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元代是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但是也誕生出了不少偉大的書畫家,小編想這與當時的政策是有很大關系的。在元代,各民族之間并不是平等的,統治階級将各民族分為不同的等級,而漢族正好屬于比較低的等級(四個等級中的第三等)。所以在那個時代,漢族是受到很多限制的,漢族讀書人要想走仕途做官是很難的。所以,不少文人隻能把精力放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創作一下書法字畫之類的。比如著名的"元四家"就幾乎都沒做過官,都是在過隐居生活。
比較來看,元代似乎是在山水畫的發展上的表現更為強勁一些,畢竟這是文人山水發展的重要時期。不僅誕生了多位山水畫大家,還對後面山水畫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這位王冕則是以畫梅著稱的,小編記得小學的時候還學過《王冕學畫》的課文。
明清是小說發展的繁榮時期,我們很熟悉的四大名著、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還有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在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一個靈魂人物,雖然他的事迹僅出現在原著的第一回,但他卻是作者吳敬梓竭力推崇的文人的理想楷模,是一個完美的理想型人物。小說中對王冕的描寫是這樣的:"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終日閉戶讀書。"那麼,曆史上的王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元朝著名畫家、篆刻家王冕出身貧寒,七八歲的時候便幫着家裡放牛。雖然沒有書讀,但王冕渴望學習的願望是很強烈的,他常常跑到附近的學堂去偷聽學生們上課。由于太過于投入,以至于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因此大怒,打了王冕一頓。但王冕依然沒有改,于是他的母親認為既然孩子想讀書的願望那麼強烈,不如就順着他。從此王冕便離開家,寄宿在在寺廟裡,後來很幸運的被安陽的韓性收為學生。
王冕一生都沒有做官,而是過着隐居生活。當年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裡山,以兵請冕為官,但被王冕拒絕了。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在山明水秀的老家諸暨楓橋鎮北九裡山的水南村度過的,這是一個充滿着詩情畫意的山村,優美的環境也促進了王冕的創作。然而生活不是隻有詩與遠方,還要考慮到衣食住行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畢竟王冕不像其他的一些出身富貴家庭的書畫家那樣即使不做官也可以一生過着富足的生活。他必須為了生計而努力。
在王冕自己寫下的一些詩句裡,我們可以知道對于王冕來說讀書作畫隻能算是閑暇時的消遣放松的方式,他不可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這個上面。他需要參加各種勞動,以賣畫易米糊口和納租付稅為生。莊稼收成不好,經濟拮據的時候,他家裡沒有過冬的棉絮,草屋破漏無力修補,吃不飽飯隻能采野菜充饑。但即使是過着這樣艱苦的生活,王冕還是不願意去做官,這也許是因為他在遊曆中見到了各種黑暗的現象有關吧?
王冕至始至終都是一個農民,一生都在貧困中度過,他的創作也是很有特點的。王冕最擅長畫梅,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别具—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生氣盎然。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的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據《儒林外史》所說,王冕屬于自學成才的人,他的學問藝術好像都沒有師承。而有考證的兩位老師一位是前文提到的韓性,一位是王艮。王冕還有一個很特别的地方:由于對自然的認識還不夠,所以古人大多數都是很迷信的,都相信點所謂的鬼神之類的。但王冕卻很可貴的是古代人中極少數不相信這些的人。
其實王冕并不是一開始就想過隐居的生活的,年輕時的他還是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他還為此專心研究過孫吳兵法。然而元蒙貴族統治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實讓他清醒了,在參加進士考試未中後,王冕就将所有的文章燒掉以表達自己永不走仕途的決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