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微博直播結束沒回放?作者:田可新近日,老明星張晨光“火”了一把這位戲齡30多年,出演過《情義無價》《京城四少》《那年花開月正圓》《都挺好》等經典影視劇的資深演員,淚灑短視頻直播間,引來了各方争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明星微博直播結束沒回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田可新
近日,老明星張晨光“火”了一把。這位戲齡30多年,出演過《情義無價》《京城四少》《那年花開月正圓》《都挺好》等經典影視劇的資深演員,淚灑短視頻直播間,引來了各方争議。
張晨光哭紅了眼,還真不是在飙演技。日前,他首次嘗試直播帶貨賣酒,在和彈幕網友互動過程中,被不少人不斷質疑“為什麼不去拍戲跑來賣貨”,批評他“晚節不保”。對此,他招架不住,掩面落淚,解釋說自己兢兢業業幾十年,現在直播也隻是想展示另一個自己。在這個“人人可直播”的年代,一位演技精湛又無绯聞的專業演員,憑借自己的名氣在直播間賣賣貨,怎麼就能“翻車”?明星賣貨,粉絲下單,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有何不可?
憑本事賺錢并不丢人。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新個體經濟”,直播帶貨開辟了消費和就業的新空間。有統計表明,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直播電商用戶規模将近4億人,占網民整體的39.2%。而瓜分這塊蛋糕,“流量”是關鍵。電商圈流行一句話:天下苦流量久矣。能夠釋放強大影響力的明星,恰好有消解此“苦”的天然優勢。在直播的“場”中,品牌商家能打開銷路;購買者提升消費體驗;明星不必如薇娅、李佳琦那樣需要慢慢積累人氣,可迅速将名氣變現,着實是個多赢的事。相關數據也能證明:演員陳赫帶貨首秀持續了4個小時,總觀看人數超過5098萬人,總銷售額達到了8069.5萬元;老牌歌手林依輪目前已有443.3萬粉絲,場均點贊200萬以上,在明星排位賽中月月都是第一名;在今年的“618”購物節期間,集合了劉濤、李好、鄧亞萍等多位明星主播的直播品牌,累計引導成交量破億元……從整體趨勢來看,這仍是一個強勁風口,也正是看到了其中利好,大批明星不是在直播帶貨,就是在直播帶貨的路上。淘寶頭部大主播薇娅也說,“明星的歸宿都是帶貨。”
入局者多,“翻車”也從未停止。張晨光之所以反應過激,大概是萬萬沒想到會遇到這麼多“差評”。時至今日,網民對于明星帶貨的負面評價早已不是少數。上半年,“潘嘎之交”就成了網紅“新成語”——潘長江曾在一次直播中,對《小兵張嘎》中嘎子的飾演者謝孟偉直播銷售争議産品進行勸阻,直言“網上的東西都是虛拟的,這裡水很深,叔玩兒直播隻為圖個樂呵”,然而不久後,潘長江也開始帶貨……現在,人們把這個段子當笑談,還常将“勸勸潘子吧”打到不少明星賣貨直播的公屏上。這背後,實際已經湧動着人們對各種亂象的大量不滿。不斷爆出的賣貼牌貨甚至假貨、售後無人對接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這個“圈子”整體的形象。日前,北京消協和河北消委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有29.2%的人對網紅明星直播帶貨的總體印象是“質次價高,體驗較差”。所以,更準确地說,網友們“指責”張晨光,更像是借他的直播間對這種無序感表達憤怒。
另一方面,張晨光落淚恰也說明,他準備不足。直播間與攝影棚的工作環境大不相同,需要進行海量的交流,一舉一動會被放大解讀,快節奏、強壓力下,倉促上“場”的明星,缺乏強有力的團隊運作,情緒崩潰有時難免。還必須厘清的是:直播電商本質在于電商,而非直播;流量不是唯一要素,而是涉及到人、貨、場等多個環節的協調統籌,一起包含了渠道、主播、用戶、MCN、品牌、供應鍊、内容電商等多個産業鍊端口。再簡單點說,在線人數和購買人數是兩個概念,明星光環并不意味着直播帶貨能力,有粉絲也不一定有消費者。明星直播不是為産品站台,不是為賣場開業剪彩,僅僅隻會揮手微笑就夠用。所以,也有太多的明星,首播即終結。
而年過五旬的林依輪能成功,是因為轉身做主播,他高度投入——每天數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淩晨要去複盤,還要忙活着選品、試用,更得籌備第二天的直播……與此相較,更多入局的明星都算不上走心。有的連産品描述都講不好,遇到問題直接罷播,有的根本不了解産品特性,助理負責介紹,她隻負責微笑,久而久之,消費者對其信任感崩塌,不再買賬,直播自然也就“不靈”。
由此可見,張晨光挨怼,說“冤”也不冤。直播間帶貨,不是誰随便入“坑”就能行,要想做好,僅靠“臉熟”“混”不出來,還是個“技術活兒”,是要付出專業的努力。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兒。直播間裡的消費者,并不比你做演員時面對的觀衆,更容易打發。(田可新)
來源: 大衆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