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是蘇轼用來諷刺老夫少妻的。俗語雲:“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
應該說這符合自然法則,也順應人體盛衰的規律。說歸說,但總有人能跳出俗語之外,打破年齡限制,做出常人想不到的事。
北宋熙甯三年,80歲的“富豪”詞人張先迎娶了一位18歲的女子為妾。耄耋之年洞房花燭,令人咂舌。但張先不以為然,欣喜若狂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顔我白發。
與卿颠倒本同庚,
隻隔中間一花甲。
蘇轼聞訊,這才奮筆寫出“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詩句,嘲笑張先暴殄天物,不知自重。
理論上講,八九十歲的老爺子和十八九歲的小姑娘談婚論嫁,有悖人情事理,也有悖生理運行機能。但這種情況為什麼又會出現?
有人說,這是一種變态的奢侈供需關系。人老了很有錢,很有地位,于是,他就想用自己殷實的供應獲取意外的需求。
很顯然,張先符合這個條件。出身“富二代”家庭,進士及第又出仕為官,不僅是“婉約派”的著名詞人,而且晚年還被賜封尚書都官郎中。
都官郎中是幹什麼的?似乎和現在的巡視員有一拼。
宋神宗以前這就是個寄祿官職,也就是隻領俸祿不負領導責任的虛職。雖是虛職但俸銀一分不少,張先是位居尚書級别的“巡視員”當然薪金不薄。家境富裕,領着高額的薪金而又無所事事,錢花不了,勁兒沒處使,就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所以,張先要用這多餘的錢,多餘的精神尋找需求市場,“忘年别戀”也就應然而生。大概率那18歲的女子不是因情而嫁,恐怕是為生活所迫。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嫁給家境富饒的張先自然能改變命運,謀得更好的生存之道。
張先圖得老牛吃嫩草,女子圖得衣食無憂,坐享富貴。雙方供需平衡,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可見,隻要供需平衡,不和諧的也能共生共存。難怪這種“忘年别戀”經久不衰:立主維新,倡導一夫一妻制的康有為,62歲竟納19歲的浣紗女張光為妾,喜結連理。國畫大師齊白石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93歲高齡還纏綿悱恻于22歲的小護士,若不是齊老突然離世,這洞房花燭夜還真就夢想成真了。
老夫少妻現象在古代并不少見,上到帝王下到士紳幾乎無處不在。受制于一夫多妻,婦女地位卑賤,普通人家又為生活所迫,把年幼的女兒嫁給豪門老爺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曆史的車輪碾淨塵埃,時過境遷,但在現代平等發達的社會這種現象仍然存在,又做何解?
馬斯克的父親埃羅爾·馬斯克就是一例。
76歲的埃羅爾.馬斯克竟然和三十歲的繼女賈娜結婚。這是什麼套路?
想當初,四歲的賈娜跟随母親來到馬斯克家庭,富裕祥和的生活環境給了賈娜不一樣的童年。後來,賈娜母親和埃羅爾·馬斯克離婚,離開馬斯克家庭,經曆了婚姻失敗,經曆了貧困潦倒,賈娜想起了富有且疼愛她的繼父。
繼父比賈娜大41歲,但兩人還是一撮而合。
盡管,馬斯克罵父親“禽獸”,但父親和繼妹卻情意纏綿,相得益彰。不但結婚而且還生子育女……
于是,有人說這種“忘年别戀”除了供需成分,更有大愛和敬畏。
說歸說,即使在南非,這種錯亂婚姻也不為人們接受。埃羅爾和賈娜生的孩子和馬斯克該怎麼相處,怎麼排輩兒?叫舅舅不是,叫哥哥也不對,這怎能不令馬斯克大為惱火?
老樹昏鴉,蜣螂叮屎。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試想,如果張先、齊白石、康有為……乃至埃羅爾·馬斯克,他們無名,無财,隻是一個年逾古稀的山野村夫,還會有哪個娉婷女子願意陪伴終老?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諷刺也是一種現實。因此,不能笃定這種老夫少妻就沒有真情實感的存在。
比如,物理學家楊振甯和翁帆。
2004年,82歲的楊振甯和28歲的翁帆結婚,崇拜生愛,憐惜動情。如今18年過去兩人依舊恩愛如初……
100歲的教授,46歲的賢妻良母,這段姻緣也許别人讀不懂,但他們最能讀得懂。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同樣“逾矩”,張先白發抱得美人歸,姜尚卻用白發釣來興周大業。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可謂: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