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聯盟規定每年的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WHD),今年是第18個"世界高血壓日",活動的主題是: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借今年的“世界高血壓日”來臨之際,從自我認知的視角來說說高血壓。
1733 年,英國醫生哈爾斯切開自家馬腿的大動脈,插入一根銅管,觀測到馬腿動脈的血壓是83英寸(即210.82厘米)。由此開創了有創測量血壓的先河(當然此馬因流血過多而死亡)。
1835年,英國的尤利烏斯·埃裡松發明了不切開動脈,用水銀柱測量人的血壓的裝置。
1896年意大利科學家西皮奧内·裡瓦羅克西在改進尤利烏斯·埃裡松的裝置後發明了袖帶測量收縮壓,還不準确。
1906年,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對裡瓦羅克西的血壓計的基本構造不變,隻是在測定血壓時,在袖帶裡面靠肘窩内側動脈搏動處放上聽診器,測到了收縮壓和舒張壓。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從發現馬的血壓到如今用上了更方便的電子血壓計才200多年而已。
發現血壓後,人們都對血壓進行“瘋狂”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世界高血壓聯盟(world hypertension league,縮寫為WHL),并提出了“世界高血壓日”,最終定為每年的5月17日,呼籲各國政府加強對高血壓病的控制。我國衛生部自1998年起确定每年的10月8日為“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範圍内的“高血壓聯盟,高血壓協/學會”等都認為自己已經搞明白了高血壓形成的機理(其實到目前為止,沒有把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完全搞明白的),拼命發表各自的“高血壓防治指南”,而根據所有的“高血壓防治指南”進行治療的,沒有幾個人的高血壓能夠被治愈,這是對引起高血壓的原因的認知不清楚造成的,也主要根源于引起高血壓的原因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決定的。
三,高血壓的命名和分類西醫教科書是這樣定義高血壓的: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 essential)和繼發性高血壓( secondary hypertension)。原發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
人群中血壓呈連續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的劃分無明确界線,高血壓的标準是根據臨床及流行病學資料界定為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根據血壓升高水平,進一步将高血壓分為1~3級。目前,我國采用的血壓分類和标準,見表3-5-1。
注: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于不同分級時,以較高的級别作為标準。以上标準适用于任何年齡的成年男性和女性
2017年,美國心髒病學會等11個學會提出了新的高血壓診斷(≥130/80mmHg)和治療目标值(<130/80mmHg)。
四、原發性高血壓和高血壓病的命名是不合理的,将來必然會被廢棄的(1)根據漢語的習慣,高血壓是名詞,是事/物,而客觀事實是,測量到的某人的血壓是一種狀态,是結果,屬于症,所以應該叫:血壓高。類似的:身體的高度不叫高身,叫身高。
(2)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是人為界定的,其實所有血壓高都是繼發的。因為沒有找到原因,不代表沒有原因。原因不去,血壓就不會恢複正常。用藥物控制的血壓值在正常範圍,不代表此人的血壓正常,也不代表此人是健康的。
(3)不考慮身高和其它因素,統一以固定的血壓值來衡量是錯誤的。高等動物的血壓是與身高相适應的,不能要求1.5米身高與2.2米身高的成年人血壓等同。
(4)高血壓應該與低血壓同時來寫,不應該分開來寫。見下圖
(5)血壓的數值,所有的“指南”都要求是靜息狀态下的結果,其實運動和勞累狀态下的結果更應該值得關注。靜息狀态下正常,勞累和運動後可能會非常高,要在運動或勞累後立刻測血壓,那種狀态下的血壓值才是最危險的,以利于在要進入那種狀态之前用藥。
(6)所有有血液循環的動物都應該有血壓吧?植物有“血壓/液壓”嗎?
五、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有非常之多,有很多到目前仍然不為人們所知,目前知道的多數不是原因,而是在原因和結果之間的中間環境上的一環或幾環而已,我稱之為:前層因。引起高血壓的前層因不隻一層,而是密密麻麻的幾十層甚至幾百層,或更多,很難為人們所盡知。而且引起每個人的高血壓的原因不盡相同!
關于引起高血壓的因素,目前多歸結為五個方面,簡單列舉如下:
第1個是遺傳因素,第2個是體重,過度肥胖的人是容易患高血壓的,第3個營養,包括高鹽、高脂飲食等,第4個是吸煙、飲酒,第5個原因就是性格。其實這些方面都隻能算前層因而已。
六、高血壓的治療關于高血壓的治療,有非常多的版本的,不斷更新的“高血壓防治指南”。這些“指南”在不斷地進行更改,就說明了防治高血壓之難!根本原因在于引起高血壓的原因非常之多,又不容易被發現,常常犯“原因歸結錯誤”。現在幾乎所有的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都是對症的,即控制和改善症狀的,不是對因的。在不知道引起具體某人高血壓的原因的情況下給予的治療都是盲目的,甚至會帶來壞處的。比如,某人的血壓升高是因為大腦的某條動脈血管狹窄引起的,血壓反射性升高是為了保持狹窄血管遠端的區域的血液供應,一味地降低血壓,終将促進腦梗塞提前發生,即提前出現腦梗死的不良後果。
所以,應用降壓藥控制血壓的結果,一定要根據具體病人的情況而決定,不能千篇一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