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這東、西、南、中四院中,家庭最幸福的應該屬西院吳蔚武。但他家的長子吳澤和次女吳漪卻沒有成長為優秀的人。一個笃信變法,差點害了吳家東院一家幾百口人的性命;一個為了愛情用了令人不齒的手段。說到底,吳蔚武教育确實有問題。
“大家長制”的做派
吳蔚武相比吳蔚雙和吳蔚全,算是比較開明的了。但是他身上還是印刻着深深的“大家長制”的做派。兒女的事一概由自己說了算。
比如女兒吳漪的婚事,他根本不征求吳漪的意見,就給她定了親。不管她怎麼反對都不理會。吳漪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隻好聽了千紅的主意,通過“下藥”的方式得到了趙白石。
對比吳蔚文,雖然他看上去一副專制的做派,但内心還是尊重兒女的選擇。不然吳聘也不會采用下跪的方式,讓吳蔚文同意把周瑩留在東院。
吳蔚文甚至還破例讓周瑩進六椽廳議事,最後把式易堂大印交給她。
吳蔚武同意讓周瑩當吳家大當家,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如果他有精力,是絕對不會拱手讓給周瑩的。
吳蔚武固執、堅持己見,不懂得變通,也不知道如何順勢而為。最重要的是他還要用自己古闆的思想去困住兒女們。
當然,他的心不壞,用心良苦。但他的教育理念卻問題百出。
随着時代變遷,我們家庭教育的重點,應該從服從轉向尊重。
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那些有成就的人,他們大都有一個溫柔的母親。而那些強勢的母親,往往養育出的都是些沒有主見的孩子。這說明,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學會傾聽他們的想法。
吳澤和吳漪,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走極端。因為他們在壓抑的環境下,沒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才會劍走偏鋒,铤而走險。
吳澤的變革,變革的何嘗不是自己的命運?吳漪的努力,努力的何嘗不是自己的理想?
别讓你的專制,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
明哲保身的言傳身教
吳蔚武骨子裡,極為自私自利。商量吳聘的葬禮,他首先想到的是讓自己的孫子替吳聘頂孝盆,為的是将來繼承東院财産。
作為最有主見的人,面對周瑩被冤枉、被沉塘,什麼都沒說。他的兒子和女兒都知道周瑩是被冤枉的,他不可能不懷疑,可是他坐視不理。他心裡的小算盤是:吳家東院沒了周瑩,隻剩下吳老太太,那将來還不是他說了算嗎?
看到周瑩做生意冒風險,就說要退出。他求穩,隻想穩住自己的利益。可是看到跟着周瑩有錢賺時,又急吼吼去投奔。
他雖然表面看上去正道公派,實際上卻處處明哲保身。他這種自私自利的态度深深影響着自己的兒女。
吳澤為了所謂的“變法”,不惜傷害昔日的同窗趙白石,不惜傷害周瑩。最後甚至為了實現所謂的“大業”,置吳家東院的幾百口人的性命于不顧。
吳漪為了心中的嫉妒之情,僞造證據陷害周瑩入獄,最後讓吳家賠盡了家産。
說到底,他們為的都是心裡的私利。為了自己,何曾管過别人的死活?
言傳身教尤為重要。當你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時,就該反思自己是否做了不好的示範。你的缺點,自己可能渾然不知,可是它會放大到孩子身上。
你表現出來的善念,可能收不到善意的回應;可隐藏在心裡的惡,卻被孩子挖掘出來。
不斷修身和内省,也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缺乏挫折教育
吳澤和吳漪,兩人最後的結局,終因他們無法面對挫折和失敗。
你可能說吳澤一直在失敗啊?可是我們看看吳澤他考試那麼多年,卻沒有中舉,後果是什麼呢?就是接着在家裡複習啊。家裡有吃有喝,萬事不用操心。說白了,考試隻是他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聯想到現實中,為什麼有的家庭富足的孩子成績卻不好呢?因為對他來說,成績好壞對他的未來都沒什麼關系。考不好,他照樣可以吃好的穿好的。而那些需要靠教育改變自己人生的人,才會拼了命的努力。
所以說,落榜,對吳澤來說,算不上失敗。他沒有因此卧薪嘗膽,也沒有因此痛定思痛,而是抱怨命運不公,說自己滿腹經綸卻無人賞識。
同樣,吳漪也無法接受趙白石不愛自己的現實。
他們兄妹兩人,在優越的環境下,沒有培養出良好的挫折商。面對人生的失敗,他們無法接受,于是把原因歸根于外界,以此來否認自己的不足。
吳澤熱衷變法,甚至到了為之瘋狂的地步,就是因為他覺得壓了他數十年寒窗苦的,就是這該死的制度。他的激進,源于對此的忿恨。
吳漪恨周瑩,她不認為是趙白石不喜歡自己,而是怪有周瑩的出現,所有才會出手陷害周瑩。
他們都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把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自己身上。
适當讓孩子嘗嘗挫折的滋味吧,不然,越成長,越無法接受挫折。
windy天意晚晴,追最熱的劇,
寫最具深度的專業劇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