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時間好像不是自己的,睜開眼睛,做飯、吃飯、送孩子上學,急匆匆到單位,領導、客戶、同事輪番上陣,拟合同、解答疑問、讨論細節、開會,中間穿插着回複微信、郵件……,等問題都解決了,天已經黑了,早過了下班時間。計劃要寫的方案,才寫了幾個字;計劃要寫的項目複盤,還沒有動筆。明天再寫?明天依舊是忙碌而沒有成果的一天。直到方案要提交了,匆匆完成。
明明有一個月時間,可以從容寫好方案,修改完善。為什麼最後,匆匆交了一份自己也不十分滿意的方案。
為什麼這麼忙,成果卻不好、不多?
答案就在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這本書暢銷30多年,銷量超過4000萬冊,被稱為改變人命運的奇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了“七個高效習慣”,今天跟大家分享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1. 什麼是要事第一要事第一,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重要的事務優先安排。
史蒂芬·柯維根據事務緊急、重要程度,劃分了一個四個象限圖:
第一象限,緊急重要,花在第一象限的時間隻能收支平衡;第二象限,不緊急重要,花在第二象限的時間,回報指數非常高,也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重點投入時間的。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忙碌而沒有成果;第四象限,不緊急不重要,花在第三和第四象限的時間是血本無歸。
不緊急重要的事做少了,緊急重要的事就會越來越多。從而使你忙于處理緊急重要的事情。在緊急重要的事情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不緊急重要的事情慢慢也變成了緊急重要的事情,最後,不得不匆匆完成。
有些人,将90%的時間,花在緊急重要的事情上,忙于應付各種各樣的問題,餘下10%的時間,用在了第四象限,這就造成了自己忙于收拾危局,被危機牽着鼻子走、壓力大、筋疲力盡。
時間管理領域有一個帕累托原則,即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做20%不緊急重要的事,可以事半功倍。
将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不緊急重要的事務上,做預防性的工作、制定項目計劃、與合作夥伴建立關系、認識真正的高手、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項目複盤,完成這些活動能夠提高個人的處事能力。
就像梅納德說的,重要不緊急的事做多了,緊急重要的事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2. 如何做到要是第一确認角色:寫出你自己的關鍵角色。回到時間管理矩陣,将時間盡量花在第二象限,有計劃地去做不緊急重要的事。
選擇目标:思考下一個周計劃中每一任務欄下你的角色最需要做的一兩件要事,作為你選定的目标。明确哪些是需要你做的,哪些是可以交付的。對于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安排給其他人去做,盡量少做。對于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盡量不做。
安排進度:為每一項目标安排具體的實施時間。交付給别人做的事,提出明确要求和截止時間。同時在日程表中留出空白時間,有充分的自由和靈活性以應付突發事件。
每日調整:緊急重要的事情,立即去做。同時根據意外、新機會進行适當調整。
3. 小結要事第一就是有計劃地去做不緊急重要的事,少做緊急重要的事、緊急不重要的事,拒絕不緊急不重要的事。通過明确目标、制定計劃、安排進度,我們都可以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告别無效忙碌。
巨人的肩膀,我們的階梯,共讀一本好書,共上一層台階。
歡迎關注魚兒讀書,覺得有幫助,記得動動小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