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坤》的爻辭中說:“龍戰于野, 其血玄黃。”意思是:有龍在荒野之中搏鬥, 鮮血把泥土染成玄黃之色。後人解釋說:“夫玄黃者, 天地之雜也, 天玄而地黃。”認為玄黃之色不僅是龍血的雜色, 還指天地之色的混合。總之, 它提供了“龍”這一能升騰變化、氣勢磅礴的神物交戰争鬥的意象。而我們現在都知道, “龍”是華夏民族, 包括古之太昊、炎帝、禹以及羌、氐、越等許多部族崇拜的偶像, 也可說是“圖騰”。所以站在現代的角度引申來看, “龍戰于野”正是我國上古各部族的交彙、熔鑄和鬥争的一個象征。這樣一種意象的沿革, 當然也折射了我們的藝術和文化的發展曆程。
關于藝術和設計的起源問題, 長期以來, 衆說紛纭。而不可回避的是, 它來自于上古洪荒年代的早期的人類活動。那麼, 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必要站在當時的環境和人與自然之間神秘的觀照關系來體會人們早期的生存狀态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活動場景, 這樣也就比較易于理解藝術的起源問題了。
人類從猿到人, 經曆了非常漫長的過程。第一聲石塊碰砸的敲擊聲和第一星火苗在人們面前的閃耀, 使人類揭開了光輝的文明曆程。毫無疑問, 人的創造精神, 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對于文化的發展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然而, 不容忽視的是, 在那樣一個時代環境之下, 自然環境對人類文化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 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所以, 在人類誕生的初期, 在人與自然界的關系上, 應是被動的适應自然界占了主導的地位, 盡管積極主動的改造自然這一點很重要, 但也隻能處于次要的位置。
而正是由于初期的人類對自然界的鬥争能力非常的微弱, 也就導緻了必須以對自然界的消極适應為主。所以, 在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史上, 自然環境的作用之重要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時期, 就是人類誕生的初期, 我認為這也就是文化和藝術産生的初期。
一般說來, 文化可分為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個部分, 在人類誕生初期, 生産力極端低下, 擺在原始人類面前最迫切的任務是裹腹和禦寒。因此, “生存”的概念對于這時的人類而言, 毫無疑問應是十分現實且切實的問題, 而如何解決好這個生存的問題呢?無疑, 人們要向各個方面去找尋解決的方法。首先, 人類早期物質文化的創造也就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人們通過工具的創造和生産活動的開展, 這其中包括采集、漁獵等方式獲取了天然的産品, 工具的不斷改進和精良化為人類的這些活動提供了便利, 在這裡, 産品的功能性有了最原始的诠解。這些活動當然是基于樸素的自然觀上的一種主動改造和生産的活動。而與此同時, 我們應注意到, 我們不可忽視精神活動對于原始人類的影響和主宰。
原始社會的精神世界比現在狹窄的多, 但卻充滿了神秘離奇的色彩和怪誕的形象, 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充滿想象力的, 這也體現在他們廣泛的非物質活動和所謂的“造神”的活動之中。
這樣, 也就引出了我所想表達的想法, 也就是說在藝術的起源階段, 含有原始宗教崇拜觀念的現象, 是對于藝術的起源和發展中的非常重要的催化因素。
因為在原始人類之中, 除了樸素的自然觀以外, 還存在着一種神秘的自然觀。他們由于在自然面前明顯的弱小和無奈, 以及對自然界所産生的許多危及他們生存的現象無法解釋, 就轉而向他們的精神世界和豐富的想象力之中去找尋答案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于是, “造神”也就成為這一階段的明顯意識活動。逐漸的, 他們認為有一種或許多種“超自然力量”主宰整個物質世界和每個人以及其集體的命運, 他既無形又有形, 往往附着在某些物體身上或自然現象中。“原始人用與我們相同的眼睛來看, 但是用與我們不同的意識來感知。”所以, 有關的普遍聯系的客體可以引起集體的每一成員尊敬、恐怖或崇拜的感情。這種神秘的自然觀, 也就很自然地以一種原始的初級宗教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原始民族之中。顯然, 我們可以想象的到, 人類在精神王國中所收獲的第一批果實是憂慮和恐懼, 這是在原始宗教的信仰中就發生的。憂慮是對一種預感危險的反應, 人隻有在預感到危險時才憂慮, 恐懼則是對創傷經驗的反應, 而人類總是在試圖消除和平息這種憂慮和恐懼。也就是說, 在我們現在研究的原始的美或說是藝術引起人的自由的享受和甯靜的形式使他們的動蕩生活平靜之前, 存在着一種以原始宗教核心的粗糙的道德狀态, 否則, 原始的人類是不會學會甯靜的。甯靜首先是一種心理狀态, 僅僅是相信疾病是一種懲罰罪孽的天禍, 就足以使原始的人們學會祈禱了, 祈禱可能也就是原始的人們能學到的最早的甯靜的形式了。當然對神的獻祭亦複如此:獻祭之前, 人是自然的奴隸, 而此之後, 人成為自然的主人, 因為他已與自然後面的神靈達成了和解, 恐懼和不安被削弱了, 人以祈禱和獻祭來換取了心理的平衡。當然在這之後, 随着人類的發展、生殖的繁衍和收獲的豐盛也馬上成為了重要的獻祭和祈求的主題内容。
顯然, 在這種分析和設想之後, 我們就可以證明, 原始的人類世界之中廣泛存在的諸如圖騰崇拜、巫術祭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靈物崇拜和偶像崇拜等等活動的現象了。而我認為, 正是這些活動的盛行, 為藝術和設計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鮮活的土壤, 正如我們起頭所提到的“龍”這一現象, 在中國的神話乃至整個生活中, 可說有其無可替代的地位。《周易·乾卦》有“飛龍在天”的說法, 對龍的崇拜首先可能源于對閃電現象的崇拜或由之聯系的兇猛動物的意象, 所以在古代的中國“龍”實際上是雨神或雷神的化身, 《山海經·海内東經》載“雷澤之神, 龍身而人首。”似可為其佐證。從曆史上的觀點來看, “龍”在中國神話中是一種自然現象崇拜和圖騰崇拜的結合體, 它有可能起源于母權制時代, 但在它的精神上是男性化的, 而最終具有上升到“天”的條件特征。而從我們從古至今對“龍”這一形象的複雜感情和喜好之中, 也不難看出其中的原始因素。在另一方面, “龍”這一形象不正是由中國人所創造出的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嗎?
長期以來, 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B.泰勒的“萬物有靈論”, 埃德.拉蒂德等人的“為藝術而藝術論”, 雷納克和布勒伊等人的“巫術論”, 以及“圖騰論”以及弗洛伊德的“禁忌說”等等學說組成了一個研究史前文明和藝術的豐富而複雜的體系, 而所有這些學說都并沒有完整地表現藝術之所以産生的原因, 當然這不是一個小的問題, 而我們應該如何去思考這個問題呢?
“生存說”解決了一個精确的藝術或說是設計出現的源頭——即石器的打制和制造, 基石——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标尺——以制造工具為考察的标尺, 從這點來講, “生存說”無疑是更為準确的說法。藝術往往是以一個較寬泛的階段來作為其發展的路程的, 所以我們常用“時期”來作為某一階段的稱謂。我們可用微觀和宏觀兩個概念來讨論設計的起源問題, 把宏觀的視點對準“生存”這一基本的需求概念, 而把在其下出現的種種形象歸之為具體的微觀的概念, 這裡面廣泛地存在着圖騰、巫術、萬物有靈、祖先崇拜等等概念, 當然, 這些現象都表現為一種原始意味的宗教崇拜。
從中國的早期的藝術遺迹中我們可以把宗教崇拜的原始階段或說源頭分為兩大部分:其一, 為太陽崇拜——與經濟生産、畜牧和農業的生産有關, 在這裡處理的是自然與人的關系。其二, 為生殖崇拜——與人的生産、繁殖有關, 在這裡處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陽與生殖的合一, 亦即自然與生命的合一, 它的創造與主宰者, 也就是所謂的神靈或說是“上帝”。宗教活動包括了兩大領域:一是體驗和實踐的領域;一是超越即思辯的領域。前者的典型升華物是宗教性的藝術, 而後者則演化為哲學和科學。所以, 藝術發轫于宗教的需求是有其精神的條件的。
原始宗教的形式, 從多種文獻和藝術遺迹中看到古代的祭神之禮, 簡而言之, 可有四大要素:其一, 是獻祭活動 (有交換之意味) , 古稱“祭”、“獻”。其二, 性活動 (往往以模拟的形式) , 古稱“交”、“祀”、“禦”等。其三, 藝術活動 (含有贊賞、暗示、操縱的意味) , 古稱“祝”、“觀”、“巫”等。其四, 叙述與記錄 (以繪畫、記事的形式) , 古稱“祠”、“誓”、“志”等。
由此諸要素之中, 似也可看出一種過程, 即首先是精神的需要 (獻祭或性活動的形式模拟祭祀) , 具體的活動以具體的形式做出表現 (以熱烈的儀式或體态語言以及相對安靜的繪畫或記載) , 那麼, 随着這一過程的完成, 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也是一種在原始宗教氣氛或說是精神引導下所進行的一系列藝術設計的活動呢?
在這個原始的充滿神秘氣氛的階段, 産生了後來的大多數藝術設計的精神上的雛形, 詩歌、舞蹈、音樂以及人體裝飾和物品的裝飾設計等似都可說是在這一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 這一階段, 也可說是設計藝術的啟蒙階段。
從早期精美的彩陶和玉器, 以及裝飾繁麗的青銅器中可看出, 這種原始的所謂“藝術”, 已不止是簡單意義上的工具、器皿、武器, 而已是一種“設計”, 一種精神意義上的“藝術”, 有人稱之為“奢侈的藝術”。彩陶中精美的紋飾圖形、玉器的造型和裝飾以及青銅器的精美形象所表現的程度, 已大大超出了原始和早期人類的物質發展水平的程度, 也就是說遠古的人類是不可能“為藝術而藝術”的創造純審美意義上的作品的,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 應該是也隻能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必需的, 是與他們的生存和基本的欲望密切相關的。所以, 原始意味的宗教信仰, 超自然能力的主宰, 以及與其溝通的強烈需要, 導緻了原始的人類用一種超自然的精神實體的物質形式象征來進行他們的活動, 這也是在神秘的宗教氣氛和巫術以及圖騰等要求下的一種“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的圖案化的發明吧!
藝術的起源問題, 博大而深奧, 我們往往面對紛繁的現象和久遠的年代沖刷的遺迹感到茫然無措。現象的發生是多方面因素的交彙而導緻的, 并會随其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同契機而産生變化, 所以, 對藝術的起源問題的探索也會永無止境。當然, 探其根源的目的并不是沉湎于過去, 而是應對将來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構想, 通過愈來愈豐富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精神對我們的生存狀态做出更深刻的觀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