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奧地利神童莫紮特

奧地利神童莫紮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10:12:15

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是繼海頓之後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又一個偉大的代表人物,堪稱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以多方面的傑出才能推動了古典風格的趨于完美,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莫紮特的生命曆程是短暫的,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人們冠予他音樂神童、天才、聖人等稱号。稱他為音樂神童,是因為在他之後沒有第二個人的與他相比 ;稱他為音樂天才,是由于他短暫一生中的創作幾乎涉及了音樂的各個領域并有所成就 ;稱他為音樂聖人,在于他的作品流傳于後世并保持着永久的生命力。這一切充分體現和肯定了莫紮特在音樂領域中有着巨大的影響力,有着偉大的地位和貢獻。

奧地利神童莫紮特(神奇的天才莫紮特)1

莫紮特

莫紮特出生于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其父利奧波爾德·莫紮特是一位專業音樂家,精通小提琴、管風琴,同時也是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任職于薩爾茨堡宮廷樂隊,曾在莫紮特出生那年出版有《小提琴教材》器樂演奏教科書,此書在德、奧及歐洲其他國家享有盛名。同時,利奧波爾德·莫紮特也頗受當時資産階級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莫紮特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無疑受到了影響,很小便顯現出了不同尋常的音樂天賦。在“塗鴉”階段,莫紮特漸露的音樂潛能曾令父親為之驚詫,3 歲時,他便能夠在琴鍵上模仿和細心聆聽他所熟悉的音樂,具有驚人的聽覺能力和絕對音準的能力,以及超常的記憶力。他會模仿大人于譜紙上修改曲譜,而且有模有樣,極不尋常。這些過早顯露出的音樂才能令父親激動不已,從此便開始了對莫紮特音樂方面的嚴格培養與訓練。于他 4 歲時教授他彈鋼琴;5 歲時他便能夠作曲;6 歲時便又随父學習小提琴,并掌握了古鋼琴彈奏技術。這些訓練為莫紮特帶來了十分強的讀譜和即興演奏樂曲的能力,并且已經具有三首小步舞曲和一曲快闆被譜寫出。同時,莫紮特還學習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學和曆史等。

1762 年,父親帶領 6 歲的莫紮特和 11 歲的姐姐去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等地做試驗性巡回演出,演出獲得了期望的成功,從而使接受能力極強的莫紮特得到了初步的音樂經驗和感受的積累。特别在維也納,女皇對莫紮特非常關注,賜給他禮服、配劍、假發等物品,使小莫紮特名聲大振。這樣,在第二年的 6 月,父親再次帶領莫紮特和姐姐去歐洲進行巡回式的旅行演出。這次演出長達近 10 年時間,先後去了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地。在德國期間,由于德國聽衆聆聽音樂有挑剔的習慣,他們以鈴铛、杯子的敲擊聲或鐘表的嘀嗒聲讓莫紮特來确定音高,要求莫紮特每次的演出時間長達四五個小時,以考驗他的耐力、體力及能力,對于這些,年幼的莫紮特全部堅持了下來。

在巴黎,巴黎自由、嶄新的文化氛圍,豐富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開闊的思想觀點和激烈的文藝論戰,以及相對民主、多樣的藝術風格,讓年僅 7 歲的莫紮特開了眼界,受到了激勵,同時聆聽到了許多名家如呂利、拉莫等人的喜歌劇、戲劇,以及音樂演奏會、交響樂和宗教音樂的演奏等。而他個人也非常成功地舉行了兩次公開音樂會,演出效果引起了巴黎上流社會及宮廷的關注。對此,莫紮特曾被邀請至凡爾賽宮為法國皇帝表演,并得到站在法王身邊特許的榮耀。這期間,莫紮特出版了他最初的四首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從而在巴黎引起了轟動。

1764 年 4 月,莫紮特與父親一行來到英國,在英國一年多的時間裡,莫紮特聆聽到了亨德爾的多聲部清唱劇和英國其他作曲家的交響曲、古鋼琴和歌劇等作品,結識了當時已經聞名于歐洲的作曲家巴赫的第二個兒子小巴赫,這些人都給予莫紮特以極大的震動,使他對音樂創作傾注了更多的關注與精力,并于 8 歲那年寫下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樂。這部交響樂分三個樂章,每個樂章各有特點,其音樂、轉調及低音等處理都很顯才能。特别是第三樂章,莫紮特使用回旋曲的形式,使舞蹈主題輕快歡樂,具有古老德國紡織女舞蹈的意味。之後,他又完成了兩部交響樂及古鋼琴和小提琴曲,并在倫敦出版了 6 首古鋼琴、小提琴及古鋼琴、長笛和古鋼琴奏鳴曲,3 部交響樂和一部包括 43 首小型作品的曲集。在英國,莫紮特的演奏同樣赢得了英國聽衆的贊賞和興趣,所産生的影響和名望,讓莫紮特不得不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來接受各方的采訪。從那時起,作曲已漸漸成為莫紮特的主要内容,在緻力于其他體裁的創作中,他對聲樂和歌劇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應荷蘭大使的邀請,莫紮特在荷蘭進行了為期 10 個月的巡回演出,演出作品幾乎 都 是 自 己 的 創 作,這使他再次獲得了巨大聲譽。接着,莫紮特一行又途經日内瓦、伯爾尼、慕尼黑等地舉行演出,并于 1766年 11 月輾轉回到了薩爾茨堡。在這段時間裡,莫紮特從一個小演奏家已經成長為一位頗有才能、嶄露頭角的作曲家,其音樂創作也顯露出了一種新的甜美風格。

在薩爾茨堡,莫紮特被邀參與為教會創作一部大型清唱劇,他負責完成第一樂章。翌年,11 歲的莫紮特在一年一度的戲劇節上,為薩爾茨堡大學創作出了一部小型歌劇,名為《阿波洛恩和吉阿特》(1667),這部歌劇用拉丁文寫成,成為莫紮特進入歌劇領域中的第一部作品。同年,為參加奧地利瑪麗亞公主和那不勒斯國王的婚禮,莫紮特與父親去了維也納,并在那裡逗留了一年多。那段時間,莫紮特完成了《假傻姑娘》(1768)和《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1768)兩部歌劇的創作。其中,《假傻姑娘》為一部意大利風格的喜歌劇,選自于意大利劇作家柯爾切裡尼的作品,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此劇未能上演。《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是一部小型德式喜歌劇,曲調創作較前一部更動人,此劇得到了上演,并由莫紮特親自指揮,同時承擔着演唱經文歌的任務。莫紮特的歌劇創作開始進入了初步的成熟階段。

1769 年底,演出行程來到了意大利。在這個歌劇發源地和歐洲的音樂中心,意大利人早已得知廣泛流傳于歐洲許多地區的這位小神童,因而,莫紮特的到來使他們欣喜若狂,報界、新聞界都掀起了對他宣傳的熱潮。一家當地報紙贊賞莫紮特說 :“莫紮特的誕生是為了壓倒所有被公認的音樂大師的。”可見小莫紮特在當時的聲望是何等之高,是何等地受到人們的青睐與崇拜。

在意大利,莫紮特盡可能地發揮着自己的音樂才能,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揮家各職兼而有之,還會以歌唱家的身份自彈自唱歌劇詠歎調。在這裡,莫紮特遍訪了意大利各大名城,如佛羅倫薩、羅馬和那不勒斯等地,創辦了形式多樣的音樂會,演奏了異常豐富的曲目。他還十分注重對意大利音樂的學習,盡可能地去熟悉意大利的音樂風格并學習意大利歌劇的創作方法,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去欣賞當時上演的一些名劇和一些富有民間性的音樂,從而使他天才地表現,讓飽含音樂熏陶的意大利人為之傾倒,這年,莫紮特隻有 13 歲。對此,著名的意大利米蘭歌劇院看中了他,邀請他為劇院寫作一部大歌劇。同年 12 月,歌劇《米特利達特·黑海王》完成于莫紮特的筆下,并上演于米蘭歌劇院。這是一部按照正統意大利歌劇創作的作品,演出獲得異常的成功,場場爆滿,連續上演 20 多場。面對這位不滿 14 歲的音樂家,意大利觀衆在欽佩之餘深感不可思議,莫紮特成為一名傳奇式的人物。

在意大利,莫紮特通過結識一些負有盛名的音樂家來提高自己,以進一步接觸、學習和吸取意大利音樂的精華。莫紮特的接受能力非常驚人,如在一次每年一度的“耶稣蒙難日”上,前來教堂做禮拜的信徒們會演唱作曲家格裡戈裡奧·阿利格利著名的多聲部合唱《贊美歌》,這部合唱作為“最神聖的作品”,其總譜不能外露,演唱也隻有兩遍。面對這部優秀之作,莫紮特求取心切,在細心聆聽後,竟能憑記憶寫出全部多聲合唱的總譜。對此,羅馬教皇在極度驚訝與感動之餘,授予莫紮特“金距輪”獎章。1770 年 8 月,意大利有名的音樂學府波倫亞音樂學院,也因莫紮特的才能與貢獻,特授予這位年僅 14 歲的音樂家院士稱号,莫紮特成為該院最小的院士。而這個榮譽主要來自于該院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馬爾帝尼神父對莫紮特的器重和贊賞,他看到了這個小神童在 13 歲時就能夠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一部大型歌劇,并體現出作曲技法的一定難度,曲調寫作也非常優美動人。針對這位小神童巨大的潛能、才氣和成果,馬爾帝尼神父向學院提出了建議,使學院得以采納。

1772 年 10 月,莫紮特回到了薩爾茨堡。翌年,奧地利女皇邀請莫紮特為他的兒子——那不勒斯的費爾丁安德公爵創作了一首戲劇小夜曲,劇名為《阿爾巴的阿斯卡尼奧》,此劇于 1772 年 10 月在米蘭上演。《阿爾巴的阿斯卡尼奧》采用的是意大利牧歌形式,以寓言為題材,劇情輕松活潑,劇中安插有芭蕾舞場面,格調新穎,音樂迷人。這很讓女皇高興,她賜給莫紮特一隻裝有自己肖像的金表,以示殊榮。

1773 年底,莫紮特徹底結束了旅行演出,返回了薩爾茨堡。十年時間裡,莫紮特從童年走向了少年。他一路走來,廣泛涉足到一些地區,接觸到不同地區的不同音樂風格和不同藝術形式,結識了優秀作曲家如 J.C. 巴赫、G.B. 馬蒂尼、G.B. 薩馬爾蒂尼等,他向他們學習作曲技術,吸收其特長、風格和技能,他還接觸到帶有先進意味的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和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等各類音樂現象,這些都讓他見識大增,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積累了很多的素材與經驗。尤其是他的極度聰穎與天賦,讓他的音樂演奏技巧驚人,音樂表現得優美、深刻而到位,特别是作曲才能讓人難以置信。這一切,都為莫紮特能夠在以後有廣泛的音樂創作風格創造了有利條件,為他的藝術發展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并産生了積極影響。

在那段時期裡,莫紮特也比較多地接觸到上流社會,他們的風尚禮儀和所推崇的華麗藝術風格,對他也有深刻影響。但是,莫紮特本身為市民音樂家,地位低下,這使他能夠将所受到的影響與自身狀況相結合,形成一種既凝結又抗拒的狀态,由此而養成了他清高自傲的禀性和對權貴極其蔑視的性格,并影響到了他以後的人生處世與創作個性,成為他日後能有勇氣擺脫自己奴仆地位、争取人生與創作自由、成為奧地利曆史上第一個敢于維護自己尊嚴的作曲家。那段時間,莫紮特創作了歌劇《本都國王米特裡達特》(1770)和《盧齊奧·西拉》(1772),前者受到意大利作曲家馬蒂尼的影響。當時,莫紮特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于 1772 年時将巴赫的 3 首奏鳴曲改編成 3 首鋼琴協奏曲。然而,那段時期頻繁的演出,讓年輕的莫紮特的健康狀況出現了不容樂觀的現象。

結束旅行後的莫紮特還不滿 18 歲,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他在父親的輔導下潛心地彌補着曾被中斷了的音樂與文化上的學習,包括對多種語言的學習,如拉丁語、意大利語、法語、英語等,這些都為他以後的歌劇創作在歐洲各地尋覓各類腳本,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由此可以看出,莫紮特的音樂天賦及神奇性,包含着後天的勤奮努力和艱苦學習,是與知識的不斷積累密切相關。十年的演出中,小莫紮特在令人羨慕的贊譽背後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與無奈,旅途的勞累、條件的苛求、演出的繁重,包括有的聽衆對他的才能抱有的種種想法等,都對莫紮特充滿了考驗。因為莫紮特神童的聲譽,一些聽衆會以不着邊際的要求作為提議來考驗莫紮特,要他按照他們所随意選定的幾個音當場即興作曲,要他當場視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要他全場的演奏一定是自己創作的作品等等。面對這些,莫紮特從沒有被擊倒過,對音樂的熱愛使他有着不服輸的勁頭,他不怕刁難,願意付出身心勞苦,從而接受了各種各樣的考驗,這些考驗對他而言成為一種動力。

回到薩爾茨堡,直到 1781 年以前,莫紮特與父親一起在大主教的宮中任宮廷樂手。而宮中的封閉以及奴仆地位的卑微,使得走向成熟并帶有反叛意識的莫紮特難以容忍,但他憑着自己堅強的毅力和對音樂世界向往的精神頂住了這一切。在努力創作中,僅在 1775 年,莫紮特就創作完成了 5 部提琴協奏曲,這些作品在表現力和結構的精美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深刻地體現出莫紮特對音樂特有的情感及表現方式。其歌劇創作方面則有《假園丁》 (1775)、《牧人王》(1775)等。

在宮廷中,失去自由的生活和創作,漸漸激起了莫紮特的反叛意識,在經過激烈的鬥争之後,1777 年 9 月,莫紮特終于得以同母親一起進行為期兩年的巡回演出,到達過慕尼黑、阿烏拉斯堡、曼海姆、巴黎等地。這次出行與少時不同,以往的歡呼聲與喝彩聲已離他遠去,隻有在德國曼海姆,莫紮特才受到了音樂家們的熱烈歡迎,為此,他為這裡的音樂家們創作了一些音樂作品。同時,他還結識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戈爾茨包耶爾,并觀看了他的歌劇《居恩切爾·封·史瓦爾茨堡》,這為他以後的歌劇創作帶來了幫助。而與德國著名文學家維蘭德的交往,也為他帶來了許多啟示。

來到巴黎,一切也都不如以前那樣順利,母親的病逝和人們态度的冷漠,使莫紮特處在了生活困境與孤苦伶仃之中。對此,他隻好埋頭于創作,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連續完成了四部鋼琴奏鳴曲,體現了他在創作上的進一步成熟。1779 年 1 月,莫紮特順從父意離開巴黎回到了薩爾茨堡,繼續他在宮中的職位,重新進入了被監禁和受到種種限制的生活。但這段時期,莫紮特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有協奏曲、奏鳴曲、交響曲、四重奏、小夜曲、嬉遊曲等,還有一部最優秀的歌劇《伊多梅紐》。

《伊多梅紐》完成于 1780 年,創作的時間隻用了兩個月,于 1781 年 1月 29 日在慕尼黑正式演出。《伊多梅紐》的結構比較自由,創作中避免了正歌劇的程式化傾向;音樂寫作輝煌美妙,管弦樂音響表現十分豐富;詠歎調帶有一定炫技表現,并富有奏鳴曲風格,能夠表達出強烈而沉重的情感。這部歌劇得到了音樂行家們的稱贊,它體現出了莫紮特歌劇創作方面的成熟。對此,莫紮特對歌劇創作充滿了信心。這段時間,莫紮特還接觸到很多種先進的音樂演出,這使他該時期的不少作品在形式上有了許多新的因素,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狂飙運動思潮對他的一些影響。

1781 年,莫紮特在啟蒙意識的影響和對藝術理想的追求下,無法繼續忍受被奴役的生活,與大主教的決裂使他毅然辭去了宮中的職位。從此,莫紮特成為一名自由音樂家,開始了一條新的生活道路和新的創作階段。走出宮廷的莫紮特,帶着維護自己尊嚴的信念以及謀生與創作的心願來到了維也納。1781—1791 年,生活的磨砺已經使莫紮特變得更加成熟,由此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十年創作。

然而,莫紮特奴仆地位與處境的改變,隻是一種表面現象,封建社會禮教的陰霾使他自由作曲家的地位顯得名不符實,世道的黑暗最讓使他無法擺脫封建社會的壓迫。正是這種殘酷的社會現實,對莫紮特的思想、創作産生了深刻的影響。這段時間,莫紮特創作了許多歌劇作品,重要的有《後宮誘逃》(1781),此劇在 1782 年首演時獲得很大成功,并引起了音樂界的極度關注,同時也赢得了聽衆的歡迎,它為莫紮特的歌劇創作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1784 年,莫紮特參加了帶有資産階級啟蒙思想的秘密宗教團體“共濟會”(也稱“兄弟會”)。共濟會以宣揚自由、平等與博愛為宗旨,莫紮特積極參加它的活動,創作方面也受到了它的思想啟示。

1785 年,一度倒閉的維也納民族劇院恢複,莫紮特有了更多創作歌劇的機會。他先創作了一部滑稽劇,名為《劇院經理》(1786),緊接着又創作出歌劇《費加羅的婚禮》(1786)。後者是一出反對貴族傾向的意大利式歌劇,此劇演出後影響很大,在維也納和布拉格家喻戶曉。

1787 年,莫紮特接受了約瑟夫二世給予他宮廷作曲家的職位,但他仍然熱衷于歌劇寫作。同年,他創作完成了一出反映貴族荒淫生活的意大利式歌劇《唐·璜》;1790 年 1 月,著名的歌劇《女人心》得到上演;1791年他又寫出了《蒂托的仁慈》,但未獲成功。同年 9 月,他完成了歌劇《魔笛》,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一部歌劇。《魔笛》首演于 1791 年 9 月 30 日下午 7 時,在維也納的威登劇場演出。演出的第一場、第二場由莫紮特親自擔任指揮。此劇是一出德國式民族歌唱劇,反映和宣揚了共濟會精神,帶有超社會、超階級的理想世界的因素,而這時,莫紮特已重病纏身。

過度勞累和貧病交加使莫紮特心力交瘁,但《魔笛》的巨大成功卻為生活窘迫和瀕臨崩潰的莫紮特帶來了難以形容的最後慰藉。這時,有一位不願透露自己身份、姓名的來訪者請求莫紮特為他寫一首《安魂曲》。接受了這個請示之後,莫紮特對自己生命的短暫已有所預感,他感覺這首“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曲”正是為自己所寫,從而感慨深深。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莫紮特拖着衰弱和疲憊不堪的身軀,在病床上堅持寫作這部作品,但終未完成,便與世長辭。這個時間是 1791 年 12 月 4 日的深夜,當年莫紮特還不滿 36 歲。

一顆巨星隕落了,死後的莫紮特被凄慘地埋葬在了維也納的貧民公墓——聖馬克思墓地,身後還留下未能還清的債務。一百年後的 1891 年,為了更好地紀念這位不朽的音樂大師,莫紮特的墓碑被移到維也納的中央陵園墓地,并在 1896 年雕塑了一座供人觀賞和帶有紀念性的大理石紀念像。

莫紮特的早逝對人類無疑是一個巨大損失,他短暫一生的創作無論從數量到質量都非常的驚人,音樂體裁形式涉及各個領域,很多作品成為不朽之作。其中,歌劇創作的成就最大,在他不到 36 年的人生當中,對歌劇的創作就達 25 年,寫有歌劇 22 部。其次,協奏曲是僅次于歌劇最為突出和貢獻最大的方面,他總共創作各種獨奏樂器與樂隊協奏曲 50 多部。這些作品在巴洛克協奏曲的基礎上,确定了 18 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創作原則,從而奠定了近代協奏曲的形式,它的曲式與風格甚至一直被沿用至今,影響非常深遠。此外,莫紮特還寫有交響曲 50 部,其特色大部分受到早年各種不同音樂風格的影響 ;奏鳴曲套曲 50 餘部,其中鋼琴奏鳴曲 17 部,小提琴奏鳴曲 6 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 35 部,這些作品對古典奏鳴曲套曲的發展有一定貢獻,确立了維也納古典風格三個樂章的套曲形式;他還寫有若幹室内樂作品,其中創作的 23 首弦樂四重奏中有 6 首最好,是獻給海頓的,它們從不同側面反映出莫紮特的思想和風格,即具有真摯親切、明快開朗的性格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狀态 ;他還寫有若幹宗教音樂,并在作品中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最後的《安魂曲》,灌注着莫紮特對整個人生的深刻感受,成為宗教音樂中難能可貴的一部傑作,令人尋味和感動。此外,莫紮特還寫有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很多都采用了民間音樂的風格,這些作品大都輕松活潑。

莫紮特一生的生活狀況和對音樂的貢獻,可謂不成比例,堅忍的信心、克服困難的執著和不斷的努力與積累,以及求取知識的勤奮,體現了他最大的特點,他說 :“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歡樂注進音樂,為的是讓世界感到歡樂。”正是這種樸實與高尚的情操,造就了莫紮特音樂世界的輝煌。

更多視聽請關注微信公衆号

“天秤的藝術格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