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3 09:56:16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孔子拜師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1

教學目标:

1、認識“兼”等7個生字,能正确理解“學無止境”等14個詞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詞賞句,積累語言。

3、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師要真誠、無私。

4、學會借助資料學習語文。

5、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積累和發展語言。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師準備: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課前準備: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關資料、名言。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情引趣

1.你知道我國的教師節為什麼定在9月份嗎?

孔子的生日在9月份,為了紀念這位“萬世師表”的孔子。

2.你知道在西方學者眼中最有影響的炎黃子孫是誰嗎?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寫了一本書叫《曆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他在全世界精心挑選了100位最有影響的人物,其中,排名在第5位的就是我國的孔子,那麼,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介紹資料。)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孔子拜師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2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

你知道孔子拜誰為師了嗎?你對老子了解有多少呢?(學生介紹資料。)

老子是中國第一個把真話說到最高境界的人,為我們留下了《道德經》。而孔子是中國第一個把好話說到最高境界的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講究的,自己稱自己時,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謙虛有禮,對别人就不能直接稱呼名,而要稱字,這也表示謙虛有禮。

再看孔子的稱呼,書中有幾個稱呼?當老子稱呼他的時候叫仲尼,孔子自己稱自己的時候叫孔丘,這表示什麼?

三、揭示中心,提煉問題

讀最後一段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根據這句話你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同大家一起來思考和交流嗎?

提煉中心問題:人們為什麼佩服他們的學問和品行?

四、圍繞中心,品讀感悟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用橫線,老子的品行的句子用波浪線。

1.品味重點語句。

(1)出示下面句子。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孔子拜師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3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這段話可以用上“雖然……但是……”這個關聯詞語,變成轉折關系的,試一試好嗎?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于走到了洛陽。”

這句話什麼地方讓你感動?為什麼?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趕路?

孔子一路上吃了很多苦,一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你能想象出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嗎?

孔子為了趕路,真可謂風雨兼程,曆盡千辛萬苦,我們再來朗讀這句話,要讀出孔子趕路的辛苦。

孔子這樣趕路是為什麼啊?可見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對這樣的人,你會為他豎起大拇指嗎?會為他投去怎樣的目光?(再讀)

孔子曆盡千辛萬苦,終于趕到了洛陽。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陽會是什麼樣子啊?在生活中,你見過風塵仆仆的人嗎?

(2)再讀這一段下面的句子,看看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動?要注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出示)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這裡有一組近義詞,看看他們的意思有什麼區别?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孔子拜師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4

拜訪:訪問的意思。拜見:拜會、會見的意思,在這裡是指誰拜訪誰?做個行禮的動作。(為表示尊重,古人初次見面時行禮一定是九十度。)

一個拜訪,一個拜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孔子的什麼精神?“你是——”後面的标點叫什麼?破折号表示什麼?怎麼讀才能表示納悶呢?(再讀)

(3)還有哪些語句讓你感動?(出示)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再讀,這裡也有一組近義詞,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調換位置讀一下,感受怎麼樣?

可見作者用詞之準确。我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啊!

再讀這段對話,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聯系生活實際談更好。

齊讀“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這句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代替,是什麼?用“學無止境”說兩句話:

因為學無止境,所以——

孔子之所以——是因為——

“學無止境”是孔子對學習的态度,他向老聃學習禮教;向苌弘學習樂理;向師襄學習彈琴,向郯子請教官制。他常說“學無常師”也就是說學習是沒有固定的老師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是他提出來的。

齊讀這句話,告訴你自己;

再讀,告訴同學們;

大聲讀,告訴老師;

再大聲讀,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2.緊扣中心,談孔子和老子。

孔子拜師的場面真是感人,難怪成為世人的典範,孔子拜師以後,師徒二人的舉動還讓人佩服嗎?讀一讀。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随時請教。”

“不離左右、随時請教”将會是怎樣一種場景?(“不恥下問”也是他提出來的學習态度。)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你認為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這樣的老師是好老師嗎?

(提示:大多數學生一定說“是”。如果有說“不是”的,也要給予肯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理念裡,有的老師故意不把自己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啟發他們通過自己學習、自己思考獲得知識,這樣的老師也是好老師。)

孔子和老子,一個謙虛好學,一個誨人不倦;一個是不恥下問,一個是毫無保留,多麼偉大的古代學者的風範啊!難怪人們如此敬重他們。

老子在西方學者眼中也是最有影響的炎黃子孫,不過他排名在第75位,顯然排在孔子之後,雖然他是孔子的老師,但這恰恰說明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道理。日本漢學家井上靖稱“孔子是人類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看,他把孔子比作了太陽!他之所以有這樣高的地位,跟他的什麼品質有關?

五、拓展延伸,語言實踐

1.孔子拜師小故事。

孔子不僅向老子拜師,他還向苌弘拜師,向師襄拜師,向郯子拜師。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還向一個叫項橐的小孩拜師呢!

項橐是燕國的一個七歲小孩子。有一天,他見到孔子時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聽後說:“你問得真奇怪,什麼水都有魚;什麼火都有煙;至于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也不能開花。”項橐一聽格格直笑,晃着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孔子歎道:“後生可畏啊,老夫願拜你為師。”

你佩服孔子嗎?聽說他還向農夫拜師呢!想知道嗎?那就到課外去看書吧,書可以讓你足不出戶,而盡知天下事!

2.孔子的影響。

正因為孔子的謙虛好學、學無止境,才使他成為“天下文人之首,曆代帝王之師。”1988年,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他們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2500年前的孔子那裡汲取智慧。”隻可惜他是世界上沒有留下自己親筆作品的人,好在他培育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的優秀弟子整理成書《論語》,這本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裡面記載了孔子的言行,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和做學問的道理。

展示書中部分名言:

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案(孔子拜師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5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生本對話。

師:今天,我們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走近了孔子,認識了老子,現在我們要穿越千年時空的隧道,與古人進行零距離交流,請你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寫一句或幾句話。

寫話訓練:

(1)我想對孔子說:( ) 。

(2)我想對老子說:( ) 。

老師讀了這個故事後,有很深的感觸:

懷念一位偉人,

是為了學習一種精神。

請記住這位萬世師表的孔子吧,

他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

闆書設計:

————學無止境——————

孔子(謙虛好學) 老子(誨人不倦)

(不怕吃苦) (愛護晚輩)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一、談話導入,找準切入點。

在課前預習中,我要求學生充分收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資料。課堂伊始,我請學生交流自己對孔子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對孔子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及時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為切入點相機導入,展開教學。

我個人認為這種導入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教師必須對孔子、老子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對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學中能夠運用自如。其次,時間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賓奪主,沖淡了對主要内容的教學。

二、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從而讀懂句子,進而讀懂課文,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詞語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說說詞語的意思”“用詞語說話”之中,不免枯燥、呆闆。本堂課中在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先讓學生聯系上文理解,再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讓學生懂得: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