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皇帝,若是談論孝道,那乾隆在其中一定是排得上名号的。乾隆皇帝對撫養他長大的母親崇慶皇太後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在繼位之後,忙于政務的乾隆也會多抽出空閑時間來陪伴她。
崇慶皇太後
乾隆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崇慶皇太後的50歲生日,同時也是乾隆皇帝登基後第一次為母親操辦的壽宴。為了辦好這次皇太後的生日會,乾隆可謂是下足了工夫。他下令,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這三天内,都要在宮中擺喜慶壽宴。壽宴的規模更是龐大,要每天早晚各擺上“膳九桌,奶皮敖爾布哈(滿語,意為奶餅子)一桌,大壽桃一桌,幹濕點心一桌,豬肉六方三桌,羊肉六方三桌,小食九桌,酒膳九桌”。
此圖為《香林千衲圖》,描繪了千名僧侶和衆多官員在京西萬壽寺為乾隆母親崇慶皇太後誦經慶生的場景,現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光有菜還不夠,乾隆還提前一個月就給老臣海望下達了要求:給這些菜都起個吉祥名。海望絞盡腦汁,給兩百多道菜都起了富有吉祥寓意的名字,下面就從清代宮中膳單檔案記錄裡挑幾個分享給大家吧。
三仙拱壽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生日會上的一碗長壽面是必不可少的。“三仙拱壽”,指的就是一碗雞肉三鮮面。三仙諧音了“三鮮”,拱壽又點明了這是一碗長壽面,可謂妙筆。順便一提,孝聖憲皇後的長壽面也不止一種,還有野雞燕窩面,名為“冰繭銀絲”;鴨子八仙面,名為“八仙嘉會”;鴨羹面,名為“海嶽同庚”等。
天廚玉粒
就連現在最常見的米飯,在孝聖憲皇後的壽宴上也有着寓意吉祥的名字。白色的米粒就像一顆顆潔白的玉石一般,這就是“天廚玉粒”的來曆。此外,“玉食萬方”、“瓊田雲子”也是對白米飯的稱謂。
鳳翅勝輝
“鳳翅勝輝”,指的其實是我們熟知的鹽水雞。将雞這種禽類比作鳳凰,是無論在哪都比較常見的一種比喻方法。除此之外,鹽水雞這道菜在海望的筆下還有“珠樹祥鸾”、“錦翰霞明”等名字。
鳳集桃源
這道菜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在上一道菜中我們已經說過,“鳳”常常被拿來比喻雞。“鳳集桃源”也是如此,這道菜其實是指雞肉餡的壽桃。孝聖憲皇後的壽宴上,壽桃并不隻是做成桃子形狀的大白饅頭,裡面是要填充各種餡料的。這種雞肉餡壽桃就是其中一種,此外還有鴨肉餡、山藥豬肉餡、窩瓜豬肉餡、豬肉豆腐餡、紅棗餡、雞絲扁豆餡、肉絲筍絲餡等。
藍田方玉
光通過菜名,我們或許很難想到,這道“藍田方玉”指的其實是東坡肉。這個名字其實是由東坡肉的形狀得來的,東坡肉被切成方塊狀,像是一塊塊方形的玉,而陝西藍田又是産玉的地方,所以東坡肉就被命名為藍田方玉了。
萬歲松脂
主菜過後,也得來點順嘴的小零食。“萬歲松脂”,指的便是這道金絲棗琥珀脯,現在也叫金絲琥珀蜜棗。我們都知道,琥珀是由松科植物上滴落的樹脂經過千萬年才得以形成的,以此來命名一道菜肴,在其中寄予長壽的寓意,屬實巧妙。
雲液凝酥
雲液凝酥,其實是“甘露餅”和“到口酥”兩種甜品的總稱。甘露餅從清朝開始成為朝廷貢品,酥脆香甜,油而不膩,入口即化,口感仿佛甘露一般;到口酥現名“松子餅”,也是一種古代的面點,在清朝的《食憲鴻秘》中有所記載。
太平獻瑞
以“蘋”代“平”,可不是現在聖誕節才有的專利。早在古代的時候,海望就用“太平獻瑞”一詞來給蘋果取名了,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也是個簡單易懂的名字。
仙露凝珠
把一粒一粒的白葡萄比作“仙露”和“明珠”,形神兼備,極富韻味。不知孝聖憲皇後在品味這些晶瑩圓潤的“珍珠”時,有沒有真的品嘗到有如仙露一般的美味呢。
萬壽霞觞
萬壽霞觞,指的是壽宴上的木瓜酒。木瓜酒的色澤就像橙紅的晚霞一般,而“觞”在古代的意思就是酒杯。
(菜品圖片均為示意圖)
這些頗有創意的菜名,有的風趣,有的儒雅,讓人忍不住贊歎其中的造詣。民以食為天,“吃”是生存之本,也可以是生活之道。如何讓一日三餐變得有趣起來?不如從起個有意思的菜名開始吧。
[參考資料]
《乾隆母親五十壽辰“萬壽食譜”》
[編輯]
馮詩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