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頭稚子學垂綸,
一個可愛的小孩子正在學着垂釣,
側坐莓苔草映身。
他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着身影。
路人借問遙招手,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着小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他不敢大聲應答,怕把魚兒吓跑。
釋義:
1.蓬頭,形容小孩可愛。
2.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3.垂綸,lún,釣魚,綸是釣魚用的絲線。
4.莓,méi,野草。
5.借問,向人問路。
6.應,yìng,回應,答應。
讀詩所得: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把孩子專心緻志、聚精會神垂釣以及生怕驚動魚兒的情形寫的惟妙惟肖,可以說形神兼備、趣味橫生,其藝術成就頗高。在“垂釣”和“問路”的整個過程中,孩子的表現都顯得相當可愛,說明詩人從動作和心理兩方面刻畫小孩的寫法非常成功,使得表達生動傳神。
認識詩人并了解寫作背景:
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詩人,河南鄭州人。《小兒垂釣》是詩人根據親身經曆創作的,詩人胡令能有次去農村尋找一位友人,看到一個正在凝神靜氣釣魚的小孩,便向小孩問路,這位釣魚的孩子怕自己發出聲音驚動魚兒,便悄聲為詩人指路,詩人便根據這個經曆寫下本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