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找到斜杠青年?去年和前年,居家帶娃的同時,我做了3份兼職工作,均為線上,那時候因為疫情突然來臨,在網上尋找其他工作的時候,偶然聽說了一個詞"斜杠青年”,我因為就是要做很多事,一個人身兼數職然後我就這麼狹隘地去執行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麼找到斜杠青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去年和前年,居家帶娃的同時,我做了3份兼職工作,均為線上,那時候因為疫情突然來臨,在網上尋找其他工作的時候,偶然聽說了一個詞"斜杠青年”,我因為就是要做很多事,一個人身兼數職。然後我就這麼狹隘地去執行了。
一時會有很強的滿足感,覺得‘東方不亮西方亮’,這下不用擔心沒收入來源了,有一陣子的确很努力認真地投入了我幾乎所有的精力。一時也會有疲憊感,因為我做的幾個工作都是耗時的,沒有我想像的那種複利的感覺,或者說沒有那種可以靠自己的知識、經驗等産生更大的可以有價值的有意義的長久去發展的事情。
最近看書,有這麼一個我特别喜歡的關于斜杠青年的說明,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什麼是斜杠青年?就是一個人兼顧多份職業。比如介紹李尚龍:作家/老師/導演。
斜杠青年,是對喜歡工作的一種衍生,對不喜歡工作的一種補充,對不穩定生活的一種保護。---------李尚龍 《你沒有退路,才有出路》
書中還說到,選擇斜杠青年是技巧的,不是簡單地去選擇,做一個決定。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出發,去做衍生,做結合。
書中分享了幾種斜杠搭配的方式。
一是:穩定的工作 興趣愛好
作者舉例說自己的朋友,法醫秦明,本職工作是法醫,忽然有一天想起把這些案例都寫出來,發在網上,後來被找到出書,再後來拍成劇。
我理解的是:老師可以分享自己的教書育人的案例,别的老師可以參考,家長可以學習,出書或者網課等。醫生、警察等這樣一線專業基礎要求很嚴格的職業,而且對大衆很有幫助的,都可以這麼去發展。
二是:左右腦的切換
人的大腦有個特點,左腦負責抽象、理性,右腦負責藝術和感性。
書中舉例,數學家也可以苦練繪畫,作家也可以學習音樂。
我個人的理解是:可以文科理科結合發展,學科類的和素質類的結合發展。
三是:大腦和身體的切換
之前看到過這樣的分享,健身房裡面的健身教練可能是某個公司的高管,也可能是某個學校的老師;瑜伽館的教練可能是公司白領,某個品牌的設計師等
四是: 輸出型的知識IP
書中舉例的是台灣作家火星爺爺的故事,不僅是作家,還是TDE演講者,還是一位老師。怎麼做到的呢?隻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量就行。
當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就隻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作者、演講家、編劇、導演等,方式不一樣,但前提是有這個儲備量。
那麼我自己呢?我應該如何搭配我的斜杠方式呢?我的工作經曆,興趣愛好,經驗積累,知識儲備等,需要重新的在複盤一下我自己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