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收集300篇

詩經收集300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16:42:47
【美友博覽】“詩詞名家講”之《詩經譯注》

來源:#美友博覽#之#專題·詩詞名家講#

詩經收集300篇(美友博覽詩詞名家講)1

“詩經”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流傳至今,極為珍貴。它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也是研究上古漢語詞彙、語法,特别是語音的重要資料,值得我們認真研讀。

最初,“詩經”被稱為《詩》或者“詩三百”。秦代曾遭焚毀,至漢代又得以流傳,且被官方奉為垂教萬世的經典之一,從此便被尊稱為“詩經”。

漢代傳授“詩經”的共有四家。齊詩傳自齊人轅固,魯詩傳自魯人申培,燕詩傳自燕人韓嬰,毛詩傳自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苌。齊、魯、韓三家為今文經學,毛詩為古文經學。東漢以後,毛詩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齊、魯、韓三家則逐漸衰落。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

《詩經》實有詩305篇,所反映的内容相當豐富,涵蓋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世風民俗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一幅絢麗多彩的曆史畫卷。它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指十五國風(簡稱《國風》),共有詩歌160篇。其中周南、召南和豳是地名;王是指東周王畿洛陽,其餘都是諸侯國名。其地域大約相當于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國風》中的詩歌,隻有《豳風》全部是西周時期的作品,其他除少數産生于西周之外,大部分詩歌都是東周時期的作品。

《國風》是《詩經》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它以生動活潑、形象感人的語言,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廣大民衆的思想感情。

《國風》中有不少反映婚姻和愛情的詩篇。如《關雎》《漢廣》《摽有梅》《靜女》《鄘風·柏舟》《芄蘭》《木瓜》《東門之墠》《出其東門》《蒹葭》《月出》等,都是生動感人的愛情詩篇。這些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皆鮮明可愛,具有曆久彌新的藝術之美。《桃夭》《綢缪》等篇反映新婚之樂;《女曰雞鳴》等篇則表現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諧。《國風》中還有不少篇章表現的是婦女的不幸,表達了“棄婦”的幽怨之情。如《邶風·柏舟》《日月》《終風》《谷風》《氓》《遵大路》等,都是有名的“棄婦詩”。這些詩篇既有對喜新厭舊、忘恩負義的丈夫的譴責,又有被遺棄女子的哭訴,并顯示出她們的堅強個性。在“婚嫁詩”中,還有一些是描寫貴族女子出嫁的詩篇。如《衛風·碩人》描寫齊侯之女、衛侯之妻莊姜的出嫁場面。由于充分運用了比喻和鋪叙的手法來描繪莊姜的形象,使得該詩獲得“美人圖”的美譽。《國風》中還有一類“悼亡詩”,抒發了主人公對亡逝者濃烈而凄切的深情,《綠衣》《葛生》就是代表。

《國風》中還有許多詩篇,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廣大民衆飽受的徭役之苦和兵災之難。如《陟岵》《杕杜》《鸨羽》《鸱鸮》《東山》等篇,反映了久戍不歸的戰士、征夫的遭遇及其内心的情感,表現了他們對戰争的厭倦、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汝墳》《草蟲》《殷其雷》《雄雉》《伯兮》《有狐》《君子于役》等,則寫出了思婦的哀傷。當然,《秦風》中的《無衣》等少數詩篇,又以其慷慨、豪邁的詩句,反映了同仇敵忾、鬥志昂揚的愛國激情。

《國風》中的“農事詩”,以詩的語言反映了當時的農耕情況。《豳風·七月》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芣苡》《十畝之間》等詩篇則描述了歡樂的勞動場面,風格明快自然。

《伐檀》《碩鼠》二詩,或以辛辣、犀利的筆觸,對統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諷;或采用徑直責問的方式,來宣洩他們對屍位素餐的“君子”們的不平和怨憤。《國風》中的一些“送别詩”寫得感人至深:《邶風·燕燕》中的“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真實地表現出兄妹之間的骨肉之情;《秦風·渭陽》中的“悠悠我思”,則表達了甥舅之間深沉的離愁别緒。

《國風》中還有一些“諷刺詩”,是直接揭露統治者無恥醜行的。如《牆有茨》《新台》《南山》《敝笱》《載驅》《株林》諸篇,針對具體的人和事,諷刺在位者私通甚至霸占兒媳的醜行。

再如《黍離》寫故國之思,《載馳》寫愛國之情,《黃鳥》描述殉葬之悚慄,都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此外,《國風》中還有一些祭祀詩、慶賀詩、招隐詩、寓言詩等,也都寫得相當精彩。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其中《小雅》74篇,多數是西周晚期的作品,隻有少數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其作者既有上層和下層的貴族,也有一些當時的地位低微者。

《小雅》中數量較多的首先是“燕飨詩”,如《鹿鳴》《魚麗》《南有嘉魚》《南山有台》《湛露》《彤弓》《菁菁者莪》《賓之初筵》等。這些詩歌主要是贊頌上層社會的歡樂與融洽,因為周代是個農業宗法制社會,必須倚靠宗親關系來維系其政權的穩定,所以,天子、諸侯就經常利用宴飲聚會,借助享樂,來發揮其“親親之道”和宗法之義,表現出濃厚的宗法觀念和政治需求。

《小雅》中也有一些詩篇的題材與《國風》相同,如《采綠》《隰桑》《白華》等可謂“愛情詩”,《四牡》《鴻雁》《北山》《黍苗》《采薇》等可謂“徭役詩”,《我行其野》《谷風》等可謂“棄婦詩”,《杕杜》可謂“思婦詩”,而《采薇》《何草不黃》《出車》等“征戰詩”,更是有關戰争、勞役方面的名作。它們或傳達出師必勝的豪邁激情,或渲染威武雄壯的軍威,或贊頌統帥将領的赫赫聲勢和戰功。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采薇》)等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小雅》中最能動人魂魄的詩篇,是那些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政事詩”“憂亂詩”。面對周室衰微、奸邪當權、賦稅苛重、天災頻仍、社會混亂、民不聊生的現狀,一些憂國哀民、憫時傷亂的臣子,向當政者發出諷谏。《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以及《沔水》《小旻》《小弁》《大東》《四月》《無将大車》《小明》《車舝》等篇,就是這一類型的作品。這些針砭時弊的詩篇,或直抒胸臆,痛快淋漓,或悲憤填膺,陳詞激切,譴責奸佞的胡作非為與朝臣的全身遠禍,悲悼國運的氣數已盡,感歎自身遭遇的不幸。忠正之氣和怨憤之情衍溢詩表,讀來發人深思,令人心境難平。

《小雅》中的“祭祀詩”,反映出祭祀在古人的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如《天保》《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有的是祭祀先公先王的樂歌,有的是祭祀宗廟的禱詞,其内容主要是歌頌神靈,祈求福祿。

此外,《小雅》中的《都人士》《常棣》《采菽》《吉日》《祈父》《瞻彼洛矣》《裳裳者華》《庭燎》《皇皇者華》《小宛》《白駒》《青蠅》等篇分别表達了懷念、友愛、朝儀、田獵、頌賀、勤政、訪賢、教子、隐逸、睦鄰等内容。凡此種種,都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

《大雅》31篇,都是西周時期的作品,其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觀其内容,一是唱頌了周民族的曆史。《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将周由産生到強大,最終滅掉殷商,建立西周王朝的曆史過程,完整地表現出來。二是反映祭祀活動的歌功頌德之作。這些祭祀活動,往往是和周民族史詩結合在一起,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人們敬天祭祖的精神信仰。三是所謂的“諷谏詩”,如《泂酌》《卷阿》《民勞》《闆》《蕩》《抑》《桑柔》《瞻卬》《召旻》等篇。其作者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較高,他們也是深懷憂慮,以詩進言,于抨擊朝政、憤激規谏的同時,也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悲哀。四是所謂的“戰争詩”,或描寫天子、諸侯的武功,如《江漢》;或描寫戰争曆程,如《常武》。此外,還有一些描寫燕飨、祈禱、贊頌、朝見、贈别等内容的詩篇。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它們是宗廟祭祀之樂。《周頌》31篇,為西周初期的詩歌,是周王室祭祀文王、太王、武王、成王、康王、後稷之詩。另一部分内容是祈求豐年或者酬謝諸神的樂歌,還有勸誡農官和慶祝豐收的頌詩。

《魯頌》4篇,都是稱頌魯僖公的作品。《商頌》5篇,大約是殷商中後期的作品。前三首為祭歌,後兩首當是頌詩,主要寫商部族的曆史傳說和神話。

《詩經》有着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其中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是“賦、比、興”的大量運用。“賦”,就是鋪陳叙述;“比”,就是比喻;“興”,就是“托物于事”,觸物興詞。《詩經》中,這三種手法往往交互使用,而很多詩篇的起興,常常和下文有着直接或隐約的内在或烘托環境,或渲染氣氛,或比附題旨,是構成詩歌藝術境界的有機組成部分。

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的大量使用,是《詩經》的又一顯著特色。重章疊句這一形式,能夠盡興地表達感情,強化感情的抒發,收到回環往複、一唱三歎的藝術效果。雙聲疊韻(如“窈窕”疊韻、“參差”雙聲、“輾轉”雙聲兼疊韻)詞語的運用,則有助于感情的表達和景物的描繪。另外,《詩經》中還有十分豐富的疊音詞,如“關關”“萋萋”“夭夭”“灼灼”“翹翹”等,均可增強詩歌語言的音樂美感。

《詩經》對後世文學産生了巨大影響。曆代有成就的文人騷客,無不從這一文學瑰寶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如研究者認為《桃夭》“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姚際恒《詩經通論》),《邶風·燕燕》為“萬古送别之祖”(王士禛《分甘餘話》),朱守亮《詩經評釋》評《葛生》謂“不僅知為悼亡之祖,亦悼亡詩之絕唱也”,方玉潤《詩經原始》謂《芣苢》“當時竹枝詞也”,《桑中》“此後世所謂無題詩也”。《詩經》的押韻方式,為後世詩歌用韻奠定了基礎,唐詩宋詞元曲等所使用的各種押韻方式,都可以在《詩經》中溯到源頭。

(本文節選自“詩詞名家講”系列之《詩經譯注》“前言”,該書由葉嘉瑩主編、祝敏徹等譯注。)

專題内容如下,敬請欣賞:

詩經收集300篇(美友博覽詩詞名家講)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