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質量人員說:經常遇到一些質量人員說,“每次用5Why工具,總會感覺問不到結果,總感覺一直可以問為什麼?”,或者自己掌握很多質量工具,為什麼還是覺得沒有找到全部的原因,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呢?
2、質量工具萬能論:不要盲目迷信質量工具。五大工具或QC七大手法等質量工具,都隻是分析問題的工具而已,類似于武俠世界裡面大俠手裡拿的刀、劍等器具;工具不能替代“主人”去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質量人員經常使用8D、5why、6sigma等工具來進行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特别是質量人員比較熟悉的5why分析法,是用來尋找根因的最常用的方法。但實際5why跟多是就某一個點深度挖掘的方法,但問題的解決,很多問題不像技術問題是某一個點上深入的問題,而是需要從整個過程,使用系統的方法,全角度來識别風險點,針對每個點再進行深度挖掘,在每個風險點采取對應的糾正預防措施。
由于大量的5why宣傳和使用,有好的一面,就是促進我們深入思考。當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認為質量問題都是這種簡單的單依賴鍊問題,反而放棄不利于系統思考。我們通過如下案例來看看:
案例1:如何改善IQC檢驗質量,提升檢驗效率?
比如:某天,公司的銷售收到客戶的投訴,反饋我司産品交貨不及時。經過質量部QE進行調查,發現投訴的産品是客戶緊急訂單,但是原材料來料檢驗環節耗時一周,IQC原材料檢驗周期長,平均每小時隻能檢出1.4批,并且此産品原材料送檢給IQC時,是正常送料,沒有注明是急料信息。假如你作為IQC主管,如何改善IQC檢驗質量,提升檢驗效率呢?
按照正常的客訴解決問題思維,産品質量來源于過程管理,那麼現在出問題的在IQC來料檢驗過程,質量人員一般會使用“魚骨圖 “進行原因分析,然後按照5M1E工具(人、機、料、法、環、測)對各個因素進行分類展開,進行進一步分析。可能得出的”魚骨圖“類似如下:
但是此次客訴問題,一個關鍵點是”産品原材料送檢給IQC時,是正常送料,沒有注明是急料信息“,急料信息是IQC來料檢驗過程一個關鍵的輸入因素,如果管理不到位,會造成急料沒有按照急料流程按時檢出,進而影響後續生産和出貨。但是,”急料信息“無法在5M1E中體現;另外,針對”人"這個因素,到底達到什麼水平才能滿足過程的要求呢?使用5M1E工具也不能進行解決。
如果按照以上方法,隻使用魚骨圖和5M1E工具,相信分析肯定不徹底,改善的效果肯定也會大打折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
案例2:如何進行問題歸零?
某個産品在設計過程中某個位置的尺寸設計比需求要求大了一号,但設計評審并沒有發現缺陷,設計出樣品之後也不影響安裝與外觀,直到産品量産,批量性的交付客戶使用後,最終由客戶所發現,客戶要求退回所有已出貨産品進行整改。
如果你開始,用5why,那麼你問題可能是,
為什麼設計會比需求大一号? 因為,設計人員設計出錯了。
為什麼錯了?需求轉為設計的時候,失誤。
為什麼會失誤?工作不仔細,不細心
為什麼不細心?缺乏質量意識
往往到這裡可能就很難再進行下去,處理措施可能是:培訓、處罰、需求轉化到設計規格,采用QFD工具。
但如果,我們從整個流程運營的角度進行系統分析,這樣才會提出更全面的問題:
因為,在整個流程設計中,就已經考慮到對設計洩露風險的攔截,形成質量門,保障最終質量的達成。但與流程目标相比,顯然是出現偏差了,這個問題沒攔截住。
因此,系統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是建立系統的邏輯鍊條,從問題引入點開始分析,這個邏輯鍊上任何一點能夠規避此問題,都可以保證此問題不會造成客訴。
系統思考的定義
系統思考就是把任何一個事物、物件都納入一個更大的統一的整體中,從整體統一、普遍聯系、發展變化、相互制衡等多個角度進行思考。
因此,我們思考系統問題時,需要注意2個維度,也就是結構與節奏。
所謂系統思考,就是從下面3個方面來思考:
1. 做到整體全面思考
打一張桌子,擰一個螺絲,如果少了螺絲、桌子的面、桌子的腿,這個企業,這個桌子都做不成。
2. 要注重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連接
如果連接錯了,這個桌子也是打不成的。
3. 要注意推進的節奏,要有一個平衡的步驟
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在不同階段,我們都要做不同的事情。
從上面的例子其實結合系統思考,我的感受是:
1、解決産品質量問題,必須要升維思考,才能降維解決:即要從單個事件上升到整個流程,進行系統思考;
2、然後根據過程模式分析方法,對過程管理六要素進行識别和管理:先将過程的輸出識别出來,再确定過程的客戶對這些輸出物和過程的要求,以此為基礎,對其他五個要素(輸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作業程序、軟硬件設施)進行精确管理,确保其能滿足輸出的要求;
3、産品質量問題解決,不僅僅是結構問題,還有節奏,也就是我們推進這個問題的時機和環境。簡單說,我們目标是什麼,差距是什麼,我們現在在哪裡,現在應該如何做才能達到目标。
其實,很多公司導入IPD,往往就缺乏系統思考。很多公司一上來就全面導入,然後确定一個時間表。沒考慮,公司的結構,還有導入的節奏,還美其名曰:先僵化再優化再固化。
其實這裡僵化是指在執行階段,而不是導入設計階段。華為自己導入IPD,也不是:先僵化再優化再固化,但把很多外面企業帶到溝裡了。
質量人員要掌握工具,更要鍛煉系統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做到預防問題發生,否則,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即使掌握100種問題解決工具,也依然解決不了一個小小的質量問題。
點評:
▶ 為何質量人員掌握N種質量工具,還是解決不了一個小小的質量問題呢?
以系統思考方法為綱,以過程模式分析方法為輔,然後再結合各種質量工具的"利劍”,這樣才能全面的解決質量問題,才能達到人劍合一的高手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