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蟲篆起源?「篆字識讀」第一輯:與節氣節日有關的篆字:驚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鳥蟲篆起源?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篆字識讀」第一輯:與節氣節日有關的篆字:驚蟄
文/圖|王萬平
在上期《篆字識讀·元宵:鬧元宵,你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一文裡,我們解讀分享了與節氣節日有關的篆字“元宵”,有興趣的朋友可翻看。
今天繼續解讀分享《與節氣節日有關的篆字:驚蟄》。
07、驚蟄,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叫“啟蟄”,後來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叫“驚蟄”,引用至今。自驚蟄開始,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生長, 似乎是被驚醒的樣子。
07-1、 驚
07-1、 驚讀音:jīng,舉卿切。
《說文解字》:馬駭也。從馬敬聲。
此字始見于篆文。由“馬”、“敬”構成,表示馬受驚駭的意思。本指馬受驚,泛指“受驚”、“驚吓”、“驚醒”。
“敬”是“尊重”、“恭敬”之意。
按字面意義來講,既然“尊重”、“敬重”着馬,可是馬為什麼還要受驚吓呢?
敬
這是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從“敬”的甲骨文來探究。
甲骨文“敬”,像跪坐之形,像人又像動物,頭上像裝飾物的形狀,又像是動物的犄角或豎起來的耳朵。
金文“敬”,均加了“口”和“攴”。“攴”是手裡拿着棍子或鞭子的樣子,此前我們作過解讀,有興趣的朋友可翻看,在此不再贅述。隻是中間類似跪坐的形體,到了中秋晚 期,已經變成了類似“羊”的形體。
這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想象。
甲骨文“敬”和“苟”是同一個字,是一個跪坐的人形或動物形體,“苟”又是“警”的本字,字形又像是一隻狗蹲踞在地上,豎起了雙耳,非常警惕的樣子。
但無論是何形體,後來被釋義為“尊重”、“敬重”、“恭敬”等,都有謙卑被迫之意。
到了金文,又加了“口”、“攴”。“攴”是手裡拿着棍子或鞭子的意思,從字形來看, 顯然是對“苟”施暴;“口”則是苛責、吆喝,甚至謾罵之意。即便把“口”理解
為“苟”之口,那肯定也是發出的哀嚎之聲。
由此,所謂“敬”,就是因被迫甚至暴力所緻而表現出的一種謙卑之态,至少是一種不平等的表現。
也有人解釋為從“羊”,有溫和美善之态,也不過是一種恭順之義。
因此,“驚”(驚)由“馬”、“敬”構成,馬受驚駭,也是因為人口中的吆喝、手中的鞭子施暴造成的。
07-2、蟄
07-2、蟄讀音:zhé,直立切。
《說文解字》:藏也。從蟲執聲。
形聲字,本義指昆蟲伏藏,動物冬眠。此字始見于篆文。
小篆“蟄”,蟲表意,表示“蟄”是蟲蟄伏冬眠;執表聲,表示蟲冬眠, 伏而不動。執,捉拿罪犯,有使其屈服不妄動之意。《說文解字》:捕罪人也。
甲骨文“執”,在跪着的人手上加上桎梏。“桎梏”的本義就是束縛人的東西,引申為腳鐐和手铐。
金文“執”,人手已與刑拘分離,但仍手持刑拘欲施以束縛。
所以,“蟄”也有被迫伏藏冬眠之意。驚蟄,便是被迫冬眠的萬物蘇醒,要開始出土出窩了。
您好!
感謝觀賞、點贊、關注、轉發!
我是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讨,共同學習。謝謝!
篆字解讀往期圖文:
《篆字識讀·雨水:雨是天上的水,水容萬物,公平不争,故幾于道 》
《篆字識讀·春節:過年行跪拜之禮,既是一種禮節,也是心懷感恩 》
《篆字識讀:“夕”是一隻猛獸,年年除,為何總也除不掉? 》
《篆字識讀·立春:無“日”無“草”皆可春,無“屯”不成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