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字的人怎麼樣才能認識字?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不識字的人怎麼樣才能認識字?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編者按:開闊新視野,分享好知識!《新知問答》是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知識類問答欄目,緻力在互聯網海量信息中發現、聚合和傳播高品質原創内容。
首先分解一下識字的過程:當我們在識别文字時,除了視覺上覺察到文字的存在,還需要大腦在言語層面尋找對應文字的意義,進行匹配後才能完成整個識别過程。所以這個過程包括三個步驟:
·視覺層面的看到文字的符号
·語言層面産生意義
·以及符号到意義之間的轉化
如果存在一個良好運轉的識字機器,它也根據這三個步驟來識字,那麼隻要它有電,編程無誤,且不計任何損耗,它就能一直保持識字的效率。然而人類卻普遍存在這種“久看字而不識”的現象,這說明肯定是這三個步驟哪裡出了問題。
重複看一些字,你就不認識它們了
首先最容易懷疑的是視覺加工過程——因為眼睛會騙人也不是大家今天才知道的事情。
有種現象叫視覺适應(visual adaptation),即我們的視覺系統會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适應性調整。這種适應就會産生視覺偏差。
例如對着向下流動的瀑布看久了,再看其它東西會發現它們會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對于更為複雜的視覺圖像如人臉,研究表明看久了一個被橫向拉伸的面孔後,人們會感覺它也沒有那麼扭曲了;而看久了我們平時熟悉的人,我們也會發現好像這個人又有點陌生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由于不停地接受同一個視覺信息,專門處理這個信息的視覺細胞逐漸産生疲勞,而其它的視覺細胞此時并未疲勞,所以變得相對活躍起來。因此這些細胞就會給大腦傳遞錯誤的視覺信息,讓你産生錯覺。
所以雖然你一直在看某個字,字體的圖像也确實持續到達你的視網膜,但由于處理這個字的視覺細胞變疲勞了,你的大腦沒能及時獲得對應的視覺輸入,反而會受到其它視覺細胞的幹擾,你就慢慢不認識這個字了。
還有種現象是,人們其實很難将注意力持續投放在這一點上——在精密的眼動儀下我們可以觀察到,即使被要求就盯着某個東西看,人們的視線也會控制不住地來回漂移。這是因為,我們的注意過程是持續動态變化的,這是源自于進化過程中對瞬息萬變的複雜環境的警覺本能。
所以即使我們想要一直盯着某個字看,我們的注意視線也會在其各個組成部分來回打轉,而對組成部分的反複加工幹擾了對這個字的整體認知,我們一般識别一個字就是基于對這個字的整體認知,所以識字就會失敗了。
這種局部擾亂整體加工的現象在漢字識别中尤其明顯。部首使用頻率高的漢字,或者部首更容易識别為單獨一個字的漢字,人們更容易對其産生這種“久看不識”的感覺,因為這樣的部首對整個字的識别幹擾更大。
依照這兩個視覺加工過程的解析,按理來說我們看所有的東西看久了都應該産生陌生感——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哪怕一直盯着一個複雜的樂高模型,你也不會覺得奇怪。所以這樣的解釋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能解釋所有。
而對比樂高模型和文字,我們不難發現,文字擁有更高水平的抽象意義。所以這種“久看不識”現象很有可能是在識别過程中,文字圖像到語義的轉換過程出了問題。有學者将這種“故障”稱為“聯結飽和”(associative satiation)。
這種解釋也同意這樣一個前提:大腦用于認知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這種精力通常被稱為認知資源。當我們一直看同一個字的時候,大腦确實會因為認知資源周轉不過來而疲勞。
但文字識别過程中,疲勞并非産生于視覺加工過程,而是在視覺刺激到語義的轉換過程。由于視覺刺激到達大腦的速度不變,但轉換效率較低,因此産出速度,即大腦獲知到語義的速度也就降低。所以盡管你一直在看某個字,但是你的識别速度跟不上,你就不認得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再來回顧“聯結飽和”這個詞,就很容易理解其含義了。“聯結”是指字形和字義的聯系,而“飽和”可理解為認知資源的飽和,會導緻和聯結過程相關的神經疲勞。
有趣的是,在研究“聯結飽和”的研究中,研究者一一排除了“詞形飽和”和“語義飽和”的可能性,前者即為我們此前提到的視覺加工過程中的疲勞,後者則是語言層面産生意義過程中的疲勞。但是這個研究中用的是英語作為研究材料,而漢字的相關研究中又确實發現了類似“詞性飽和”的現象。
因此咱們可以大膽猜測的是,也許漢字由于區别于英語(還有很多其它語言)更具有表意的功能,具有更為獨特的加工過程,“久看不識”背後的機制可能更為複雜。
那麼,這個奧秘就等待感興趣同學們進一步研究啦!
作者:InVisor學術科研(知乎用戶)
聲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的立場及觀點。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新華号 新知問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