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款主要銷售“醫美面膜”的國貨品牌即将沖擊A股上市,盡管被許多文章揭底“研發投入不足營收的千分之一”、“研發人員截止今年3月僅有2人”、“營銷費用在銷售費用占比超八成”,但在雙十一仍然拿下了天貓美妝新秀總榜第一名。
雖诟病頗多,但營收喜人,通過審視品牌發展曆程去蕪存菁,作為美業人,我們能夠得到什麼啟示?
背景助力産品
該品牌與另一主打敏感肌專用品牌*諾娜成長路徑相同,都擁有一定的醫藥背景,隻是一個是脫離重組,一個是企業方針轉型。品牌前身是黑龍江省華信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産的是注射用藥物,2012年确定切入皮膚護理市場,2014年完成産品研發。調研、立項、研發、試驗、成品,基本是在短短兩年時間完成,進度推進不可謂不快。
誠然,不是每個品牌都能擁有醫學背景,但能要做品牌,或者說能做品牌,前期必須要有過人之處,這個過人之處或許體現在品類、渠道、營銷再細分的一些小的分支裡,如何利用小的分支彙流形成合力(簡而言之就是資源置換),讓其通過沉澱成為品牌背景的一部分,極為重要。
2014到2017年,僅僅三年時間,該品牌就迎來風口。消費者通過品牌的不斷訓導,護膚理念知識增強,對安全的功效性産品日益渴求,械字号面膜開始大行其道。依靠之前的積累,該品牌開始全渠道覆蓋營銷,迅速占據市場。
在2017年,醫美面膜(醫用輔料)大部分無法在大的電商平台覓得蹤迹,線下走醫院渠道居多,線上則由美妝KOL開團分銷,直到網上醫美面膜風越刮越大,2018年入駐電商平台。
撇開被人指摘的營銷部分不說,該品牌的渠道布局是線下滲透線上,線下渠道有一個非常強力的隐形背書——醫生,助力其他渠道推廣,同時各銷售渠道數據反饋為品牌創造信息差,一舉拿下風口。
站在信息上遊還是下遊,決定了捕捉風口的能力。品牌銷售數據就是市場水溫,是寶貴的一手消息,品牌需要學會加強利用。
“研發2人,年賺六億”切換到消費者心理帶來的自然是負面影響,但硬币有兩面,隐藏的一面是代加工産業鍊的整體成熟。
一個品牌隻靠一個産品“一招鮮吃遍天”固然不是什麼好的趨勢,但毛利可以達到60%的“一招鮮”對品牌營收至關重要。化妝品加工廠也早就褪去了機械式代工的外殼,開發新市場,研究新配方,探索新品牌,盡可能地發掘産品附加值。
化妝品代加工脫離了舊瓶裝新酒,而是開始協助品牌一同開發創新黑科技,止步不前隻會被淘汰,日新作為大浪淘沙的佼佼者,希望有機會為您展現實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