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葉落,草枯樹清。盡管一季有一季的風景,但在素淡的冬季裡,還是有點想念姹紫嫣紅山花爛漫的春季。今天學習一首春天的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内容曲折含蓄,語言美好而自然,筆調跌宕有緻。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翻譯
昨夜雨點稀疏但風十分狂猛。此時正值春天,花兒開得正好,偏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作者心緒如潮,久久不得入睡,隻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一醒覺來,天已大亮。但昨夜的情緒還曆曆在目,所以詞人一醒來便急切地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笑着答道:“海棠一點兒也沒變!”作者聽了便嗔歎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
注釋
疏:指稀疏。
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末消。
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賞析
縱觀全詞,“雨疏風驟”寫景,“濃睡、殘酒”寫人,“綠肥紅瘦”寫花,之間用“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夜晚至清晨的整個時間交換及作者的内心變化過程。在用韻上,“驟”“酒”“舊”“否”“瘦”揚相間,跌宕入耳。一個“卷簾”,點破此時已天明,十分巧妙。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隻是在答話中透露出迷底。這表明詞人問得多情,侍女答得淡漠。因侍女的回答漫不經心,所以引出下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句也是曆來為人稱道的名句。“知否?知否?”兩個疊詞短語,渾然天成。詞人出于對花的關心,問得那麼懇切;出于惜花的心情,駁得那麼認真。“綠肥紅瘦”更是神來之筆,作者刻意地選擇一組對立統一的形象,使讀者的感受更加鮮明,同時也蘊藉着詞人對春光易逝和花不常在的無限惋惜之情,流露出詞人惜春而不傷春的情愫。
這首詞展示了女詞人對大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懷之情,反映出詞人純淨的心靈和高雅的情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