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的北緯30度,有一個充滿着神秘色彩的地方叫恩施,那裡的土家兒女都有着關于食物的一個情結--糯米粑粑。提起它,眼神中滿是對于過去的回憶,對于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歲月中勤勞的傳承。
從前糍粑隻能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吃到,也正是因為如此,還出了一句俗話: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糍粑是過去土家拜年不可缺少的禮物,走親戚時會選擇帶上12個或者24個意為團圓美滿之意。它在那個時候還是嫁娶必備的禮品,坐席吃飯時,新娘新郎會給客人送上兩個小糍粑當做感謝參加他們婚禮的小禮物,也同時希望借助糍粑将這份甜糯的幸福繼續傳遞下去。
糍粑的做法相對比較複雜,這一道道工序中都彰顯着土家兒女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首先需用幹淨冷水浸泡糯米一天,泡到用指甲可以弄斷就差不多了,然後再濾幹水,放到木甑裡蒸。蒸熟後倒入石臼中捶搗,一般由二至四個強壯的男人,手執“T”字形的大木槌用力捶搗,一上一下地“打”。一般打着,口中會有節奏的喊着嘿哈嘿哈的号子,場面十分的熱鬧富有感染力。打糍粑是很費體力的,所以即使大冬天捶搗者光着膀子還會不停地流汗。
捶搗要直到石臼中的糯米似膠一般粘成一團,看不到飯粒就意為着差不多了。這時衆人立即圍上來,趁還是熱的将米漿搓成圓條狀,再用刀切成一砣一砣的坯子,然後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闆壓扁成餅,再用門闆加重物壓住,涼透之後即成了圓圓的糯米糍粑。糍粑的大小根據需要确定,一般自己吃做成和手掌大小就差不多了,很多用來送人的會印上相應的花紋花鳥蟲獸之類,增添了許多的趣味。
糍粑的吃法有很多,當時搗好後蘸黃豆粉和白糖,滋味就很不錯,剛做好吃口感是最佳的。紅糖糍粑也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吃法,将糍粑切成條狀放在油中炸至金黃,然後澆上紅糖汁,吃時酥軟脆糯帶着紅糖的甜味,别有一番風味。要說比較富有傳統色彩的吃法那要非在土家火塘邊用柴火烤制而成莫屬了,面上帶着脆香的鍋巴,咀嚼時咯嘣咯嘣,别提多香了。
糍粑的保存方法多樣,根據自身條件可以選取用塑料袋密封,放入冰箱儲藏和浸入水中保存。放入水中隻需記得每隔一周左右換一次水,可保糍粑半年不變質,食用時把糍粑撈出擦幹水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