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相城地理位置擺在那,對于暫時沒有機場的蘇州,京滬,通蘇嘉交彙的高鐵新城就是蘇州對外的門戶,更何況蘇州更廣大的腹地在北邊,相城是跳不過去的。當年若不是滬甯鐵路阻隔,其實蘇州新區放在相城的位置更合适。
相城
相城就是蘇州未來的中心,在東西南北兩個主要發展軸上,又有高鐵新城加持,産業規劃最好,最高端,隻不過目前還在打底的階段。未來10年一定是屬于相城的,相新合作區就在眼前……
對此觀點完全認同,當年蘇州自己搞新區去和國家合作項目園區競争,把新區的選址選在西邊,就已經注定将來會競争不過園區,選址錯了。
當年蘇州以姑蘇老城為中心,西、南兩個方向強,東、北兩個方向弱。園區選擇了東邊,一是因為那是通往上海的方向,二是那邊猶如不毛之地,一張白紙更容易規劃和建設。為了選東邊,甯可花巨資把整個園區的陸地高度都墊高,相當有魄力。
而新區選擇了西邊,西邊是底子最強的方向,當年的河西新區(護城河以西至大運河,也就是三香路幹将西路沿線)也是在西邊,市府也在古城西邊的三香路上。過了運河的橫塘、楓橋、浒墅關、木渎(雖然木渎不屬于新區,但也在西邊)等蘇州的傳統名鎮強鎮都在西邊,人口和民富都不錯。
當年北方來客都是從西邊抵蘇入城,先有浒墅關後有姑蘇城,先見虎丘塔,再見姑蘇城。所以新區選在西邊,顯然是為了起步階段可以更加容易。
事實也确實如此,新區前15年可以和園區相抗衡,做到一體兩翼,兩翼齊飛,但是15年之後開始遇到瓶頸,後勁不足,地方不夠了,被逼去太湖邊搞科技城,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勢,逐漸被園區拉開差距。
相城
西邊的特點:地形上多山,平原面積并不充足,還要花大量土地安置原來的土著,位置上靠太湖,往西不通别的區、縣,也不通其他城市,死角方向,交通上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就更不用提了。
西邊曆史文化底蘊很深厚,自然資源是蘇州之最,所以西邊其實應該建設山水城市、曆史文化底蘊型的城市,而不是搞經濟開發區。
如果當年新區選擇的是北邊呢?北邊和東邊一樣,當年比較落後,但還是比東邊要強一些,地理位置僅次于園區,東邊通往昆山、上海、大海,北邊通往常熟、張家港、長江,重要的是北邊土地也很多。
蘇州:悔不當初,新區選址換個方向,今天的我已是超大城市!如果說西邊适合發展山水城市、人文城市,那麼北邊和東邊都适合發展現代化都市,适合搞經濟發展。可惜當年新區沒有選北邊。
蘇州要做超大城市(人口2000萬級别),就應該圍繞陽澄湖做文章,陽澄湖是蘇州大市地理中心,周邊園區相城昆山常熟都非常适合開發,而太湖沿線應該做生态環保,山水之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相比陽澄湖,以太湖周邊的環境(丘陵地帶)、位置、面積,太湖才是真正的“野趣”,而以陽澄湖周邊的環境、位置、面積來說,做大型城市湖泊(城市内部的)才更合适。
相城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