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柴油機A3展區一隅,馬背民族的堅韌和蒼茫的草原的生命氣息撲面而來。“他們是布裡亞特人,遊牧蒙古人古老的一支,我已經拍攝他們十年之久。”創作者阿音說道。
柴油機A3展區内,攝影家阿音的作品向觀衆呈現布裡亞特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生活圖景。
從2006年起,阿音帶着自己的作品七度來到平遙,五年前,他曾憑借一組名為《蒙古馬精神》的黑白影像一舉拿下平遙國際大賽最高獎——評委推薦十萬元大獎。
“可以說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為我鋪就了藝術的生命之路。”阿音将自己定義為“從平遙出發走向國際的攝影師”,他也通過這一國際化攝影平台,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蒙古遊牧文化。
據阿音介紹,《太陽圓》影像系列由“布裡亞特家園”“布裡亞特人”“布裡亞特日曆”三個部分組成。他走進中國布裡亞特拍攝十年之久,以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的視角關注21世紀中國遊牧蒙古人的生活現狀與命運。記錄生活在當下的布裡亞特蒙古人的日常生産生活常态,叙述21世紀布裡亞特蒙古人的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民風、生态文明、時代發展等;以布裡亞特蒙古人的相貌、形态、服飾、家園、家當及生态為符号,為新時代遊牧蒙古人留影存檔。
“我是蒙古族人,拍攝我的民族的變革與發展是已經做了31年的事情。” 做有時代意義的映像,是阿音一以貫之的事業。在他看來,即便蒙古族人的遊牧曆史将會終結,但他的努力也會給未來留下記憶。
阿音向觀衆講述影像背後的故事。攝影 彭可兒
2006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阿音舉辦了個人展覽,他帶去了一組幅面兩米的《蒙古人》組照,還将蒙古包、牧民、馬頭琴和長調帶到了展場。身着民族服裝的阿音在蒙古包裡向觀衆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令評委、觀衆都大為感動。
“這套作品是從1990年就開始創作的,曆經20年,我親身感受到了20年中的種種變化,并一一記錄下來。”這些年裡,阿音鏡頭中牧民的居所從傳統的木條和牛皮、氈子搭建的蒙古包,到鐵質蒙古包,再到磚瓦房,“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變化的,對攝影師來說沒有變化,就沒有表達”,在這個過程中,阿音敏銳地捕捉到了一些即将消逝和已經不複存在的畫面,為觀衆呈現出一整套完整的紀實作品。
“我所要做的攝影有年代性,記錄是第一位的。所以這個時期,我的作品是用各種手段和角度去表現牧民們的生活和勞動場面,并不多去考慮作品和整體性的問題。”阿音說道。2006年從平遙回來後,這位蒙古族攝影家開始了對遊牧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緻的記錄。
阿音(左一)與攝影界朋友交流拍攝心得。攝影 孫瑞生
“我此次帶來的《太陽圓》影像系列在形式與主題上與《蒙古人》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影像的主角由改革開放下的蒙古人變為如今21世紀享受現代生活的蒙古人。其次,表現形式上從黑白變為彩色,從檔案式記錄延伸為生活狀态的表達。”
在阿音跨越世紀的記錄中,蒙古族部落的生活狀态發生着巨變。在一幅照片前,他向記者講起了“找馬”的故事,“從前,牧民找自己的馬群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最初我見到他們時,他們隻能通過觀察草尖的咬痕等線索追蹤,或是爬上山坡用肉眼尋找。後來,牧民們有了望遠鏡,而現在他們有了GPS。”
《太陽圓》系列作品中,身着傳統服飾的布裡亞特人。
主動擁抱現代技術,讓這個遊牧民族的生活越來越好,但在阿音看來,中國草原遊牧蒙古人怎樣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經營傳統畜牧業,怎樣應對城市化繼續民族文化傳統仍是必須要面對的嚴肅議題。
“我是旁觀者,但也早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阿音告訴記者,這組持續記錄十年的影像将在今年冬天畫上句号。随後,他将把《太陽圓》影像系列彙集成書,用160餘幅圖片和20餘萬字的厚重篇幅,向世人呈現布裡亞特的變革與發展。(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