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原創 抄襲必究
戰國,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如果用兩個字總結這個時期的話,那就是“戰”和“變”,戰指的就是戰争,而變指的就是變法,戰争的作用促進了民族的融合,而變法則改變了社會制度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戰國初期,官府對人們來說是非常沒有信譽的,在當時人們的眼裡看來,官府就是騙子,打仗流血想到了民衆,實惠福利則都被大氏族奪去了,如何挽回在官府的信譽,往往成為了變法成功的關鍵。
掌權之人如何挽回信譽呢,很多人就會想到商鞅變法中徙木立信的故事,這個方法可以說是簡單又實用,一定程度上,商鞅在秦國民衆之中能爽快地推行變法,徙木立信起了很大的作用,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也是這樣記載的。
但是,徙木立信的開創者并不是商鞅,當然這個故事也不屬于他,我們被太史公騙了整整2000多年,如果當時有版權一說的話,很明顯,商鞅侵權了,而且是有據可循的侵權,那麼這個故事的開創者究竟是誰呢,是吳起。
天降大才于戰國。吳起,是戰國初期文武全能的最厲害的天才,沒有之一,他一生任職三個國家,魯國、魏國、楚國,可以說是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在軍事上他無人能敵,在變法上他是大能。
吳起精通儒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并且所著《吳子兵法》是兵家必學之典籍,可以說,此人真乃神人,說起徙木立信,我們就要說說這位吳起是如何開創這個故事的了。
吳起兵家大成之後,在魯國任職大将,用老弱殘兵打的強齊低頭認錯,結果魯國被大國打怕了,覺得吳起太厲害,遲早會葬送了魯國的前途,就趕走了吳起,接着吳起就去了讓他發光發亮的魏國,也就是開辟徙木立信的地方。
到了魏國的吳起,經過一番周折就掌管了魏國的兵權,并去了那個與虎狼秦國交接的西河地區,吳起本以為西河地區是一個通向魏國宰相的跳闆,結果卻成了吳起再也邁不出的地步,這是題外話我們暫時不表,我們還得回到這個故事上去。
魏國是這時候剛經曆三家分晉新興的諸侯國,與秦國這等老牌諸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軍中,吳起發現,士兵根本不聽号令,有人打過來了,就象征性抵抗一下,一看别人出刀子了,撒腿就跑,看到别人不行了,趕緊補一腳。
徙木立信的開創者與發揚者。吳起每次開會都強調軍隊紀律,可是手底下這群兵根本不聽,任你當官的喊破喉嚨,我隻做自己該做的,那麼什麼是士兵該做的呢,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所以吳起決心改革軍制,但是問題又來了,改革軍制,士兵都不當一回事,任由吳起說的天花亂墜,絲毫不買賬,因為他們覺得吳起也和其他将軍一樣,是一個大騙子。
這時吳起想到了一個辦法,就在南門外立了一根柱子,對士兵說誰能把柱子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賜功勳,一群士兵哈哈大笑,都不願意搬柱子,但是看笑話的人中總會有愣頭青。
這個愣頭青還真就把柱子從南門搬到了北門,就在衆人等着看笑話的時候,吳起自己說的話兌現了,當即賜功勳給這個小夥子,這下讓周圍的人目瞪口呆了,當然吳起也在士兵中留下了說到就做到的印象,自此吳起在軍隊中聲威大震,練就了讓戰國其餘六雄聞風喪膽稱霸戰國初期的魏武卒。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商鞅就是完全效仿吳起的這個做法,隻是把功勳換成了錢,隻是實施的地方換了,隻是實施的人也換了,但商鞅隻能算徙木立信發揚光大者,但并不是開創者。
飛魚說:徙木立信的開創者并不是商鞅,我們被太史公騙了整整2000多年,并且随着近代各種曆史著作不斷把商鞅神聖化,這個故事可能會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商鞅的,但是這個故事真的并不屬于他。
吳起其實比商鞅整整早了一代,吳起在楚國變法去世時,商鞅那時候還隻是公孫鞅或者叫衛鞅,因為此時的商鞅隻有十四歲,如果非要給商鞅找個老師的話,吳起其實是他當之無愧的老師和榜樣。
那麼為什麼後世很多人覺得徙木立信就是商鞅的呢,很簡單,因為商鞅此人在曆史上真的太厲害了,被後世稱為“法聖”,這個故事雖然是商鞅效仿吳起的,但是由于名人效應,會被很多人按在商鞅頭上。
當然,這并不能說誰發揚了故事,誰就是故事的主人了,我們來打兩個比方,第一個比方我們說别墅,有錢人住别墅,請清潔阿姨打掃衛生,房子雖然是清潔工打掃幹淨的,但并不能說房子的所有權是清潔工的。
第二個比方,我們說歌,很多歌曲并不是原創唱紅的,而是後來人其他的歌手經過翻唱瞬間紅遍大江南北的,但你能說翻唱的人是歌曲的所有人嗎,并不能,不管别人這首歌唱沒唱紅,此歌都是别人的所有權,你唱的再好,終究是個翻唱,如果你還沒經過原唱的同意就翻唱,還得面臨侵權賠償的問題。
您對徙木立信這個故事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