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了中國GDP版圖,而長三角的傳統經濟格局也同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數據顯示,安徽上半年實現GDP總量21764億元,同比增長3.0%。這個數字不僅首次在全國排進了前十,更力壓上海成為了長三角經濟第三。
合肥五裡墩立交橋
需要說明的是,2021年一季度安徽也曾超過上海,但是全年GDP被上海反超。然而,今年3月份以來的疫情打擊,上海經濟前穩後降,經濟增幅已在全國墊底。而這一漲一跌,無形中也把安徽的經濟送進了上半年的全國十強。
安徽經濟近年來的崛起,和一個城市的逆襲分不開。那就是省會合肥,合肥2010年GDP總量僅為2701億元,在全國排名38位,到了2020年,合肥已經躍升為萬億城市,全年10045.72億元,10年裡合肥GDP在全國排名提升了18位,被譽為進步最快的省會城市。
新能源之城、科創新城、風投之城,合肥的發展伴随着各種各樣的稱号,究竟的合肥的崛起源自哪些成功的投資決策,未來的合肥經濟是否有機會和其他長三角城市一較高下?
撿漏的投資邏輯說到合肥的經濟發展,跳不開的一個問題是風投的合肥模式。合肥國資在幾年裡連續成功投資了多家企業,一度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神話。和屢次扮演白衣騎士深圳國資不同,合肥國資顯得更為低調務實。
2021年央視《對話》節目裡,主持人提問合肥市委書記 “怎麼看最牛風投機構?”“風險誰來擔?”等問題。
當時的市委書記虞愛華表示,合肥國資的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專家團隊,“我們最近在合肥選了20多所大學裡面的教授、副教授挂職我們市直部門副職,對于我們的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然而除了科學決策之外,坊間的另一個傳聞卻是合肥的投資策略就是專找大型的處于困境的企業下手。
關于合肥入股落魄企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無疑就是科大訊飛。1999年12月,一群中國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創立的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境。當時的合肥國資看準時機,聯合幾家國企投資并使企業起死回生,幾年後科大訊飛成為了國内人工智能和智能語音領域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而科大的回報是不僅在當地設定了企業總部,開發建設了人工智能小鎮。在本次疫情中,科大訊飛産品還發揮了快速排查風險人員并進行動态跟蹤、動态跟蹤危急重症就醫需求等功能,第一時間為合肥的防疫提供了技術支持。
其實這樣的故事還發生在京東方的身上。京東方的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說起來和合肥的關系不大。2007年,合肥國資幾乎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入股轉型顯示面闆的京東方,最後賺了100多億。此後的兩年,京東方也投桃報李,将研發基地設在合肥。之後的京東方成為了國内半導體顯示産品龍頭企業,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顯示屏來自京東方。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方的崛起對合肥的貢獻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就如同阿裡在杭州錢塘新區,華為在深圳的龍崗那樣,合肥也有一家企業帶動一個市轄區的故事。那就是京東方和合肥的新站區。而在京東方和相關研發企業大批入駐後,新站區的房價直接從2016年的均價8000元漲到2022年6月的 1.4萬元。而全面應用京東方物聯網技術的京東方醫院也于2019年3月在落戶新站區全面開診。
硬核的投資顧問2007年,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就曾報道合肥,稱其作為一個“以芝麻餅和豆腐出名的城市”,“已經在量子計算的世界地圖上占據一席之地”。而坐落于合肥蜀山湖路350号的科學島,被人戲稱是全國博士濃度最高的島之一,在島上走兩步,就能碰到一個博士。
中國科技大學校園
而合肥之所以能和科技創新聯系在一起,和一所大學的落戶密不可分,那就是中國科技大學。
中科大被認為是合肥史上最“持久”,且最成功的投資。甚至有合肥的領導說過“沒有中國科大,合肥難有今天這樣出彩。”
1966年,北京有13所中央高校準備遷出。中科大的校史顯示,當時學校派出4個小組分赴中部地區四省選擇新校址,當時有三個省的反饋都是“隻能提供學校建校土地,對人員的食宿以及建校經費都無力支持”。而來到安徽之後,中科大最初還考察了安慶,因為地方小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合肥。
而合肥确實也在當時給了中科大最好的待遇。為了給到中科大最好的宿舍,安徽省決定騰出當時省裡最好的合肥師範學院。合肥師範學院遷到蕪湖後成了現在的安徽師範大學。地處淮河以南,合肥本來不屬于供暖地區,因為擔心北方來的中科大師生冷,便破例建設了供暖設備。在當時那個年代電力供應非常緊缺,但為了照顧到中科大實驗室的正常運作,合肥把中科中科大列為優先供電單位。
時間一晃50年,中科大的優勢開始顯現,合肥在進入21世紀後,迸發出了科研的優勢。而作為科技創新的基礎,基礎學科的研發周期往往較長,走向市場應用之前都會有一個漫長的培育期,而合肥通過中科大也将這些基礎學科的研發很好地維持了下來,同時也為合肥打造一個優質的科研環境。比如量子科學到量子計算機的發展,中科大就給予了全程的支持。到了2017年,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擁有兩院院士138人,各類人才近200萬人。科技創新實力不言自明。
而具體到合肥的風投上,過去幾年裡合肥的重大投資項目投資決策都離不開中科大的幫助,合肥和中科大還建立了定期幹部輪換機制。所以對于合肥投資科創項目的孵化、創新中科大的教學團隊始終都是深度參與者。
目标:長三角第五城融入長三角是安徽以及合肥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在2014年之前,長三角的版圖僅限于江浙滬兩省一市,安徽一直被定義為中部闆塊。到了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發布,安徽的合肥、蕪湖、馬鞍山等8個城市劃入長三角城市群,也标志着中國東部的區域經濟闆塊正式改變。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
加入長三角,對于合肥來說意義非凡,合肥從傳統的中部闆塊移位至全國經濟發展的前沿,不僅可以享受長三角的各類政策優勢,同時從以往的參與國内分工為主轉變為有機會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媒體報道,今年的1-6月,合肥市進出口總額277.5億美元,同比增長18.4%,高于全國,占全省比重48.5%,增速位居長三角萬億GDP城市第一位,顯見在疫情之下,合肥已經可以承接了一部分江浙的進出口功能。
未來,合肥在長三角的區域經濟的定位是怎麼樣的呢?從曆史上來看,上海經濟總量一家獨大的格局不會改變。江浙地區蘇州、杭州、南京三座城市,經濟三強鼎立的局面在未來幾年裡也将持續一段時間。而合肥最有希望争取的是由甯波、無錫組成的長三角城市第三梯隊。
合肥2020年常住人口940萬,近五年總增量153.10萬人,甯波2020年常住人口937萬,年增長率4.4876%。從人口增量上來說,合肥和甯波的人口增長率都超過了4.7%左右,估計未來五年,兩座城市都有希望成為人口破千萬的大都市。
而如果再看高校數量的話,合肥的優勢則更為明顯。合肥市有各類本專科高校共計54所,甯波有15所高校,無錫有13所高校,從辦學層次上看合肥有19所本科高校,甯波和無錫合計才11所本科高校。2022合肥市年高校畢業生達到20.65萬,不斷增加高校畢業生,未來對合肥的人口和産業發展必然将提供較大的推動力。
如果從GDP規模來看,合肥雖然還以2000多億的差距落後于甯波和無錫,但合肥9.2%的GDP實際增速領先于不少長三角城市,加上安徽全省的資源扶持,未來确實有希望成為長三角第三梯隊的領頭羊。
從三座城市的産業結構來看,甯波和無錫的産業結構高度相似,第二産業的總産值占比都超過了45%,還屬于工業型城市。而經過近十年産業結構調整,2021年上半年合肥的第二産業占比已經下降到35%,第三産業占比超過60%,這樣産業結構已經接近南京這樣的以服務業為主的新一線城市,也顯示合肥作為一座省會已經逐步轉型新經濟領域。純從産業結構而言,未來的合肥有望在中國城市GDP排行榜中沖擊更高的名次。
無論是進軍長三角還是投資科創,合肥在過去三十年裡無疑是找準了産業發展的熱點。有學者評論合肥的快速發展,不是某一領域、某個産業的局部崛起,而是一種全方位發展。然而面對經濟正在複蘇的上海和蘇南地區,合肥未來在長三角的定位可能将又有新的變化。
參考資料:
1、成為中國「風投之城」,合肥不隻是靠豪賭,豹變
2、合肥GDP何時能超越南京?星圖金融研究院
3、合肥模式,你學不來,城市進化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