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的 256GB 版本官方售價是 6799 元,而小米12 8 256 版本的官方售價是 3999 元。如果不是雷總在發布會上的對标,我想不會有人把價格差距接近 3000 元的這兩部手機放在一起比較。
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雷總那句話的本意可能隻是說在産品策略上,小米也會做兩種不同尺寸的産品——就像iPhone 13 和 iPhone 13 Pro Max 那樣。不過這并不妨礙我把這兩台尺寸相近的手機拿來比一比。先說在前面,價格差距擺在這裡,我不會期待小米12 能比肩甚至超過 iPhone 13,但以目前小屏産品的标杆為榜樣,或許我們也可以看一看小米12 的産品力究竟如何,又有沒有購買的價值。
外觀盡管每年穩定更新,但小米的數字旗艦在外觀設計,特别是鏡頭模組的設計上并沒有體現出同一個産品線的延續性——當然,我們也必須說一句,除了 iPhone 和三星,似乎也沒有别的品牌有這個底氣和膽量去延續前代的設計風格。
相比起小米11 辨識度很高但是美觀上争議頗多的設計,我個人是更偏好于小米12 的;而從社區的反饋來看,大部分用戶似乎也與我持有相似的觀點。
相對穩重的鏡頭deco 沒有喧賓奪主、過度吸引眼球;鏡頭deco上分割裝飾線的加入則堪稱點睛之筆,充分體現了鏡頭deco的秩序感。
而具體到後蓋的 CMF 上,小米也擯棄了曾經嘗試過的漸變、反射變色等花哨套路,在小米12 上應用了做工精緻的 AG磨砂玻璃純色後蓋,比如我手上這款藍色配色,無論是觸感還是觀感,都完全對得起價格。
至于手感,或許較小的屏幕尺寸、機身寬度都讓大家對這款手機的輕薄性充滿期待,但對比相似尺寸的 iPhone 13 與三星 S21/S22,小米12 180g 的重量、8.16mm的厚度還是相對偏重、偏厚的。握在手上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厚度和“紮實”的手感——再一次地,這一點非常見仁見智,有些人覺得重量令人安心,而有些人則會吐槽小屏名不副實。不過考慮到小米12 相對充分的堆料與電池容量( 4600mAh ),這個重量是可以被一定程度上接受的。
性能小米12 搭載了最新的高通旗艦SoC 骁龍8 Gen1,這顆芯片的“實力”我們早有了解 —— CPU 擠牙膏,GPU 踩牙膏,同時能效比繼續翻車,功耗、發熱問題嚴重。
從跑分數據來看,CPU 仍然是 A15 的強項,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都遙遙領先與骁龍8 Gen1,而從 GPU 的數據來看,3D Mark 基準測試下,小米12 與 iPhone 13 跑分相差無幾,GFXBench 也顯示了同樣的結果。
這是否意味着小米12 已經可以達到跟 iPhone 相似的性能表現呢?當然不是,作為被動散熱的産品,手機在實際使用中都必須考慮持續輸出的散熱與溫度牆問題,這些而非跑分結果才決定了實際的體驗優劣。
小米12 有三個調度模式,分别是均衡模式、性能模式還有開發者選項中的極緻模式。我們當然不能設想大部分買手機的普通用戶知道怎麼打開開發者模式然後進入極緻模式,所以這裡隻會測試性能模式下的表現。
在《原神》的極緻畫質下,iPhone 13 幾乎滿幀運行了快20分鐘,直到測試的結束階段才觸發了溫控開始明顯掉幀;而小米12 從一開始就沒能高幀率運行,中途更是各種卡頓、遊戲體驗極為不佳。
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小米12 對 CPU 做了明顯的降頻控制——大核頻率被控制在 1286MHz 以下,中核最高頻率也不過 1209MHz,但即使如此小米12 的平均功耗( 4.7W )仍然比 iPhone 13( 3.5W )高出了 34%。要知道,這還是 iPhone 13 的畫面渲染分辨率高于小米12 的情況下實現的。
這也就導緻,即使小米12 比 iPhone 13 在散熱堆料上相對更足,但機身卻依舊更熱一些。
我其實能夠理解小米的這個調度策略:骁龍8 的功耗有目共睹,而小屏機在散熱上一定是不足的——堆料更少、機身更小,散熱效率更低。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限制運行頻率,機身溫度必然達到一個不可忍受的水平。隻有通過降分辨率、降頻的方法壓低功耗,才能讓機器在極限性能壓力下不因為過熱重演小米11 系列的悲劇。
畢竟骁龍8 的性能還是很強的,對于絕大多數日常場景來說,隻要調度不翻車,做好溫控也仍然能夠輕松應對。
面對高通的持續“擺爛”,恐怕消費者們隻能再多多期待天玑 9000 的表現,或者轉投堪稱 yyds 的 iPhone 陣營了。
續航小米在發布會上花了不少篇幅強調它在電池上的投入。的确,把一塊 4600mAh 的電池塞進這樣一個相對迷你的機身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相似尺寸的 iPhone 13,電池容量隻有接近 3100mAh。
那麼電池容量的領先能否讓小米12 在續航上超過 iPhone 13 呢?這其實并不隻取決于電池容量,跟機器的功耗控制同樣密不可分——而這,就又到了 A15 碾壓骁龍8 的時候了。
在連接wifi、最高亮度的環境下,我跑了一個包括了低、中、高三種不同負載場景的綜合續航測試,可以看到的是在測試結束的時候,iPhone 13 的剩餘電量反而比小米12 更高,A15 和系統優化無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了,小米12 是 120Hz 刷新率而 iPhone 13 是 60Hz,這算是 iPhone 13 占了的一點小便宜;而小米12 這樣一個機身尺寸下兩個小時綜合測試耗電 30% 的成績,應對日常使用場景也沒有什麼特别大的問題。還是那句話,輸給 iPhone 13,真的不丢人。
不過說到續航就不得不提一下充電,這下終于輪到小米12 吊打 iPhone 13了。祖傳的 20W PD 快充隻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快充頭體積小;而小米12 的這個 67W 快充,則可以在 46 分鐘内充滿手機,無論是速度還是短時補電能力,都明顯更強。
除掉湊數的微距,兩部手機都是主攝 超廣角的配置。小米12 搭載的是 IMX766 OIS,5000 萬像素,傳感器尺寸為 1/1.56";iPhone 13 則是上一代的 iPhone 12 Pro Max 同款 1200 萬像素,1/1.89",配備傳感器防抖。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色調。小米12 這次選擇了一套對比度較高、色溫偏冷的風格,與較為真實的 iPhone 在相同場景下的畫面表現有一定不同。這屬于廠商在影像算法上的選擇與取舍問題,與機器的影像素質關系不大,至于是否喜歡,就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抛開色調問題,我還是秉持此前一樣的觀點:對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現在的中高端手機在光線充足、光照環境不複雜的場景,都不會令人失望。小米12 自然也不例外。無論是室内、室外,近景還是遠景都能提供色調舒适、畫質出色的表現。
至于夜景,全新的影像底層的确極大提升了夜景的拍照體驗——一方面,縮短了夜景的拍攝時間,并将部分處理過程放到相冊後台運行;而另一方面,這次全新的夜景算法對夜景下的色彩還原、特别是高光色彩還原做的非常到位,像下圖燈牌的淺藍色,使用 iPhone 13 就隻能通過手動測光、降低其他部分亮度的方式實現。
當然,凡事都有代價——這種算法更偏向于速度,對比 CMOS 尺寸更小的 iPhone 13,在暗光環境下的細節質量反而略遜一籌。
在長焦方面,小米12 使用主攝裁切,實際使用來看在 2X 這個構圖較為常用的倍率上表現還算不錯,得益于較高的像素數在畫質解析力上要勝過 iPhone 13 一籌。但更長的放大倍率下數碼裁切的劣勢凸顯,畫質明顯下滑。如果大家的拍攝習慣中有比較多的長焦需求,那麼還是選擇一部帶有光學長焦的手機更好一些。
先把結論擺出來:MIUI13 在 MIUI12 的基礎上做了很多的優化和修複工作,本身的創新和突破并不多;而如果要拿 MIUI13 和 IOS 這種堪稱标杆的系統對比,還為時尚早。
MIUI12 可以說是相當“命途多舛”的一代系統,發布時号稱動效比肩 IOS、隐私保護領先安卓,但是随後就由于過多的 BUG 與卡頓問題口碑快速下滑,疊加骁龍 888 糟糕的發熱控制與能效比,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小米的口碑,特别是高端産品線的口碑。
也正因為如此,MIUI12.5 和 MIUI13 沒有将精力放在更多的新功能上,而是補課——一方面,将最影響體驗的卡頓、掉幀、性能調度等問題重點優化,另一方面通過降低動效、“閹割”毛玻璃特效等方式降低系統負載,用特效換流暢。
不得不說這個策略還是比較成功的,至少在我使用小米12 的這段時間裡面,遇到的各式 bug 屈指可數;雖然還是會碰到諸如打開應用返回桌面後會重寫進入 APP 界面,或者應用無法響應的情況,但整體而言使用的流暢度還是有保證的,MIUI13 不會成為負體驗的來源。
其他在屏幕方面,小米12 選擇的是華星光電的 FHD 類鑽排 120Hz OLED 曲面屏,由于屏幕尺寸較小,在使用過程中我并沒有感覺到畫面的精細度上有任何問題。但是在峰值亮度、可視角度、屏幕的通透性方面,我的主觀觀感來看相比三星頂級屏幕仍然有一定差距。
除此以外,在外圍素質上小米12 延續了小米系一貫的高性價比傳統,X軸線性馬達、對稱雙揚聲器、NFC、紅外都有配置,對于在意響應功能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好消息。
總結在4000元的價格上,小米12 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獨特的價值呢?嚴格來說,恐怕隻有同價位獨一份的小屏與握持感這一點,但小米12 不錯的主攝表現、優秀的外觀設計與質感、全面的充電配備也同樣對得起價格,而屏幕素質、續航表現、系統流暢度也都在及格線以上、沒有拖整機的後腿。
不過受限于體積,小米12 的性能釋放相當之保守,遊戲體驗離出色還有不小的距離。
因此對于一些需求比較特化( 比如重度遊戲需求,重度影像需求,超長續航等 )的用戶來說,它顯然不是好的選擇;但如果你想要的隻是一個日常使用的主力機,又或者有着小屏産品的情結,那麼小米12 還是對得起它的價格,和消費者的選擇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