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嵩嶽寺之東北。相傳建于漢明帝永平十四年(71)。寺據嵩山之勝,為天下名刹之一。 1987年,重修古寺,恢複寺院面積六萬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複雕塑神像四十七尊。佛教活動和旅遊事業蓬勃發展,大法王寺已成為旅遊觀光的一個亮點,他的愛國愛教精神受到各級領導、海内外宗教界人士和廣大遊客高度贊譽。如今大法王寺宗風再振,名聲遠揚,千年古刹,光輝重現。
一、曆史沿革
初建
相傳建于漢明帝永平十四年(71)。
魏明帝青龍年間改為護國寺。
西晉時于寺前增建法華寺。
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
唐太宗貞觀年間,敕命補修佛像,賜予莊園,改為功德寺。
玄宗開元年間,改稱禦容寺。
代宗大曆年間,重修殿堂樓閣,改名文殊師利廣德法王寺。
至五代時廢壞,而分為五院,仍沿襲護國、法華、舍利、功德、禦容等舊稱。
北宋初,合稱五院。
仁宗慶曆年間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稱‘嵩山大法王寺’。今存毗盧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層塼塔等。寺據嵩山之勝,為天下名刹之一。
修繕重建
1987年,重修古寺,恢複寺院面積六萬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複雕塑神像四十七尊。佛教活動和旅遊事業蓬勃發展,大法王寺已成為旅遊觀光的一個亮點,他的愛國愛教精神受到各級領導、海内外宗教界人士和廣大遊客高度贊譽。如今大法王寺宗風再振,名聲遠揚,千年古刹,光輝重現。
2001年6月法王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法王寺占地面積64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500平方米。
建築風格
在法王寺的寺内甬道兩側,有兩株千年以上的銀杏樹,均高30米,周長5米。
盛夏之際,樹葉茂密蔥綠,猶如大傘遮掩;深秋時節,滿枝黃葉,累累碩果,山風掠過,落葉撒金,銀果落地,将寺院點綴得古樸清幽,分外妖娆;春暖花開之時,寺院内外陣陣噴香,可以爽人襟懷,蕩滌邪穢。
法王寺周圍現存有和尚塔6座,其中有密檐式唐塔1座,單層唐塔3座,元塔和清塔各1座。
有山門、未來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西方聖人殿、卧佛殿七進院落。
寺後山坡,有建于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的四角抛物線15層正方形舍利塔,還有唐代磚塔3座。
四、主要景觀
位于法王寺後山坡上,15級方形磚塔,高約40米,周長28米,塔體壁厚2.13米,黃泥砌縫,外塗白灰。塔身密檐層層外叠,叠出塔身最寬者約90厘米。另外,塔身的高度和寬度由下而上遞減,呈抛物線形。塔南面辟一塔門,可直入塔心室。塔心室為方形,上部是空心建築,從底層可視塔頂。塔心室内供漢白玉佛像一尊,是明代永樂七年(1409年)九月,周王為生子所送,稱南無阿彌陀佛,玉佛之右下角和雙手已殘損。
位于法王寺後山坡上,在密檐式唐塔的東邊百餘米,共3座,均為四角形單層磚塔。雖然銘記已丢失,塔刹和塔基有所剝落,但仍可看出它的造型和制作手法。南面一座塔高約10米,周長17.52米,壁厚1.33米。塔刹上置覆缽,一半球形磚砌台墩,四周鑲砌8塊雕花石。為覆缽之上有仰蓮式石刻圓盤绶花,绶花之上軒置鼓鏡式相輪,最上端為一石雕寶珠。塔刹一周雕刻有蓮花卷草、飛天等浮雕,圖案精美,為嵩山古塔中之僅見。這3座唐塔皆用黃泥混溶凝固,千百年來,雖曆經滄桑,但仍傲然屹立,并保持着初建時面貌,為研究唐代的建的建築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位于法王寺西卧龍嶺之巅,是一座六角形七級磚塔,高約6米,周長7.2米,全部用水磨磚壘砌,飾有多種磚雕圖案。塔身第一層南北辟假門,飾雕扇門,叠澀檐下置磚雕鬥拱一周,以上各層均為叠澀出檐。塔身嵌塔銘1塊,高98厘米。寬50厘米。據寺前《月庵海公道行碑》記載,該塔建于元仁守延佑三年(1316年)五月,為月庵海公圓淨之塔。這是嵩山地區雕刻最為精細的一座元代磚石墓塔。
位于法王寺北百餘米。名曰:彌壑澧公和尚塔,六角形七級磚塔,高約11米,周長7.8米。塔身刻有各種花卉圖案,嵌有青石塔銘1塊,塔刹為青石雕刻,高約1.2米。法王寺唐塔等文物在我國佛教史、建築史、金石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為曆代所重視。
俯瞰二熊諸山,排列如拱,山峰羅列,溪水潺流,蒼松翠柏,景色秀麗。寺東有峽,形若半圓形的大門,位于嵩山頂端,為“嵩門”。每當仲秋佳節,天氣晴朗時,皓月從嵩門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觀賞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潔豐滿的明月,置于嵩門之中,如銀鏡鑲嵌山峽,謂之“嵩門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内現有房四十餘間,全部面積約為五千平方米。
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樹及石刻。古人稱頌法王寺為“嵩山第一勝地”。“環天下皆山,惟嵩高當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據形勢之最佳。”在古刹林立的嵩山,大法王寺被譽為“嵩山第一勝地”是當之無愧的。晶瑩寶塔、碑刻造像、殿堂樓閣、文物典籍等佛教文化的精粹,已經成為偉大的華夏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大法王寺同全國其它名寺古刹一樣,既是陶冶人們情操的著名幽境勝地,又是重要的曆史文物。
現有山門、未來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西方聖人殿、卧佛殿七進院落。寺後山坡,有建于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的四角抛物線15層正方形舍利塔,還有唐代磚塔3座。2001年6月法王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 | 網絡 文 | 網絡
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