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方流淌而來的運河水,不但滋養了聊城這一方土地,更讓無數燦爛文化因水而生,因河而存。
因手藝而經典,因守藝而傳承,聊城這些驚豔的傳統手工藝,你“造”嗎?
魏氏柳編
柳編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品,是農耕文化的産物,享有“農耕文明活化石”的美譽。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用柳條編織的籃、筐,到唐代,柳箱已逐漸家喻戶曉。
1960年以來,中國柳編工藝品開始出口,生産制作水平極大提高,聊城魏氏柳編制作技藝也随着曆史變遷發生轉變,老手藝加上新設計,賦予了柳編新的内涵。從早前的草鞋,到後期的框、背簍、簸箕、提籃,直至如今的十二生肖、光嶽樓等物件,形式逐漸多樣。材質也從草到柳條,再到目前的鋁絲、銅絲,不斷變換,使用性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臨清貢磚
臨清貢磚是臨清市重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項目。“臨清的磚,北京的城,相隔八百裡,漕運六百年,紫禁城上有臨清。”這首民謠,唱出了臨清磚的輝煌曆史。
圖|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臨清貢磚的燒制工藝十分複雜精細,要經選土、碎土、澄泥、熟土、制坯、晾坯、驗坯、裝窯、培燒、洇窯、出窯等18道工序。北京故宮、天壇、地壇、日壇等營建中所用的臨清貢磚比比皆是,百年曆史中,臨清燒造貢磚的時間之長、數量之大是其他地方無法比肩的。
陽谷木雕
在繼承傳統雕刻技法的基礎上,從其他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大膽創新,便形成了風格獨特的陽谷木雕。
遊水浒故裡,覽英雄陽谷。陽谷木雕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水浒故事和本地民俗風情,刀法淳樸圓潤、細密流暢,刻畫人物形神兼備,造型生動穩重、淳樸自然,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
一針一線,一瓦一瓷之間,傳統手工藝品穿越曆史煙塵,逐漸醞釀出生活的美學。世世代代的手工藝者以“擇一事終一生”的專注,執着播種着不息的匠人精神,山東手造,聊城這廂有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