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恒通在線溫馨提示: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經過漫長曆史發展沉澱下來的精華,是語言運用的典範。誦讀古詩詞可以加強學生煉字達意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到六年級教材在課内及“日積月累”部分選編了113篇古詩詞,既有理解運用的要求,也有誦讀品析的期望。我們将按年級順序逐一鑒賞品讀,以飨讀者。
【注 釋】
①惠崇:為宋代僧人,擅長詩歌和繪畫。 ②蒌蒿:一種生活在河邊的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③蘆芽:蘆葦的嫩芽。 ④河豚:一種肥而味美的魚,有毒。 ⑤上:逆江而上。
【譯 文】
竹林外盛開着兩三枝桃花,
鴨子最先知道春天的江水已經變暖。
蒌蒿已經長滿地面,蘆葦才剛剛長出新芽,
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季節。
【賞 析】
這首詩是蘇轼為惠崇畫的《春江晚景圖》所作的一首題畫詩。《春江晚景圖》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此詩是題在鴨戲圖上的。詩是參照圖中所畫的景物而寫,展現出一派初春生機盎然的景象:大地複蘇時竹林被染成一片嫩綠,而遠處的桃枝上桃花已經盛開,鮮豔動人;随後,詩人把視線轉向江面,用拟人的手法展示出鴨子仿佛能夠預知春天似的,表現出《春江晚景圖》的主旨。詩的後兩句則從畫面聯想到具體生活:蒌蒿、蘆芽、河豚等,洋溢着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