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成開卷有益的習慣
首先,地鐵上堅決不看手機,看kindle電子書或者紙質書; 其次:在家裡放一個書架,慢慢養成買書的習慣;買來的書,養成趁熱打鐵看完的習慣。再次:擁有一個談書的朋友。
這個在最開始很難,如果你本身就沒有看書的習慣,身邊很難有看書的朋友。本來在國内看書的人就相對要少很多。平均一年一個人才三本。 隻能自己努力,揮動翅膀争取飛得更高,确切說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脫離,畢竟不同的朋友給予的 是人生不同方面的支撐。隻是看書這一塊你需要提升自己,向上進入一個愛閱讀的圈子;或者自己做 發光體,吸引愛書的朋友來,打造自己的圈子。因為高手一般都跟高手同玩。融入到圈子的氣氛圍裡,會更豐富,進步更快。
最後:看那些能夠震撼你内心的,給予你能量,指點迷津的書;在書裡找到榜樣,知音及人生導師,擁有一個支撐點,甯靜的休憩地,避難所,從庸碌的,倉促的洪流裡,偷得浮生半日閑,得以喘息, 抽離,從而更清楚自己的目标,找回被俗世俗事蒙蔽的本心。
二:速讀技巧
當今社會信息更新快,生活節奏快,人們更喜歡語速快的人,他們也具備了速聽能力,在這個大環境裡,高效的閱讀變成提高認知能力的基本技能。
1.讀書是肌肉訓練的一種。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你的速度,分辨力,領悟力,吸收能力,才 會.上一個台階,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是個積累的過程,偷懶不得。
2.粗讀,具體步驟是1.先看序,2.目錄,3.抓住重點和感興趣的,用20分鐘左右,快速轉動眼 球翻完一遍;4.用5分鐘概括書的内容。
3.一本書值得讀的隻占全書的20%,選擇需要重點閱讀的部分精讀即可(不适合小說) (一般一本書的前1~2章是現狀介紹,介紹誤解等,第3~5章才會進入正題,說實質性的觀點) ,不必患得 患失。在慢慢積累的過程中,你掌握這個技巧。 倒着讀(不适合小說) ,找關鍵字,因為作者-般會在小節,章節,及文章最後總結。可以先看這 些總結。在這個過程中,你的閱讀速度從逐字逐句開始到成長條狀,成豆腐塊狀跳讀(基本上可以一目十行了)。
4.同時閱讀好幾本書,可以是主題閱讀,相關的一個觀點,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一個人物等, 這種情況下,起到湊圈打麻将似的效果,聚集這些作者-起讨論,發起人便是你;也可以是不相幹的,在不同題材行業間切換,鍛煉記憶喚起及概括的能力。
5假設你要講給朋友,你怎麼來講?抱着這個意識,設定讀書的目的,最後期限,強行加快閱讀速度。
三:精讀技巧
找到重點的段落,精度;大聲朗讀;重讀;書讀十遍其義自見。 教是最好的學。而寫的過程,幫助你思考;寫着寫着你發現有些話自動會跳出來,這就是沉浸在 連貫性的思考中,靈感突發的瞬間。與跟高人談話一樣,除了清晰自己的想法之外,還會發散出其他 地點,加深了并擴充你的認知。
演講能力在這個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也包括脫口秀) ,比如《吳曉波頻道》,《羅輯思維》,《冬吳相對論》,《奇葩說》(辯論能力),這些火的音頻,可以看成是一種新的汲取知識的方法。這些都是演講 能力的一種。而他們終極輸出的,是知識,認知方法,思維方法,眼界一歸根到底是 見解,這些大部 分根植于閱讀,以及由此養成的知行合一的精神力量一它是一 種良性循環。
四:選書技巧
1.圖書館,電商,電子書,各種方法并用。這幾個都可以提供目錄,試讀,可以鍛煉你快速掌握一本書 的内容的能力,同時幫助你摒棄那些噱頭但無實質内容的書,節省時間,空間和金錢。
2.學會順藤摸瓜,抓住感興趣的書裡作者提到的其他書文章,他推薦的人;學會找一個作者其他的書,甚至全集。就像你喜歡一首歌, 一個電影,你也會喜歡這個歌手或導演的其他作品。這種從點到點最終 會串成一條長線,為你以後構建獨特的知識體系添磚加瓦。
五:讀書的功效
1.詞彙量多,等同于思維活躍,廣度和深度。有名字,可以名狀,這個東西才會在人的意識裡确切存在。比如你知道一些花 草 鳥的名字,并了解它一些形狀,顔色,性情,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就是真實,有 血肉的存在。 否則,等于不認識,不存在。
所以,提高人的感知力,豐富的人生體驗,創造性,提高詞彙量非常重要。 閱讀是最有效地提高詞彙量,知識量的途徑。 想起來這幾天看的《創造力》裡,提到的小說的獨特之處在于:記錄轉瞬即逝,瞬息萬變,容易被忽略的,無以名狀,隐秘,卻有巨大爆發力的内心波動(“心流之父”、積極心理學大師希斯贊特米哈伊曆時30 年潛心研究的經典之作。他訪談了包括1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内的91名創新者,分析他們的人格特征,以 及他們在創新過程中的“心流”體驗,總結出創造力産生的運作方式,提出了令每個人的生活變得豐富而充盈的實用建議)。
這些不起眼的,難以言說的情緒,有時候,如山洪般沖垮你的世界。當然,如果你能夠做到及時察覺 它,你可以很好的控制它,駕馭它。而我們為什麼會看這些書,看一些電影 ?因為他們給于我們共鳴,感動一種非常強的支撐力。
2.精神也是一種技能。 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哈佛積極心理學《幸福課》的老師Tal,他在課程中提到現實的理想主義一根植 于現實,接納自己的脆弱,焦慮,嫉妒,憤怒;在接納的基礎上,相信自己能克服它,有信心找到方法切實 改變,走入一個向上的良性螺旋性循環,在這個過程裡習得自救能力。
我們說的精神,就是指對焦慮等我們都會遭遇的低谷具有高免疫力的心理能量。 通過閱讀知識,以及在過程中習得的總結,歸納,舉一反三, 提問,質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水 滴石穿的過程中,你會體驗到精神的巨大能量一比如, 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通過方法 努力後天習得。
比如,成功的人最大的兩個特質是自信,求知欲(好奇心)。 舉個具體的例子。财經作者吳曉波曾經提到自己的發家之路一他認為隻有 經濟獨立,才會精神獨立,才能最終寫出來好書。 在思考賺錢的過程中,他通過研究發達國家,發現一個規律: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房價是漲得最快的。比如美國,日本,香港的樓市,都有個黃金期。所以他堅持每年寫一本書,買一套房(這是在00年前後)。後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翻身農奴把歌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