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說的三樂

孔子說的三樂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10:14:01

孔子說的三樂(孔子認為君子有三樂)1

孔子認為人生有三樂:一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二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是人不知不愠,不易君子乎?孔子所說的人生三樂,實際上代表了人生的三種境界。如果沒有達到這三種境界,就沒有這人生的三大樂趣。

那麼什麼樣的人可以得到孔子所說的三種快樂呢?那就是仁者和君子。追求仁義道德的人,他可以從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快樂、永恒的快樂。

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永恒的快樂呢?孔子認為:第一,就是通過學習去追求人生的真正快樂。通過學習,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并且在實踐中去不斷體悟,學以緻用,那就會找到自己真正的快樂。所以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強調了兩個方面,首先是要學習,然後要實踐。韓愈說:“人生非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都說明對于大多數的人是要通過學習才能明白道理的。

孔子說的三樂(孔子認為君子有三樂)2

人類的知識有間接知識和直接知識。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盡快地吸收人類積累的全部知識,就隻有學習,接受先知的教導。但是,光是學習不行,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是為了使自己覺悟,所以學習後就必須身體力行,在生活實踐中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這就強調了實踐的作用。

孔子的學以緻用,注重一個人在思想方面的成熟。即使要把老師所講的道理,在生活實踐中進行對照和觀察自己坐卧行住、言行舉止是否能夠做到。最主要是觀察自己,每時每刻的意念是善的還是惡的,當達到善的境界時,也就是“仁”了,永恒的快樂也就出現了。所以隻有學習和實踐同時并重,才能得到人生的真正快樂。

孔子說的三樂(孔子認為君子有三樂)3

第二就是在廣交善友、廣結善緣中獲得人生的快樂。一個人隻有廣交善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南懷瑾認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這個“遠”字是形容知己之難得。中國有句老話:“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這個“遠”不是空間地區的遠,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離自己遠。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了,能不感到高興嗎?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以後,到漢武帝的時候才興起來,才擡頭。董仲舒弘揚孔學,司馬遷撰《史記》,贊揚孔子,這個時間間隔五百多年了。所以南懷瑾說孔子這五百年來是非常寂寞的。孔子說有遠方的朋友來相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第三,需要謙虛謹慎,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隻有虛懷若谷的人才有永恒的快樂。一般人都喜歡表現自己,喜歡突出自己,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至于别人不理解我,甚至誤解我、诽謗我,我還不怨恨,這更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滿招損,謙受益。”不求出人頭地,但求謙虛謹慎,這是追求“仁”的方法,如果别人說我好話就高興,說我壞話就仇恨,那麼這個人實際上在為别人而活着,他就失去了自我,時時為世間一切所動心,整天為名利而奔波,那麼他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嗎?

通過學習獲得“仁”,踐行“仁”,與“仁者”為友,“仁愛”待人,孔子認為隻有這種人才能達到“仁者無憂”的境界,才能從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快樂,永恒的快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