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葫蘆就深受古代人們的喜愛,由于“葫蘆”與“福祿”諧音,所以也有着長壽之意,它是富貴吉祥的象征,那麼這個在葫蘆上進行的畫作大家見過嗎?
隻見他右手握着電烙鐵,在手臂的輕盈舞動下,根據對烙畫筆溫度、速度以及力量的把握,在葫蘆的表皮上形成了深淺輕重的圖案,有生動形象的蛐蛐、可愛靈動的小鳥、還有威風凜凜的老虎,在他的創作下,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葫蘆烙畫作品便誕生了,令人拍手稱快。
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烙畫葫蘆藝術家用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藝術價值極高。
烙畫葫蘆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相傳起源于漢代,後失傳,清朝遂又興起。烙畫葫蘆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保持了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
“葫蘆本色就有古畫的基調,線條流暢準确、形态栩栩如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烙畫藝術使葫蘆由農家瓜果登上了藝術殿堂,成為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孫成龍說道。
孫成龍,藝名雲渺,山東濱州人,2011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動畫專業,濱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濱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雲渺葫蘆手工坊創始人。
他自幼在父母的影響下,就喜歡塗塗畫畫,在童年,田野的花花草草、藍天白雲,都保存在他美好的記憶之中。初中時開始正式跟着老師系統學習繪畫、高中時通過美術藝考進入大學;在工作以後,偶然間在電視上發現别人在葫蘆上進行烙畫,感覺非常神奇,于是決定自己嘗試一下。
萬事開頭難,由于一開始找不到做烙畫的老師,他就自己一步步去探索,從種植、采摘、去皮、風幹、晾曬、烙畫、宣傳、銷售,着實走了不少彎路,也慢慢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烙畫風格,而這一探索一堅持就是9年。
在學習創作的初期,雖然經曆了很多很難,但是他都沒有放棄,每當遇到一個技藝難關,他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攻克,有時為了一個作品的完成經常工作到淩晨,為了完成自己當初的夢想,他可以一整天都呆在充滿葫蘆的世界裡,因為每個葫蘆都不同,每個葫蘆都充滿驚喜,将自己的心境通過葫蘆烙畫所展現出來,會讓他産生滿滿的成就感。
通過他在市場銷路上多年的探索,足迹走遍山東各大相關展會、廟會、英雄山文化市場、百花洲曆史文化街區、芙蓉街、泰山景區、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南鑼古巷、後海等,目前,雲渺葫蘆手工坊出品的葫蘆系列挂件廣受好評、遠銷南北。
而他的目标遠不在此,他曾擔任濱州市多所中小學、培訓機構手工課葫蘆烙畫的指導老師,為的是将這項傳統民間技藝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作為一名傳統非遺技藝的手工藝匠人,要有信念,有情懷,有理想,而孫成龍也将通過葫蘆烙畫繪出屬于他的藝術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