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性大氣環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性大氣環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7 13:16:48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性大氣環流?1、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海洋地區,海水溫度異常持續變暖,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氣候,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性大氣環流?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性大氣環流(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1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性大氣環流

知識點

1、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海洋地區,海水溫度異常持續變暖,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氣候。

圖1 厄爾尼諾現象的海水溫度

厄爾尼諾現象的起因,主要有兩個:

(1)信風的減弱。在某些年份,赤道兩側的東南信風、東北信風減弱,因此海水自東向西的流動減緩(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太平洋東部的深層海水(溫度低)上湧減慢或停止,海水溫度升高。

(2)地球自轉。地球自轉每間隔4~5年會有一次波動,當自轉速度突然減緩時,赤道地區的信風和洋流會獲得一個向東的慣性,使得信風減弱、暖流向東流動,造成太平洋東岸異常增溫,深層海水(溫度低)上湧減弱。

圖2 世界洋流的分布

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如下:

①太平洋中、東部:降水增多,洪澇災害頻發(秘魯、哥倫比亞);

②太平洋西部:幹旱嚴重(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作物減産;

③我國:南方暴雨洪澇,北方高溫幹旱(夏季風較弱、雨帶偏南),在東北地區,夏季會出現低溫冷害。

圖3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

2、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指的是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地區,海水溫度持續異常變冷,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的氣候。

圖4 拉尼娜現象的海水溫度

拉尼娜現象,常常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的第二年,是對厄爾尼諾現象的“矯枉過正”。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如下:

①太平洋的東部,持續幹旱;

②太平洋的西部,暴雨洪澇。


例題

海洋與大氣之間,進行着大量且複雜的水、熱交換,對地理環境産生深刻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海洋相互作用而導緻地理環境發生變化的典型。

1、說明厄爾尼諾的形成發展過程,并據此概述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答案:

(1)形成發展過程:

①東南信風減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相應減弱,因此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向西流動的溫暖海水較少。同時東部深層海水上湧(補償流)也減少,表層海水營養物質大量減少,魚類和鳥類大量死亡;

②東部深層海水上湧減少,因此表層海水溫度升高,東部沿岸地區上升氣流活躍,降水增多,引發洪澇災害;

③西部地區因為流入的溫暖海水減少,海水溫度下降,盛行下沉氣流,因此降水減少,引發旱災。

(2)相互作用:

①大氣環流的改變,會引起洋流的變化,進而破壞海洋生态系統;

②洋流的改變,表層海水溫度也會随之變化,反作用于大氣圈,引起降水異常。

精講精析:(1)分析厄爾尼諾的形成過程。①厄爾尼諾,即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異常增溫,導緻太平洋東部魚類和鳥類減少,太平洋東部洪澇、西部幹旱;②厄爾尼諾的形成過程為:東南信風減弱,因此南赤道暖流減弱(暖流由東向西流動,減弱),因此東部深層海水(溫度低)的上湧補充也減弱,不能将營養物質帶到表層海水,導緻魚類鳥類缺少餌料。同時,導緻表層海水持續溫暖(沒有了深層海水的冷卻),盛行上升氣流,成雲緻雨,産生洪澇災害;③同時,由于南赤道暖流的減弱(由東向西的流動減弱),太平洋西部地區得不到溫暖的海水,因此海水溫度持續較低,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引發旱災。

(2)分析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①大氣環流(信風、西風等)強度和方向的改變,會引起海洋裡洋流的變化,從而破壞原本穩定的海洋生态系統;②洋流的改變,同時也會引起大氣的變化(增溫增濕、降溫減濕),進而影響降水。


總結

沃克環流

本節例題的難度适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信風、洋流的變化, 分析厄爾尼諾現象的形成過程(東南信風減弱,南赤道暖流減弱,東岸海水上湧減少、海水溫度持續較高)‘;②分析大氣環流的變化,對洋流和生态系統的影響,以及洋流對大氣降水的反作用。

可以采用沃克環流,來解釋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

太平洋赤道地區的海氣環流,叫做沃克環流。沃克環流為順時針方向,近海面地區,由東部吹向西部。

圖5 沃克環流示意圖

①厄爾尼諾:沃克環流減弱,太平洋中、東部水溫異常升高,易發生暴雨洪澇災害;西部易發生幹旱災害。

②拉尼娜:沃克環流增強,太平洋中、東部水溫異常變冷,易發生幹旱災害;西部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