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貴大,弦歌不辍;溪山暢詠,續寫華章。2022年是貴州大學建校120周年。120年來,貴州大學立足貴州辦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秉持“明德至善,博學笃行”校訓,向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與智力支撐,為國家昌盛與社會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謀科技篇,布創新局,貴州大學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全力打好科技牌,為農村服務,為群衆服務,為産業服務。
貴州大學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強開展與“科技助農”相關的科技培訓、科普講座、産業指導等科技服務,構建科技服務與鄉村振興所需對接的有效機制;在全省建立了26個科技小院,通過搭建科技創新交流平台,打通服務鄉村産業發展的“最後一公裡”,他們紮根基層、服務“三農”,将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技術帶到鄉土裡,讓科技之光照進基層的每一片原野、每一個河塘。
貴州大學科研開發的先進技術,投入到鄉村基礎建設中,加快了科研成果的研發、轉化和落地,以科技創新實現鄉村環境、鄉村治理的科學布局及融合發展,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建設新時代農村生态文明,推動鄉村生态振興。
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院士表示:“貴州大學有各方面專業人才,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将充分發揮學校的人才優勢、智力優勢,用學科鍊對接産業鍊,用人才鍊對接創新鍊,用知識鍊對接服務鍊,強化解決生産實踐中技術問題和産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用科技賦能貴州鄉村振興。”
加快科技小院建設 推動鄉村産業發展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對全國68個單位的780個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設,其中貴州大學在全省各地建立的26個不同産業的科技小院獲支持建設。
由貴州大學專家領銜建設、研究生駐場的小院包括貴州赤水竹香雞科技小院、刺梨科技小院、百香果科技小院等,是貴州大學建立在農村生産一線,集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當地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台。
在榕江縣小香雞科技小院,項目負責人、貴州大學副教授張福平為小香雞養殖大戶和緻富帶頭人開展技術培訓,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已經開展了7次,平均每月一次,通過集中培訓和分散式培訓,已經培訓了上百人次;除了培訓,科技小院的老師和研究生還要開展新家系種雞選配,開展人工孵化、日常飼養、疫病防控診治、分析和技術培訓等工作。
張福平告訴記者,該科技小院由3名教師組成指導團隊,2名學生駐場,參與雞場的全程管理工作,在提高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之外,學生通過駐場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推廣工作,也能很好完成畢業論文。在一年多時間裡,貴州大學先後有3名教師、1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科技小院工作,先後有200人次到基地開展服務。
“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振興,而鄉村産業振興更多是農業振興,這離不開科技支撐,我們要把科技賦能整個鄉村振興工作中。”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陳超說。
據介紹,貴州大學獲得支持建設的26個科技小院中,動科院就有13個,現在動科院有26名老師和近30名研究生在小院做技術服務和培訓,成立科技小院就是在鄉村振興中,把産業和科技人員放在一個平台,讓科技人員結合當地産業發展的實際,為産業發展,壯大提供及時、有效的科技服務。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 助力産業提質升級
2019年,貴州大學成立了12個服務脫貧攻堅的産業專班。在服務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專班專家深深的認識到,貴州的産業發展必須要有一個質的飛躍。
“貴州茶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接下來,貴州大學要提高茶業全環節的科技支撐,助推貴州省茶業發展提質升級。”貴州省茶産業專家金林紅教授說。
金林紅是貴州大學綠色農藥與農業生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今年他被被評選為“最美科技工作者”。
金林紅說:“多年來我一直從事農藥學、植物保護工作,不管是之前的脫貧攻堅還是正在進行的鄉村振興,我要做的就是把科研論文寫在貴州的田間地頭。”據他介紹,在科技創新上,他們團隊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圍繞貴州省農業發展需要,特别是茶葉等特色優勢産業發展需要,提出了“生态為根、農藝為本、生防為先”的防控策略,研究了以草抑草、以蟲治蟲、免疫誘抗技術措施,解決了茶樹生長安全、茶葉質量安全和茶園生态安全等問題,在貴州省20餘萬畝的核心示範區内茶青産量提高了20%以上,畝增産值1500元以上。
近年來,他和團隊在宋寶安院士的指導下,先後建設示範基地160個,在全省主要産茶縣示範推廣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戶1萬多人次;帶頭實施“博士村長”計劃,帶領研究生就地開展技術服務360餘人次;組建農民田間學校培養人才等。
此外,金林紅還帶領團隊在産茶縣建立試驗示範基地,舉辦農民田間學校,創新博士村長計劃等,通過“專家 研究生 本科生 農技人員 茶農”的方式,推廣普及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保障了貴州“幹淨茶”的綠色發展。
黃永光是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六盤水市岩博村人民小酒酒廠發展初期,黃永光就作為酒廠的指導專家長期幫扶企業發展。從最初的一個瀕臨倒閉的村辦小企業,到2021年銷量達到了5.12億元,成為了當地的明星企業,“人民小酒”為當地脫貧攻堅和村民緻富作出了貢獻。
在酒廠發展的同時,黃永光和酒廠的負責人敏銳地感受到人民小酒要繼續發展,占有更多的市場,就一定要加大科研力度,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持續性保障、提升生産和産品質量,這樣才能确保人民小酒在白酒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為此,作為酒廠的總工程師、科技指導專家,黃永光積極圍繞釀造微生物、釀造工藝、酒體風味、白酒品評、技能人才等領域建設研發平台,結合市場消費需求研發新産品,近年共建國家級大師工作室、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技術中心、省級人才基地等平台6個,組織實施省科技廳工業攻關項目等3個。
黃永光表示,人民小酒是當地的重要産業,我們就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力,驅動酒業産業發展,拉動、提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用産業的提質升級帶動當地的鄉村振興。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賦能美麗鄉村建設
貴州大學副校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周少奇,環境科學與工程專家。在對貴州省鄉村考察時,周少奇發現,長期以來,農村生活污水缺乏有效的治理技術,大量未經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大範圍水體受到污染,廣大農村的水環境污染問題日顯突出。
農村生态環境保護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實現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周少奇說,鄉村振興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加強鄉村的生态環境保護,村容村貌整潔、幹淨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我們在全省各地開展的污水處理技術研發,解決當地水污染問題,讓我們的鄉村真正成為美麗鄉村”。
周少奇教授領銜的農村污水處理團隊,針對農村污水處理存在收集難、成本高、管理難等諸多問題,帶領團隊長期奮鬥在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研發的科研一線,先後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興仁市、桐梓縣、榕江縣等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示範工程。
針對分散農戶的家庭污水,采用無動力、微動力污水處理技術,實現了無人值守,也不産生污泥,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團隊成員張珍明介紹說,針對喀斯特山區農村特點,團隊開發了完全無動力的村組集中式污水處理關鍵技術,通過農戶污水管網收集,自流進入厭氧處理池、再自流進入生态濾床,經過生物填料微生物作用與植物吸收等綜合作用,達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張珍明說,因為該技術針對山地農村的地形特征而開發,還可利用村落地形落差,跌水充氧,沒有機械運動部件,取消曝氣環節,最大限度降低運行費用和提高可靠性,處理後的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标準》(GB18918-2002)一級标準。
經過處理好的水完全實現水資源的再利用,可用于灌溉,也可以滿足周圍景觀用水。張珍明說,以前群衆用過的污水,比如洗衣水、沖廁水等都是直接排入地下或排入附近的水溝中、附近的河裡,造成了大量的二次污染,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群衆的飲用水都有污染,那麼這種處理好的污水,清澈透明,完全可以再次利用。
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貴州大學創新服務模式,組成校領導帶隊下“村莊規劃師 産業指導員”的人才團隊模式,由具有注冊城鄉規劃師執業資格的教授領銜村莊規劃,由具有村莊特色産業背景的農業專業領銜産業規劃,以城鄉規劃專業為核心,統籌建築學、民族學、農學、畜牧獸醫等多學科優勢,錘煉出具有聯動效應的規劃全方位服務高質量發展協同模式。
在2021年貴州省委選擇的50個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中,貴州大學師生相繼完成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湄潭縣石蓮鎮沿江村細沙組等15個試點村規劃編制。
“我們在規劃中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标準規範、發明專利和科學技術獎勵成果,如《貴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間識别技術構建與應用》成果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貴州大學城市建設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餘壓芳告訴記者,這項科技成果主要是突破兩個技術瓶頸:村寨文化空間快速識别與精準解析方法和村寨文化空間認定、保護和利用的規範化,創立了貴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間識别與應用技術體系,它能夠避免“千村一面”,促進村寨旅遊産業的差異化發展。
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表示:“鄉村振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而這方方面面的工作中,貴州大學都有相關的人才支撐,在全省的鄉村振興中,我們不是旁觀者,我們必須是參與者和經曆者,也一定是奮鬥者;貴州大學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用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在這場前無古人事業中,奮發作為。”
來源:衆望新聞
編輯:吳建萍
責任編輯:高秀娟
編審:張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