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上海電影節似乎都會出點争議新聞,大家還記得前兩年馮小剛在上海炮轟“垃圾觀衆”的新聞吧?
今年,博納影業老闆于冬也開炮了,當然,于東這種電影公司老闆肯定不會去得罪觀衆,他把矛頭對準了貓眼、淘票票這些網上購票平台。
于冬的意思很明顯,現在貓眼、淘票票的購票服務費比例收取得太高了,現在基本都是10%起步甚至更高,目前中國大多數電影院,一部電影普通放映廳票價大概最低是30元,服務費往往都會高于5元,咱們随便在網上找點類似電影票價的照片
比如這個2018年春節檔的《紅海行動》,票價30元,服務費4.5元。
這基本上是目前行業的普遍現象。
當然遇到特殊情況,這個服務費還會增加。
比如2019年《複聯4》上映之初,由于熱度很大,一票難求,導緻很多電影院臨時加價。但是國家對于電影票價又有所限制,所以這個加的價都放在服務費和手續費裡面了。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購票平台收取的這個服務費,并不是購票平台一家拿走了。電影院和購票軟件也會分走一定比例。
所以,貓眼等平台也進行了解釋。
但不管怎麼說,目前網上買電影票确實不怎麼便宜了。像之前貓眼剛剛打天下時候,經常能看到的9.9元,19.9元電影票,現在早就絕迹了。
那個時候,貓眼等購票平台還在跑馬圈地,為了吸引用戶,紛紛用巨額補貼幫觀衆墊付剩餘電影票價。
這是這些年來國内互聯網公司的一貫套路。
先用低價傾銷手段吸引觀衆,慢慢培養市場,到最後市場肯定就隻剩下2、3個壟斷巨頭。
等市場都被巨頭把持了,觀衆也都習慣了用平台買電影票之後,再慢慢提高票價。
這些年來,什麼滴滴打車,什麼美團、餓了麼外賣,什麼摩拜單車......凡是涉及到大衆消費的所有平台,都少不了這些互聯網巨頭的拼殺。
早期,消費者确實享受到了很多福利。
但是,等到市場上的競争者逐一出局以後,壟斷巨頭就要露出真正的獠牙。
其實之前網上購票平台有5、6家在競争,但是,正如大家所見,目前隻剩下貓眼和淘票票了。
這就是互聯網公司的套路啊。
而且人家之前撒錢補貼消費者,燒的也是投資者的錢。他們砸得起。
所以,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
從早期補貼開始,作為消費者就要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遲早要還回去的。
所以,要想買到便宜電影票,現在根本就不要指望這些平台啊。
那麼到底該怎麼買電影票最劃算呢?
作為一年要在電影院看超過50部電影的影評人,我對怎麼買便宜電影票還是有點心得體會。
當然,50部這個數字可能還有點保守。這個主要是看檔期,像春節檔、國慶檔這種熱門檔期,基本上比較熱門的電影都會去看看。至于像上半年幾個月的淡季,可能一個星期也不會去電影院。
比如最近的端午節檔期,說實話,還真沒有1部電影勾起了我的觀影欲望呢。
好吧,言歸正傳,怎麼買電影票比較便宜?
我告訴大家,千萬不要用網上購票平台,直接去電影院辦會員是最劃算的。
還是舉例來說。
端午節我唯一有點興趣的電影是《熱帶往事》,如果我用貓眼平台來買票的話,在我居住地附近的電影院,有這麼幾個選擇。
一個是上影河馬影城
一個是中影長泰廣場店
這2家電影院都是2018年左右新開的電影院,所以收費比較貴。
還有一個是開了10多年的中影海藝影城,因為設施比較舊,票價就便宜些。
這就是在網上用貓眼購票平台的選擇。最低票價38元。
但是如果我用電影院的會員買票的話,就便宜很多。
由于河馬影院離我的住處最近,所以我辦了這家電影院的會員。充值200元即開開卡,贈送1張兌換券。那麼我用會員卡買票的話,就是30元。
對比前面貓眼購票平台上的50元起,就省了20塊錢啊。
之前買的紙質電影票,很多都看過就扔掉了。
好不容易翻出來春節期間買的《唐探3》電影票,這是去丈母娘家所在的海口市某家電影院現場買票,也是每張30元。
所以,最劃算的看電影方式,就是辦固定電影院的會員啊。這就和你在小區附近固定理發店理發,固定菜市場買菜是一個道理。電影院本來要做的生意,就是針對附近小區的固定客戶啊。
其實,在沒有貓眼這種購票平台之前,大家看電影肯定就是這種模式。這些年來,網上購票平台等于是某種程度上擾亂了這個市場,現在可以回歸了。
你就在自己所住小區附近,挑一家電影院,辦他們家的會員,想看電影就固定到這一家來,這肯定是最劃算的方式。長期算下來,每部電影花費大概就是30元。
這麼便宜,你幹嘛還要去網上平台買票呢?
看電影這種事兒,又不像去餐飲,每個餐館的口味還有啥區别。看電影的區别無非就是電影屏幕大小,電影院的座椅基本上大同小異。你屁股坐下去差别不大。所以你也不需要今天換一家電影院,明天換一家電影院。
當然,如果是年輕小情侶那種,談戀愛,就是要去不同的地方吃飯打卡,完了順便看個電影,完了再就近找個酒店開房這種.......那你确實沒法長期固定在某個電影院了哈。
當我沒說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