣到,農諺“冬至大如年”啥意思?為何冬至比“過年”大?
12月21日就是今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對于冬至節氣,這在我國民間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很多人可能對24節氣不太了解,可是也應該聽說過冬至節氣,并且還知道冬至節氣有吃湯圓,餃子的習俗。
冬至節氣到了,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農諺。那這句老農諺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冬至節氣究竟“大”在哪裡?為何要比過年還要大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至節氣的簡介冬至節氣在古代也叫冬至節、冬節,甚至也被稱之為“小年”、“亞歲”等。雖然在現代冬至節氣已經沒什麼習俗了,一般也就是吃吃喝喝了。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更是有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習俗,當然了北方地區任何的節氣、節日都會吃餃子。
冬至節氣作為我國傳統的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270°時就交冬至節氣。其時間點是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23日,前後相差不會超過2天。而今年的冬至交節時間是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十八日。
在冬至節氣這天,北半球的太陽直射點已經南行到了極緻,這個時候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所以這天北半球的各地白晝的時間是最短的,而黑夜則是最長的一天。
之後太陽的直射點就會開始走“回頭路”,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北半球的白晝不斷增長。這個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為何大如年?而說起冬至節氣,相信不少人就常聽到别人說起“冬至大如年”的農諺,明明現在冬至隻是很普通的一天,為何它卻能和過年相提并論呢?甚至還要比過年“大”呢?其實這也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冬至是24節氣之首。冬至節氣是我國24節氣中最先被确定的一個節氣。我國常說的“年”其實也是曆法的産物,先有了曆法,才能推算出年、月和日的具體長度。
而古人早在數千年前就通過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通過“立杆測影”的方法,即圭表測量日影長度分别推算出來了一年的長度和四季。而冬至節氣就是最先被确定的一個節氣,可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在古代的時候冬至節氣的重要性和重視程度是可以和過年相提并論的,甚至要比過年還重要。
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因為現在冬至節氣就是很普通的節日,頂多在這一天吃吃餃子,或者是有些地方有冬至祭祖的習俗。
可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冬至是“大過年”的,比如先秦時期冬至就是“大過年”。而且從漢代到清末這數千年的時間裡,冬至也曾“大如年”或“僅亞于年”。
隻是在近現代以後,冬至節氣才逐漸不受重視了,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日子,在多數人的眼中冬至節氣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年”。
另外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冬至節氣的時候鬥柄指向子方。而在古代是以天幹地支來記錄時間的,其中十二地支以子為首,這是時間的開始。
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立春歲節。從這個意義來講,冬至也是“大過年”。
冬至節氣的習俗關于冬至節氣的習俗,在南北方的區别也是比較大的,其中在廣大的南方地區,就流傳着冬至節氣祭祖,或者是宴飲的習俗。
而在北方地區,自然是離不開吃餃子了,至今民間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當然了冬至節氣這天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畫九”,這在過去流傳甚廣。所謂的“畫九”就是古人從冬至節氣這天開始計算春暖日期的圖。
因為冬至節氣開始就要開始“數九”了,古人把冬至節氣後每隔九天為“一九”,而等到過了九個“九”以後也就寒冬過去了,迎來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其中在數九期間,“三九”、“四九”期間是最冷的,正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節前夕。
不過關于“數九”,有些專家卻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是“冬至逢壬便數九”,也就是說冬至節氣這天并沒有開始數九,而是冬至節氣後所遇到的第一個“壬日”才開始數九,照此來看今年的數九則要從12月30日開始,這天是農曆冬月二十七日(壬子日)。
結束語冬至節氣已經到了,這一天可不要隻顧着吃餃子。古人還發現了冬至節氣的天氣好壞,還能預測一下春節期間的冷暖和今冬雨雪多少。
而其依據就是古人傳下來的一些農諺,比如“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甚至還有“冬至不冷,夏至不熱”等農諺。
在我國各地都有類似的農諺,而這些都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總結出來的,在過去都是農民預測天氣的參考依據。像農村很多會看天氣的老人,對這些農諺就是深信不疑的。
冬至節氣到了,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民間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農諺了吧,也清楚了冬至究竟“大”在哪裡。
而且最後還要提醒一下大家,冬至節氣到了,意味着“數九寒天”也正式拉開序幕了,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過冬。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侵權可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