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18:36:36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1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2

編者按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荟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争力和文化軟實力。在第十七屆科技期刊發展論壇舉辦之際,我們邀請學會理事長、學會主辦及知名科技期刊主編、期刊出版界代表、期刊評價體系專家等立足“新階段 新格局 新使命”,分享一流期刊建設經驗、寄語期刊未來發展。

劉昌明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

就是要“内容論英雄”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3

《地理學報》主編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地理學報》于1934年創刊,是我國創辦最早的地學期刊之一,是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學術刊物。八十多年來,《地理學報》始終堅持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提高地理科學水平”的辦刊宗旨,發表了著名的“胡煥庸線”,以及“自然區劃”“農業區劃”“主體生态功能區劃”等研究論文,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為我國地理學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多年來,《地理學報》影響因子、被引頻次等多項指标均位居我國地理學科榜首,2019年以來連續4年期刊影響因子位居全國科技期刊第一;《地理學報》連續20多年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号,連續10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成為我國地學領域領軍性學術期刊和地理資源期刊集群的龍頭老大。

未來,《地理學報》将繼續秉承辦刊宗旨,聚焦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目标、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為學者搭建交流平台、引領促進地理學科發展。将推動實現地理學四大轉型發展:① 研究視角的轉變:邁向綜合、交叉和融合的地理學研究;② 研究内容的轉變:從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到人地綜合系統耦合的過程、機制和影響;③ 研究範式的轉變:邁向理性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融合;④ 研究方法和技術的轉變:從田野觀測和數字模拟到多源時空監測和模拟。

學術期刊是國家在新時代争奪科技創新成就話語權的關鍵,期刊自誕生之日起,就承擔着科技強國的曆史責任,就承擔着傳承優秀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的重任。在提倡“開放科學”的當下,中國科技期刊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曆史機遇。

我認為,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就是要“以内容為王”,就是要發表國内外本學科領域學術水平最高的、探索和解決本領域重要科學問題和重大技術難題的研究論文;期刊主編和編輯隊伍要慧眼識英雄,要能夠判斷其是否為“世界一流”的論文。同時,羅馬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期刊的曆史沉澱、學術品牌和其在學術圈認可口碑以及期刊的優質服務、可觀的發文量都是不可或缺的。

南志标

構建國際化作者群

打造覆蓋草業全領域期刊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4

中國工程院院士

草業科學專家

《草地研究》(Grassland Research)主編

《草地研究》(Grassland Research)是我國草業領域第一本英文期刊。創辦期刊之初,我們詳細分析了國際學術界相關期刊現狀,發現在世界範圍内,直接刊登草業領域内容的期刊有七種,但普遍關注的是草業領域的某一細分方向,缺少覆蓋草業全領域的期刊;其次我們注意到,全球學者對草原和牧草研究的關注度持續增高,中國草業産業及科技力量也在逐漸壯大。此外,我們分析了國際發文量,在現有七種期刊上刊登的草業領域論文數量不到每年發發文總量的20%,另有80%的論文刊發在了其他領域的期刊上。這預示着本刊辦成後,将有充足的稿源,甚至可能吸引更多學者提供優質論文。于是《草地研究》(Grassland Research)在今年辦刊,目前文章已被下載5000餘次。

随着信息化發展進程,開放科學、開放獲取期刊更加便捷,全球期刊都面臨着日趨激烈的競争,這就需要期刊辦出自己的特色,先站穩腳跟,再進一步發展。希望我們的期刊可以成為培養青年科學家的搖籃和陣地。

我們希望,《草地研究》(Grassland Research)未來能夠走向世界,成為一本國際化科技期刊。為實現這一目标,一是需要高質量的稿源,這是期刊生存的基本條件,要有國際頂尖專家學者來支撐構建國際化作者群;二是需要期刊制作團隊國際化,編輯、編委國際化,動員全世界學者參與期刊建設;三是需要加大期刊國際話語權,使具有中國特色的草業學科體系成為世界該領域的主體。

王堃

立足國際 擴大稿源

推動科技期刊引領力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5

《草地學報》主編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草地學報》創辦于1979年,是中國草學會會刊,主要反映的是中國草原研究最前沿的領域和研究成果。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草地學報》吸納的稿件範圍由理論文章擴大至生産實踐文章,現已成為中國草業領域的頂級期刊。

科技期刊是學界的窗口,反映的是某一學科/行業的動态發展和最前沿的研究動向,目的是能夠讓大家進行學術交流。幾年前,科技期刊辦刊比較困難,好文章投向外刊,國内學者的文章都寫成英文,這對中文期刊是不小的挑戰。近幾年我們國家對中文期刊的關注提升,對中文期刊越來越重視,也出台了相關政策保障。下一步就要提高我們的科技期刊質量。

當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階段,我國農業、草業均進入新時期,在新時期中,草業如何發揮擔當是一個新的命題。在新階段新格局的背景下,國内期刊需要有新的使命和擔當,正如在科技上中國有了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中國的科技期刊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标準。

我認為,世界一流期刊的标準代表的是世界水平,要能夠得到國内外的共同認可。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首先要擴大稿源,吸引國内外優秀學者投稿;第二需要具備國際視野,捕捉國際科技期刊發展動态。希望中國科技期刊未來能夠引領國家發展、引領科技發展。

何書金

期刊競争實質是人才競争

我們需要複合型“慧眼”編輯團隊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6

《地理學報》編輯部主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科技期刊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窗口。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從總體數量上看相對較多,已成為世界科技期刊大國,但從國際影響力上看,高水平期刊數量不多,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科技期刊發展還面臨着諸多挑戰。

第一,優秀辦刊人才缺乏和主辦單位對編輯人員的重視不夠。學術期刊編輯人員是學術期刊發展的重要力量,期刊的競争實質就是人才競争,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辦刊人才隊伍。但主辦單位對編輯人員的重視程度不高,編輯的地位被邊緣化,導緻編輯職業的認同感不強、滿意度不高。

第二,高水平學術期刊網絡服務平台缺乏,不能滿足世界一流期刊建設的需要。随着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出版業正逐步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而且呈現加速轉變态勢。但就目前我國數字出版平台建設來看,與國際出版商的數字出版平台相比差距較大,嚴重影響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與數字出版産業發展壯大。

第三,國家科技評價體系“SCI 至上”的慣性影響還沒有消除,導緻優質稿源外流。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仍将SCI 論文納入科技評價體系,作為職稱評定、項目評審的重要指标,緻使我國衆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外流,導緻科技期刊優秀稿源匮乏。

第四,國際大型出版商創辦大量中文OA期刊,争奪讀者群和作者群市場,一旦這些中文OA期刊發展起來,将嚴重沖擊傳統中文期刊的發展,将導緻優質稿源特别是中文稿源的外流。

我認為,打造世界一流期刊應該從五個方面着手:一是組織發表國内外本學科領域的難題、大題的科學探索與研究成果;二是擁有一支複合型的慧眼編輯團隊和一線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審稿專家庫;三是建設一個理念先進的、功能強大的、界面友好的學術命運共同體期刊網絡交流平台;四是做好期刊精準推送與優質服務;五是嚴格實行“三審三校”制度和 “雙盲審制度”。

錢九紅

以刊育群、以點帶面

打造共創、共享、共赢的學術生态圈

如何打好科技自主自強的攻堅戰(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7

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長

打造一流科技期刊一流學術平台需要優質且海量的内容,未來5-10年做強做大是關鍵。首先是做強:通過打造王牌期刊,多點布局,培育品牌,以刊育群、以點帶面,例如持續提升傳統英文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向新興交叉前沿領域延伸,打造高起點英文新刊,力争進入國際TOP5,形成領軍期刊的品牌影響力,帶動刊群内其他期刊的發展。其次是做大:要有規模效應,提升出版體量,以群育刊,通過虹吸效應吸引行業内的其他優秀期刊加入,将自營或者代管的期刊規模迅速拉起來,内容的聚集将為數據平台帶來巨大的流量。

推動數字資源與期刊資源深度融合發展,在期刊數據基礎上整合政策法規、産業信息、商業運營等完整周期數據資源,打造引領世界的政、産、學、研、商全方位知識服務的新型知識庫。依托知識庫建設一個集會議、圖書、期刊為一體的高質量内容大數據集成平台,探索可持續的知識服務商業模式,并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流程中的應用,提高内容生産、流程管控、發行傳播的智能化水平。一方面探索可持續的知識服務商業模式,打造一個共創、共享、共赢的學術生态圈和商業生态系統,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另一方面推動學術期刊内容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争,構建中國學術期刊話語體系,服務創新驅動戰略,支撐我國學術期刊轉型升級、國際化發展。

來源:學會服務36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