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二則卷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二則卷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9 03:02:51

8.《世說新語》二則

本文選自餘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彭城人劉義慶(403--444)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世說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産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轶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梁代劉峻作注。

詠雪

謝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與兒女講論文義③。俄而雪驟④,

公欣然⑤曰:“白雪紛紛何所似⑥?”兄子胡兒⑦曰:“撒鹽空中

差可拟⑧。”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⑨”公大笑樂。即公

大兄無奕⑩,左将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一、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繼于叔父臨川王劉道規,襲封臨川王,征為侍中。文帝時,轉散騎常侍、秘書監,徙度支尚書,遷丹陽尹,加輔國将軍。後任尚書左仆射,加中書令,出為荊州刺史,再轉任南兖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後因疾還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愛好文學,“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由于他熟悉兩晉士大夫的言行,又參閱了有關論述,加上手下才學之士的幫助,終于編出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說——《世說新語》。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分類記載漢末到東晉期間士大夫階層的一些言談和轶事。南朝梁劉峻(字孝标)為這部書作注,引書多至近四百種,又增加了許多材料。所記故事都不長,但是寫得生動,往往三言兩語,也能讓讀者看到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書語言精練,辭意隽永,對後代筆記文學影響很大,此外,還有《幽明錄》等志怪小說。原籍南朝宋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對《世說新語》 的編撰奠定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仆射﹝相當于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仆射一職。

﹝二﹞荊州時期(30-37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政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遊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2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兖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于41歲病逝于京師。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曆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卷入劉宋皇室的權力鬥争。

二、寫作背景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作風。魯迅曾指出:“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起初在社會上很有實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然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的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世說新語》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轶事,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從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産生了重要影響。

三、注釋

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2.内集:家庭聚會。

3.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這裡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講論文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讨論。

4.俄而雪驟: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迅速。

5.何所似:像什麼。

6.欣然:高興的樣子。

7.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緻、差不多。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柳絮憑借風兒漫天飄起。未若:不如比作。因:憑借 (“因”在這裡有特殊含義)

10.無奕女:指謝道韫(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王凝之的妻子。

11.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将軍、會稽内史等。

12.陳太丘:即陳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東漢颍川許(現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長,長官。古代常以地名稱其官長。

13.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今義為日期,行,出行。

14.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15.過中不至:過中,過了正午。至:到。

16.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舍,丢下。去,離開。

17.去後乃至:乃至,(友人)才到。乃:才。至:到達。

18.元方:即陳紀(129--199),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19.戲:玩耍,遊戲。

20.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别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21.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哉:語氣詞,表示感歎。

22.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委,丢下,舍棄。 而,表示修飾。

23.君:古代尊稱對方,現可譯為“您”。

24.家君:家父,謙詞,古代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25.無信:喪失信用,信:信用、誠信。

26.無禮:違反禮節;沒有禮貌,禮:禮節。

27.引:拉,這裡是表示友好的動作。

28.顧:回頭看。

四、譯文

《詠雪》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韫說:“不如說是柳絮随風舞動的樣子。”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将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走了。”朋友便生氣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約同行,(卻)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五、整體賞析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内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裡,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衆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接着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衆。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隻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韫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隻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态,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賞及贊揚謝道韫的才氣,并寫出了謝道韫是“詠絮才”。

為何說謝道韫作的詞句更好呢?比喻講究形似:大團大團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風,則會漫天飛舞。一團一團的柳絮,與鵝毛大雪相似,也會因風漫天飛舞,古詩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句子。紛飛的白雪和因風起的柳絮,都給人以 輕盈、飄逸、優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風起”來比喻“白雪紛紛”,可謂形相似,景相同。鹽與雪花,形狀不同,輕重又有别,“撒鹽空中”即使輕風起時也不能随風飄揚。用來比喻 “白雪紛紛”并不是很恰當。比喻更講究神似:鹽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來不及,何談欣賞?無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掃滞重之感,因風而起,漫天飄飛,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飄飛的季節是春暖花開之時,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寫出,更見詩意。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員範子烨認為,本文塑造了鮮明的聰慧才女謝道韫的形象,作者着意刻畫的魏晉新女性的藝術形象,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

這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女才子謝道韫傑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緻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及《世說新語·言語》篇載,謝安寒雪日嘗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安欣然唱韻,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詩即如上),安大笑樂。

謝安所樂,在于裙钗不讓須眉,侄女之詩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謝朗少有文名,《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續晉陽秋》稱他“文義豔發”,《文學》篇引《中興書》說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拟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拟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

清人沈德潛說:“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托物連類以之。”(《說詩晬語》卷下)比喻是詩歌的基本修辭手法。其要在于貼切傳神,新穎入妙。這正是謝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長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傳,播傳人口,更重要還在于它能通過形象傳達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謝道韫的這句詩,其佳處不僅在工幹設譬,還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懷。她将北風飛雪的嚴寒冬景,比作東風吹綿的和煦春色,正表現出女作者開朗樂觀的胸襟以及對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據《晉書》本傳,謝道韫的聯句不僅得到她叔父的稱賞,而且還受到在場嘉賓的一緻贊許。這次聯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韫從此也赢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後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鹹池曲,飄飖千裡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韫的啟發。

須要說明的是,謝道韫的出色聯句。并不是一時之功,刹那靈感,而是有她平時深厚的文學修養作基礎的。《世說新語·言語》篇引《婦人集》稱她“有文才,所著詩、賦、诔,頌傳于世”。可惜絕大部分沒有保存到今天。

《陳太丘與友期行》

該文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陳太丘之友:急躁,無信,無禮,知錯能改。元方:聰慧明理,有膽識,正直,愛憎分明,懂得維護父親尊嚴,能言善辯。這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陳太丘依照約會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舍去,一點也不姑息。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這父子二人身上體現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誠信為本的觀念。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說:“誠信是天下的關鍵。”孔子也說:“做了個人,卻不講信實,不曉得那怎麼可以。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犁(Lí),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辄(zhé),如何能走呢?”正因為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所以,古代有許多“不重千金重一諾”的美談,有許多以生命兌現諾言的故事,而鄙視不講信譽的品行。像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我反省,反而責怪别人,他被友人抛棄,受到兒童蔑視,實在是咎由自取。文章表現了陳元方的聰慧,懂得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僅有103個字,卻叙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于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内容,真可謂言簡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語言的精煉上造詣高深,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陳太丘與友期》的精煉語言,體現在文章的始終。一開頭,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幾個關鍵詞語,把事情、時間、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這些交代中,還把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守信,一個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

文章的結尾,雖隻客寥數語,但卻字字生輝。“慚”、“下"、“引”三個動詞,把友人知錯欲改的心态及行為刻畫得入木三分。對元方鄙棄“無信”的那股倔強勁兒,也用“人門,不顧”四個字,描繪得維妙維肖。就在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層 (子斥友人)中,盡管作者用了比開頭和結尾要多得多的筆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煉。單就叙述的句子來說,在叙述友人問元方時,由“問”到“怒”,感情急劇變化,充分表現了友人那粗魯無禮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表現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于應對的性格,起到了絕好的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揭示的。這些人物對話,雖然隻有三言兩語,但句句都緊扣文章中心,緊扣人物性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文章寫友人與元方的對話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開門見山,問得直截了當,毫無謙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魯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遜,當着兒子罵父親,這是不講禮儀的行為,再露性格的粗魯。第三句“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實則無理。不自責自己失約誤期的錯誤,反而委過于人,怒斥對方如約而行的正确做法,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講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寫元方與友人的對話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這是針對友人的間話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問題,在,還是不在。而是先說“等君久”“不至”,再說“已去”,把父親的 “去”與“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聯系起來。這樣的回答,不僅把父親為什麼走說清楚了,為後面批駁友人的怒斥作了準備,而且話中有話,流露出對友人失約的反感。第二、三兩句是對友人無理怒斥的反駁。第二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這是針對友人強調“期行”而說的。守信還是失信,關鍵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當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實質,擊中要害,使友人失去辮駁的根據。第三句“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是針對友人出言不遜而說的。在指出友人“無信”的基礎上,又指出友人“無禮”。一步緊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無以言對的狼狽境地,以至最後不得不“慚”而“下車引之”。由于這些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陳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麼聰穎仁慧、知書達理。

《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細節微言、涵泳無窮。“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尺寸之間起波瀾,與下文問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應。友人“問”“便怒”“慚”“下車引之”,一波三折。其間,先稱 “尊君”,驟然口不擇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門外戲”、一答一日、“入門不顧”,應對自如,宛若成人,表現出鮮明個性與獨立人格。不論是情節上的起伏變化,還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動,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質,都值得我們琢磨品味。

道理: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否則會喪失朋友,失去友誼。1.通過元方的言行舉止,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堅持原則的人。2.通過友人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知錯就改。而友人又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告訴我們信用的重要性。3.通過陳太丘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世說新語》兩則 檢測題

一、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

1.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白雪紛紛何所似 __________

3.撒鹽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

4.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5.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__________

6.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通“否”)?” __________ __________

7.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

8.友人慚,下車之,元方入門不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翻譯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3.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4.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5.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6.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三、填空題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___(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_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等要素。

3.《陳太丘與友期》中陳元方用來反駁友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陳元方不願意原諒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詠雪》中對“白雪紛紛何所似”所做的兩種回答。

四、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

1.謝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君 與 家 君 期 日 中

3.左 将 軍 王 凝 之 妻 也 4.待 君 久 不 至

五、解釋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 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

2.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 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

3.太丘舍去 古義 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

4.下車引之 古義 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

5.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 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

六、簡答題

1.文中兩句詠雪句子,謝太傅更滿意誰的答案?為什麼?

2.如果讓你來寫詠雪你會以什麼作比?

3.“未若柳絮因風起”被後人稱為詠雪佳句,妙在何處?

4.請寫出古詩文中的詠雪的佳句兩句。

5.《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友人聽了陳元方的話後感到非常慚愧,可是陳元方仍然“入門不顧”,有人認為陳元方這樣很沒有禮貌,你覺得呢?如果你是元芳,你會怎麼做?

七、閱讀理解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④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⑤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甯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⑦班軍⑧而還,一郡并⑨獲全。

[注]①荀巨伯:漢桓帝時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人,生卒不詳。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④敗:毀棄。⑤既:已經。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軍:退兵,軍隊出征回來。⑨并:都,全。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__________ ⑵吾今死矣,子可去 __________

⑶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⑵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3.本文表現了荀巨伯的什麼品質,你認為他這樣做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

1.家庭聚會 兒女,這裡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

2.像什麼

3.差不多可以相比

4.相約同行 約定的時間是正午 日中,正午時分

5.舍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舍,丢下

6.尊君,對别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7.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委,丢下,舍棄。而,表示修飾

8.拉,這裡是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二、

1.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

2.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

3.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韫說:“不如說是柳絮随風舞動的樣子。”

4.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約同行,(卻)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5.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6.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三、

1.南朝宋 劉義慶

2.寒雪日 内集 兒女 講論文義

3.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元方入門不顧。

4.撒鹽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風起

四、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 君與家君/期日中 左将軍王凝之/妻也 待君久/不至

五、

1.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指兒子和女兒 2.約定,動詞 日期,名詞 3.離去、離開 前往

4.拉 引用 5.回頭 照顧或顧客

六、

1. 對兄女的答案滿意。因為文章最後一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補充點明了謝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謝太傅對道韫才氣的贊賞。

2.略,言之有理即可。

3.寫出了雪花輕盈潔白,随風飄舞的特征。而且柳絮因風起也是自然界常有的景觀,比謝朗所說的“灑鹽空中”要自然妥帖,況且雪花無色無味,是片狀而非顆粒狀,也更像柳絮而不像鹽。同時還給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覺,把雪比作柳絮有着豐富的意韻和優美的意象。

4.雪逐春風來,過集巫山野。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七、

1.抛棄他 離開 病

2.⑴毀棄了道義來求得生存,這難道是我荀巨伯所幹的嗎!⑵我們這些沒有道義的人,竟然侵入講道義的地方。

3.本文表現了荀巨伯道義至上,誠信第一的高貴品質,這種品格很值得贊揚。(如自己有不同看法,隻要能講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積極思考,另辟蹊徑談看法,但不可悖理)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二則卷(七年級上冊語文)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