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上飛機就感覺與世隔絕,每次坐飛機,空姐總會禮貌提醒每一位乘客:“請各位乘客關閉所有電子設備的電源,移動通信設備,包括含有飛行模式的手機……”
但現在不同了,在飛機上“名正言順 ” 打開手機,這事成真了!
1月18日7時,東方航空MU5137航班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目的地為北京,這是一個可以使用空中Wi-Fi的航班。6時28分,記者登上航班,發現行李架下方,已經标出飛機上可使用Wi-Fi的标識。
1月17日21時36分,海南航空HU7781航班從海口美蘭機場起飛,跨過零點飛往北京首都機場。這是我國民航史上第一架允許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PED)的航班,跨過了我國民航曆史上的一道門檻。[!--empirenews.page--]
1月17日,東航、海航陸續發布了飛機上可以有條件地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消息。此外,國航也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那麼,根據民航局的《指南》,用手機拍照、打電話、玩手遊,以上哪項,今後乘客在乘坐國内航線時可能被允許呢?
中國東方航空運管部副總經理張恩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在飛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和規定尺寸内的便攜式電腦或平闆電腦、電子書、視/音頻播放器和電子遊戲機等小型PED設備,但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而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
不過,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在“高空”玩手機,和在地面還是不太一樣,仍舊有所限制。而根據民航局的《指南》,在低能見度飛行階段和飛機疑似受到便攜式電子設備幹擾,這些情況下,應禁止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
同時,另一個限制使用的情況就是,在空中應關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包括語音和數據。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告訴記者,“對應到手機上就是手機4G、3G信号打電話、上網的功能。關閉了手機除了藍牙外的無線通訊功能(包括wifi和4G語音和數據)的手機可以在飛機上使用。”[!--empirenews.page--]
那麼,如果現在可以這樣做,以前為何一定要在乘坐國内航線時全程關閉手機呢?
對此,《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南表示,近些年,機載設備等有了進步,“一個是機載的導航設備,現在它對于抗電磁幹擾的能力也在增強,因為設備在進步。另外,現在的手機它的輻射強度,包括信号的頻段也都變得更穩定。”
在民航局的《指南》中提到,随着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公衆對飛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特别是使用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也在設計和制造環節考慮如何防止便攜式電子設備幹擾。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簡稱 RTCA)先後發布行業标準,提出了航空器抗便攜式電子設備電磁幹擾的技術規範,這也為進一步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奠定了基礎。
王亞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未來,能否提供“飛行中使用手機”的服務和飛行安全的保障,是航空公司需要衡量的重要内容。
服務要好,而安全更是基礎。目前,航空公司可根據其評估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一方面,要考慮某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對飛機通訊環境有多大影響,另一方面,需要評估某一架飛機自身抗幹擾能力有多強。
對此,中國民航幹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告訴記者,評估相當複雜,“這一架飛機自身的抗幹擾能力有多強?我們的機型有多複雜,還有從時間上講,有五年的飛機,有十年的飛機。當然還包括手機有多少型号。”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之聲、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