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見一篇文章,題目是《媽媽越全能,孩子越無能》,看完内容我隻記得一點:溫尼科特的good—enough mother。
内容和題目不太匹配,卻符合我今天的心情。
今天和老公回去給他妹妹過生日,飯後妹夫收拾鞋櫃,妹妹在旁邊說:“你可看好啊,以後穿鞋找你,找不見穿的鞋我就再買。”
我驚呼:“天呐!你和你哥說地話一模一樣!”
我就看我老公,他說:“怎麼了?我媽啥也管,需要啥找她就行。本來就是這樣。”理直氣壯!
我說:“我們生來就是準備好伺候你們的嗎?”#春日茶話會#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我婆婆和公公了。家裡三個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們隻要學習就行,其它什麼都不用管。
孩子們飯不用做,衣服不用洗,家務不用幹,家裡事不用操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好了。現在3個孩子2個985碩士。
老兩口做手術都不告訴在外地工作的兒子,硬生生地自己扛。我公婆說:“告他們幹啥,回不來幹着急,不如不告!”
我老公曾經講過他和爸爸之間的一次對話,是他去北京上大學時候,爸爸在火車上說的:“咱也沒有這方面的經曆和資源,以後的路得你自己走了。”
我忘記是哪個公衆人物(男性)了,他講自己的成長的時候,也講了相似的經曆。我覺得我那小學沒畢業的公公太智慧了。
對婚姻的影響父母的全能,導緻孩子的無能。那孩子在尋覓另一半的時候會在潛意識裡尋找與媽媽爸爸相似的人。
那是不是一家人都會很相似?
對!一家人都是大方臉,全家福相似度極高,生下的孩子都如親姐弟一般。
我婆婆管家,公公話少,我們也都如同我公婆的關系一樣,女性都強勢,男性都看起來比較好說話。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老人的話都是經典傳承。以前是知其然,現在學習心理學,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孩子的排序不同,對父母的認知不同,老大老二老三心中的父母有較大差異,在擇偶上也會有差異。#心理咨詢師說#
老大性子剛烈,小時候調皮總挨打,他下面還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顧,他的結婚對象就是如媽媽一樣強勢,但需要被人照顧的人。
老二看老大總挨打,自己就乖了很多,沉默寡言,他的結婚對象是如媽媽一樣強勢,但又能照顧好他照顧好家的人。
老三最小又是女孩受寵,自己強勢,選擇的結婚對象是可以照顧自己、喜歡孩子、脾氣極好的人,家裡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個姑父,看見姑父比爸爸都親。
榮格說:不被意識到的就是你的命運。
你可以觀察下自己和周邊熟悉的人的婚姻,有沒有這樣的邏輯在。
所以,結婚時候,一定要看對方家庭的相處模式。能逃出潛意識的人不多。#婚姻與家庭#
對家庭的影響我認同我公公婆婆的為人處世,但是孩子們十指不沾陽春水,真的好嗎?
我常常吐槽我老公的事:
某年清明時節,去北京朋友家别墅區溜達,看到一棵開花的樹,我老公說“這是梨樹”,我說“不錯嘛,總算認識一種樹了。”他說:“不認識,樹上挂着名牌呢!”[捂臉]
事實上,他家院子裡種了一棵梨樹,十幾年了,春夏秋冬的陪伴,即便不認識鄰居家的棗樹,自己家的梨樹總該熟悉吧?NO,完全不認識。
今天早晨我吃沃柑給我老公留一半,他說“這裡面是這樣呀?我以為是橙子呢!”我說這是沃柑。他說:“在我眼裡,隻分桔子和橙子。”我說:“可見你的世界有多麼狹小!”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把各種植物分那麼清楚,一看就知道,桃樹、杏樹、蘋果樹、梨樹、棗樹、石榴樹,豆角、茄子、西紅柿、黃瓜、西瓜、苦瓜等的秧苗……對于我而言,這完全不需要花時間去分辨和記憶。
所以兒子現在問啥也是找媽媽,問爸爸的答案隻有一個:“爸爸不知道,你去問媽媽吧!”
因為公婆對老公很嚴,這不讓那不讓,我老公對孩子也一樣,孩子釋放天性的時候,就會觸發他的邊界,想控制孩子。他的内在是壓抑的,他想釋放又不敢釋放,這樣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他選擇我也是因為我自由叛逆的部分在吸引她。吸引力法則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但我不是全能的,以後數理化交給爸爸,引經據典的事交給爸爸。我感性強,他理性強。
破潛意識我現在在破潛意識的路上,不好走!
夫妻當初是因為相似的味道吸引,戀愛可以,戀愛過後婚姻要落地到油鹽醬醋,矛盾就出現了。
他在尋找理想媽媽,我在尋找理想爸爸,理想不能實現,不能滿足期待,就會發生矛盾。
鬥争摩擦5年,學習心理學,開始覺察後才慢慢改變。覺察是個巨大容器。
如果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讓他可以做自己,他内心沒有匮乏感,以後關注自己的感受,靠内在驅動力成長,就不會尋找理想爸爸或媽媽了。
能做到這樣的爸爸媽媽不多,現在的努力都是在修改孩子的環境,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就可以更好地做自己。
想要徹底改變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作者簡介:
阡陌上花開,85年寶媽,野生的心理學愛好者,喜歡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希望花開遍地!歡迎關注[來看我]多多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