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6:00:10

長壽湖是長江流域有名的明珠湖泊,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湖區水資源豐富,島嶼星羅棋布,每年可産500萬公斤鮮魚,是遠近聞名的“巴蜀魚鄉”。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

9月伊始,長壽湖的野生魚引發了社會關注:自9月1日起,長壽湖局部水域出現了“浮魚”現象,大量魚群在水面翻起肚皮、奄奄一息。當地村民前往新灘灣水域撈魚,有人用抄網撈,還有人直接下水捉,場面好不熱鬧!

大量野生魚浮出水面,原因可能是什麼?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重慶長壽區新灘灣水域不斷有人群聚集,捕撈的漁獲有鲶魚、鳊魚、鯉魚、鲢鳙,規格多在5斤以上,有些大魚的體長超過了1米,重幾十斤。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2

據劉先生介紹,9月1日現場下水捕魚的人很多,有些鲶魚估計重50~60斤,最大的差不多有70斤,“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大的魚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魚幾乎全是自然生長的魚種,以捕食生物餌料為生,是名副其實的生态魚。

因為長壽湖從2001~2003年就開始全面拆除網箱,90年代盛行的人工養魚模式一去不複返,生态和水質逐漸好轉。在20多年的生态恢複期間,當地定期輪捕輪放,借助“以魚保水”的理念淨化水質,既豐富了魚種的多樣性,又減輕了富營養化污染。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3

可能有人會問了,長壽湖出現大量“浮魚”,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直接原因和“斷崖式”降溫有關。重慶市8月28日的最高氣溫還高達40℃,29日就下降到32.6℃,30日減少到25.1℃,兩天大降15℃。氣溫驟降會導緻淺水水域出現垂直對流現象,結果就是水底的有機物被帶到水體上層,氧化分解并消耗大量的氧氣,水體因此缺氧,魚類開始浮頭。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4

8月29日~9月2日全國氣溫距平圖:川渝一帶明顯降溫幅度最大

其次,“浮魚”的出現還和湖區魚類儲量增多、水位下降有關,兩者共同作用導緻魚類密度增高,耗氧量增加。魚類是水環境中的主要消費者,生理活動也需要消耗氧氣,如今長江流域“夏秋連旱”,江河湖泊蓄水量下降,魚類更容易出現缺氧現象。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5

從魚的品種來看,浮于水面的魚類大多都不耐低氧,比如:鲢鳙在1~2mg/L的溶氧密度下就出現浮頭,低于0.4mg/L時窒息死亡;大口鲇在溶氧低于2mg/L時開始浮頭,低于1mg/L時就會死亡。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6

鲢、鳙及其呼氣器官示意圖

據當地漁政部門介紹,“浮魚”現象開始于8月31日晚上,一些靜水和淺灘水域最先出現翻塘現象,而長壽湖的主體水域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由此可見,浮頭現象也和水域環境有關,因為水位的深淺、水量的多少都會影響到溶氧的高低。

“西南明珠”長壽湖:為何有這麼多魚?

魚類的狀态是江河湖泊“生命力”的表現,長江禁漁也主要是從“保護魚”的角度來保護生态系統。一般而言,魚類完整性指數越高、數量越多,就代表河湖的生态越健全,否則就可能陷入“無魚可捕”、“生态衰退”的困境。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7

從這一角度來看,魚類堪比長江流域的“生态種子”!那麼,長壽湖為啥有這麼多魚呢?是否意味着生态環境優越、水質優良呢?

首先要說明一點,魚多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

在自然因素方面,長壽湖有着非凡的先天禀賦。湖區水域面積達65平方公裡,蓄水量10億m³,為魚類提供了廣闊的生長空間。湖區分布着200多個形态各異的島嶼,湖灣不計其數,有利于魚類的栖息繁殖。正因如此,我國在上個世紀就将長壽湖定位了漁業基地,出産的魚蝦聞名全國。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8

人為因素則更加重要。長壽湖建成于1954年,是由獅子灘大壩攔蓄出的人工湖,因此也叫獅子灘水庫。湖區的漁業生産興起于20世紀50-60年代,為提高魚産量,當地引入了四大家魚等經濟魚種,自繁自育,常年投放人工魚苗。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9

到了90年代,氮磷污染加劇,水質開始變肥,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綠藻和藍藻的密度不斷提高。國内專家曾對長壽湖進行過營養測定,其魚産力高達30公斤/畝,遠超太湖的7.5公斤/畝。因此,魚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水質優良,更可能和水質肥化有關。

新世紀以來,長壽湖的水質保護受到高度重視,漁業模式轉向生态漁業,當地加大了鲢魚、鳙魚等淨水魚的放流量。實際上,長壽湖的“淨水期”也是鲢鳙的“增殖期”,人工放流為生态保護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0

例如:2021年春季,當地一次性放流了110萬魚苗,共計8個品種,改善水質的同時又維護了生态;2022年6月,長壽區投放岩原鯉(2.86萬尾)、鲢魚(28.6萬尾)、鳙魚(28.6萬尾)等5個品種共計77萬尾魚。

為何長壽湖的魚可以捕撈,長江的魚群卻不能撈?

今年春季到秋季,長江流域頻繁出現禁漁的名場面:

  • 三峽水庫萬州水域浮現野生魚群,每群目測有上百條,當地護魚員也表示很罕見;
  • 安徽蕪湖江段湧現大量的草魚、鯉魚、鲫魚,魚群争相在淺灘處甩籽産卵,水下形成了一條清晰的“魚道”。
  • 今年8月,鄱陽湖湖口的旅客也目擊了喜人的一幕:受到驚擾的鲢魚不斷跳出水面,魚群躍水的場面引得衆人連連驚歎。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但是大家可要注意:長江幹流和鄱陽湖的魚都隻能看,不能撈!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1

7月以來,長江遭遇曆史罕見的幹旱,鄱陽湖、洞庭湖水位急劇下降,主湖區經常能看到魚群跳躍。而淺灘則出現了大量的“魚坑”,很多魚群因高溫、缺水而被曬成魚幹,但即便如此,當地也沒有放開捕撈,而是選擇遵循自然規律。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2

這是因為長江幹流和鄱、洞二湖都是十年禁漁的重點水域,“一江兩湖七河”嚴禁任何形式的生産性捕撈。有人可能會産生疑問:長壽湖也位于長江流域,為何湖裡的魚卻能任人捕撈呢?

這是因為長壽湖不屬于重點的禁捕水域,《重慶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名錄》也未将其列入其中。在資源管理上,長壽湖并不受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直接影響。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3

這一差異很可能和水體的性質有關。長壽湖是半封閉湖泊,漁業定位接近于“人工魚塘”,自然屬性和三峽水庫大相徑庭(後者水體交換率大,人為幹擾低)。自建成以來,長壽湖就被人為劃分成旅遊、漁業、灌溉、發電等多功能水體,生态環境長期受人為活動的影響,并不屬于純天然水域。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4

值得一提的是,長壽湖的捕撈現象并不是個例,“生态捕撈”正在成為長江漁業的新趨勢。

今年1月,湖北省對魯湖、保安湖等5個湖庫率先組織了生态捕撈,網眼尺寸不低于8cm,起捕規格2公斤以上,而且保護品種不得起捕。通過科學捕撈,魚類的儲量被控制在合理範圍内,總體上更有利于改善生态。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5

例如:據專家評估,魯湖最大的魚類承載量約為350萬斤,而試捕前的存量卻高達700萬斤,如果不組織捕撈,生态難免會趨于崩潰。而在長江保護區範圍内,庫容較小、承載量有限的湖泊還有很多,合理捕撈比“隻放不捕”更符合生态保護的要求。

淡水湖裡有哪些魚(水面全是魚長壽湖)16

日前,專家團隊已到洪湖、太白湖等湖泊考察,對魚類的實際存量進行研判,初步形成了生态捕撈的推進方案。預計未來,長江流域内除重點水域以外,其他湖庫也很有可能走上生态捕撈的道路。

總結

長壽湖出現的“浮魚”是一種少見的自然現象,這也從側面體現了長壽湖漁業資源的豐富性。對于這些“浮魚”,目前尚未出現明确的禁捕規範,人為捕撈無可厚非,但要注意安全、适度。

和長江不同,封閉性的湖泊容量有限,生物承載量較低,容易因過度繁殖而出現“魚滿為患”的現象。結果就是魚種結構單一化,多樣性降低,此時,科學的生态捕撈既能避免酷漁濫捕,又維持了生态平衡,還産生了經濟效益,可謂是一舉多得!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