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的發展曆程?作者:張傑工業題材一直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領地不管是跟東北相關的《人世間》,還是表現攀枝花的《火紅年華》,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學景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鋼鐵業的發展曆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張傑
工業題材一直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領地。不管是跟東北相關的《人世間》,還是表現攀枝花的《火紅年華》,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學景觀。
《鋼的城》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部工業題材長篇小說。作者從1994年底的一場普通工人婚禮寫起,寫鋼廠勞模、改革者和普通工人在鋼廠改革轉型、資産收購并購中的故事。小說生活功底紮實、視野開闊、充滿理想主義者的情懷,既寫出了百年鋼廠的生存韌性,也塑造了工人群體的心靈雕像。書中鋼廠是以位于湖北黃石的鋼鐵企業“大冶鋼廠”為原型,字裡行間帶着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印記。其中改革者易國興、祝大昌、俞鋼,普通工人吳回芝、活寶、賴子、葉老實等形象頗有典型性,塑造得可親、可敬、可信,鋼鐵人的百味人生躍然紙上。
在他們如鋼似鐵的性格特征之外,作者也寫了他們的“繞指柔”,寫他們的愛情和親情。評論家、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對此印象深刻。她認為,作家對這些情義的書寫,調和了作品的基調,讓一部以鋼鐵為基礎的作品更增添了溫婉的氣息。其中吳回芝和毛仁銀的愛情、薛三妹和祝大昌的心意相通,甚至易國興的鐵漢柔情等等,都是小說中難得的“柔性”元素,為作品的厚重基調增添了玫瑰色的煙火氣息,也進一步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
接續了《子夜》建立起的寶貴傳統
多位評論家認為,這是一本向中國鋼鐵的曆史、中國鋼鐵人緻敬的書,是難得的從生活中長出來、從閱曆中熬出來、從對文學的赤誠中煉出來的作品,是近些年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收獲,也是工業題材的寶貴收獲。
作者羅日新從小在湖北黃石的大冶鋼廠長大,大學畢業後在大冶鋼廠煉鋼,曾擔任技術員、分廠副廠長。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仍從事與鋼鐵行業相關的工作。他概括自己的大半生為:煉鋼、賣鋼、寫鋼。
羅日新業餘從事文學創作多年,曾發表短篇小說、散文等多篇,現為中國作協會員,湖北黃石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鋼的城》為其第一部長篇小說,曾全文在《十月》雜志刊登并召開研讨會。該書獲湖北省屈原文藝獎等獎項。
新晉魯迅文學獎得主、評論家楊慶祥認為,羅日新對湖北鋼鐵成功重組的書寫,提供了與東北工業題材非常不一樣的經驗,這是現代化轉型中非常成功的經驗。相對于擅長書寫失敗和悲劇的文學,這樣的書寫顯然更有時代意義。《鋼的城》接續了由茅盾的《子夜》建立起來的寶貴傳統,具有社會科學标本的性質。
書裡每一個字都是從心裡掏出來的
茅獎作家周大新從《鋼的城》中看到了活生生的鋼鐵人的生活——他們怎麼辦婚禮、夫妻怎麼吵架、工友怎麼交往。書中寫活了四個男性形象:易國興、祝大昌、俞鋼、祝國祥。尤其是敗家子祝國祥,是《鋼的城》為文學貢獻的“新人”。
書中既有易國興等改革決策者、弄潮兒,也有祝大昌、傅佳鋼這種管理骨幹,孫錦西等技術骨幹,還有活寶、賴子、葉老實等普通工人。全書大小人物60餘個,共同譜寫了一曲鋼城改革發展的變奏曲。
羅日新介紹說,這些人物大多都有原型,是自己的發小、工友、領導、合作夥伴,他在他們身上體會到了兄弟情分,更體會到一起走過大時代,共擔風雨、共建功業的創業激情。他說:“與其說是我在寫《鋼的城》,不如說是兄弟姐妹們跟我一起書寫了這部書,無論着墨多少,他們都是我心裡的主角、時代的主角,是鋼的城當之無愧的主人。《鋼的城》我寫了14年,書名取了十幾個,初稿有二百多萬字。書出版之後,我拿着它,就像面對一個陌生又熟悉的自己,書裡的每一個字都是從心裡掏出來的。”
目前,該書已經入選中國作協“影視遷徙計劃”,同名影視劇正在籌拍中。(張傑)
來源: 華西都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